《荒漠甘泉》4月6日
“我要站在守望所,立在望樓上觀看,看耶和華對我說甚麽話”(哈巴古書二章1節)。
不等神的幫助,不得神的幫助。許多時侯我們從神那裏得不到所求的,因爲我們沒有等候他的答應。許多從天來的援助只經過我們,而不臨到我們,都是因爲我們沒有站在守望所遠遠看它臨近,開我們的心門來迎接它。所以一個人的期待,倘使不能警覺到神助之將臨,所得必屬稀少。在你生命的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著神。
古諺有云:“凡是等候天神的人,就無需天神守護”。反過來也可以說:“凡是不守候天神的人,就沒有天神守護他”。天下雨的時侯,你如果不把你的水缸拿出來,你還是得不到水。
人到銀行裏去支錢,决不會一會兒進去,一會兒出來,一會兒把支票放在櫃檯上,一會兒把它收回來——如果有人一天這樣作幾次的話,我想定規會有命令下來把這人趕出去。凡誠心到銀行裏來拿錢的人,都是把支票呈上,靜靜地在那裏等待,直到他們拿到了錢,然後出去的。
正常的人往銀行去取款,决不會把支票放下,反而空論簽字的筆法如何,紙張的優劣又如何。記著,人到銀行的目的是取款,取不到不罷休,這才是銀行歡迎的顧客,不是浪費時間去作無聊之事。啊,可惜今天有頂多的人把禱告當做兒戲。他們禱告了,不等神的答應,就收回了;再求,再收。
信徒們,讓我們學習在守望所的望樓上多守候神!——司布真(C.H.Spurgeon)
“你的指望…不至斷絕。”(箴言二十三章十八節)
《曠野的筵席》4月6日
「大衛就從地上起來,沐浴、抹膏,換了衣裳,進耶和華的殿敬拜。」(撒下12:20)
大衛犯了罪,導致他兒子的死亡。不錯,他有悔改,但由於他本來是一位善於禱告的人,雖然他為著他兒子的生命懇切的禁食、禱告,而那孩子還是死去了。如果一個靈裏不夠謙卑,對神聖的管治置之不理的人,對此可能感覺憤激,向神心懷怨怒。但大衛並沒有這樣。當他聽見兒子的死訊時,卻立即起來敬拜。有時候,神為著要表白祂自己的聖潔,不得不將祂的僕人們放進苦難的烈火中。在那時候,最大的試驗,就是他們對神管治之手作如何的反應。當然的,大衛深感痛苦——那是人之常情。但最後當大衛認識那是神給他的對付,並且神的定規是無可斡旋的,他就俯伏下來,敬拜神的旨意。如果遇到這樣的環境,我們能夠如此行麼?這件事很明顯的標出:大衛是一位合乎神心意的人。
《竭誠為主》
4月6日
神與罪的衝突
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二24)
耶穌的十字架,說明神對罪惡的審判。但千萬別以為耶穌的十字架是一種殉道精神;十字架是至高無上的勝利,連地獄的根基也震動了。不論今生或是來世,再沒有比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更加確實。他挽回了全人類,使他們與神恢復正常的關係。他使救贖成為人類生命的根基,也就是說,他為人開了一道通往神的途徑。
十字架並非偶然臨到耶穌的,他是為此目的而來。他是[那創世以先被殺的羔羊]。道成肉身的整個意義,就是十字架。當心別把神在肉身顯現,與人子成為罪分開來看。道成肉身的目的,正是為了顯露自己。十字架是今生與永世的中心,是兩者的謎底。
十字架不是人的十字架,是神的十字架,神的十字架永遠不能以人的經歷去體驗。十字架是神本性的顯露,是任何人得以達致與神合一的通道。我們是來到十字架面前,不是越過去;我們住在十字架所帶進來的生命裏。
救恩的中心,就是耶穌的十字架;救恩所以如此易得,是因為神付出了重大得代價。十字架是神與罪人碰頭得地方,這猛然的撞擊,開拓了生命的路;可是,這撞擊是發生在神心裏的。
祈禱◆噢,主啊,為著你在我們最核心的問題上施行大能的救贖,我讚美你。願藉著你的大能,使我復活,進入新的生命。
《靈命日糧》 4月6日
好管家
讀經: 創世記2章1-15節
金句: 「耶和華 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世記2章15節)
詹姆士密契納(James
Michener)在他的歷史小說《契沙比克》(Chesapeake)中,講了一則數代人都居住在沼澤附近的故事。故事中13歲的克理斯是個靜不下來的學生,上課時也盼著暑假的來臨。但是,當老師誦讀拉尼爾(Sidney Lanier)的這首詩時,這個男孩的心深深地被打動了。
澤鵟在濕地悄悄築巢,
瞧!我也將築巢在 神的偉大裡;
澤鵟高飛在幕天和濕地之間,
暢享自由的氣息,
我也要如此翺翔在 神的偉大裡。
隨著年齡增長,克理斯受此詩的激勵,孜孜不倦地辛勞,為要保護珍貴濕地及其鍾愛的野生動物。
這首詩震撼人心,因詩詞巧妙地透過大自然頌讚造物主。但不幸的是,我們所居住的這個星球卻被忽略、濫用。 神給亞當的託付留給所有的信徒,「耶和華 神將那人安置在伊甸園,使他修理看守」(創世記2章15節)。「修理看守」這幾個字,意思就是像僕人一樣耕作管理。
我們應做 神的好管家,關心保護 神所造的萬物。HDF
神創造自然界,
切莫任意來濫用;
身為地上一管家,
當要為祂擔職責。
虐待 神所造之物,就是冒犯造物主。
《聖經研讀》4月6日
路 11:33 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裏、或是斗底下、總是放在燈臺上、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
路 11:34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路 11:35 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裏頭的光、或者黑暗了。
路 11:36 若是你全身光明、毫無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燈的明光照亮你。
路 11:37 說話的時候、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同他喫飯.耶穌就進去坐席。
路 11:38 這法利賽人看見耶穌飯前不洗手、便詫異。
路 11:39 主對他說、如今你們法利賽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你們裏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
路 11:40 無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裏面麼。
路 11:41 只要把裏面的施捨給人、凡物於你們就都潔淨了。
路 11:42 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 神的事、反倒不行了.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路 11:43 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喜愛會堂裏的首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你們的安。
路 11:44 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如同不顯露的墳墓、走在上面的人並不知道。
路 11:45 律法師中有一個回答耶穌說、夫子、你這樣說、也把我們蹧蹋了。
路 11:46 耶穌說、你們律法師也有禍了.因為你們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個指頭卻不肯動。
路 11:47 你們有禍了.因為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那先知正是你們的祖宗所殺的。
路 11:48 可見你們祖宗所作的事、你們又證明又喜歡.因為他們殺了先知、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
路 11:49 所以 神用智慧曾說、〔用智慧或作的智者〕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們那裏去.有的他們要殺害、有的他們要逼迫。
路 11:50 使創世以來、所流眾先知血的罪、都要問在這世代的人身上.
路 11:51 就是從亞伯的血起、直到被殺在壇和殿中間撒迦利亞的血為止.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都要問在這世代的人身上。
路 11:52 你們律法師有禍了.因為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擋他們。
路 11:53 耶穌從那裏出來、文士和法利賽人、就極力的催逼他、引動他多說話.
路 11:54 私下窺聽、要拿他的話柄
﹙二﹚不是外表的神蹟,乃是神所賜的基督
1. 當眾人聚集的時候、耶穌開講說、這世代是一個邪惡的世代
―他們求看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豫表主的死而復活)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
2. 約拿怎樣為尼尼微人成了神蹟、人子也要照樣為這世代的人成了神蹟
3. 當審判的時候、南方的女王(外邦的示巴女王)、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
―因為他從地極而來、要聽所羅門的智慧話
―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
(所羅門求智慧,基督就是智慧本身,所羅門論草木,基督是創造萬有的主,故祂比所羅門更大。)
4. 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
―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
―看哪、在這裏有一人比約拿更大(約拿是預表一個復活的先知,主是唯一的復活先知)
﹙三﹚不是外面的看見,乃是裏面的亮光
1. 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窨子裏、或是斗底下、總是放在燈臺上
―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燈應放在顯露的地位上,以照亮周圍)
2. 你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瞭亮(純一)、全身就光明.
―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
3. 所以你要省察、恐怕你裏頭的光、或者黑暗了(「裏面的光」,不可讓它熄滅)
―若是你全身光明、毫無黑暗、就必全然光明、如同燈的明光照亮你
(我們是光的兒女。我們的眼睛就是身上的燈,眼睛是看的功用,眼睛若單一看主,全人就都被照亮。我們的一切都在光中,如同在裏面點起一個明燈將全人都照亮,使全人活在光中。)
﹙四﹚不是外面的洗淨,乃是裏面的潔淨
1. 說話的時候、有一個法利賽人請耶穌同他喫飯.耶穌就進去坐席
2. 這法利賽人看見耶穌飯前不洗手(不照猶太人的禮儀律法規定的方法洗手)、便詫異
3. 主對他說、如今你們法利賽人洗淨杯盤的外面.你們裏面卻滿了勒索和邪惡
4. 無知的人哪、造外面的、不也造裏面麼(神看重我們裏面屬靈的實際)
―只要把裏面的施捨給人(把心裏所貪戀的施捨給人)、凡物於你們就都潔淨了
(人若甘心施捨給窮人,他的心就不再被「勒索和邪惡」的意念所轄制,在其他事上也行得正直。)
四、指責法利賽人和律法師 (11:42-54)
﹙一﹚法利賽人有禍了
1. 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法利賽人第一禍)
―因為你們將薄荷芸香、並各樣菜蔬、獻上十分之一.那公義和愛神的事、反倒不行了
2. 這原是你們當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公義愛神和十一奉獻都是當行的)
(「公義和愛神的事」乃是必須行的,而「獻上十分之一」也不可因此撇開不管。)
3. 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法利賽人第二禍)
―因為你們喜愛會堂裏的首位、又喜愛人在街市上問你們的安
(他們喜歡得人的尊敬,喜歡居首位,喜歡得顯揚,這是撒但生命的根。)
4. 你們有禍了(法利賽人第三禍)
―因為你們如同不顯露的墳墓、走在上面的人並不知道
(他們裏面充滿了死亡,卻在外掩蓋其情形,如同不顯露的墳墓,叫人走在上面被死污穢還不知。)
﹙二﹚律法師也有禍了
1. 律法師中有一個回答耶穌說、夫子、你這樣說、也把我們蹧蹋了
2. 耶穌說、你們律法師也有禍了(律法師第一禍)
―因為你們把難擔的擔子、放在人身上、自己一個指頭卻不肯動
(律法師用來那些嚴苛的規條要求別人,而自己不只不「能」行,而且也不「肯」動。)
3. 你們有禍了(律法師第二禍)
―因為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那先知正是你們的祖宗所殺的
―可見你們祖宗所作的事、你們又證明又喜歡
4. 因為他們殺了先知、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所以神用智慧〔的智者〕曾說、
―我要差遣先知和使徒、到他們那裏去、有的他們要殺害、有的他們要逼迫
―使創世以來、所流眾先知血的罪、都要問在這世代的人身上
5. 就是從亞伯的血起、直到被殺在壇和殿中間撒迦利亞的血為止(代下二四21)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都要問在這世代的人身上
(真實對先知的尊敬,乃是內心的信服並悔改。律法師修造被他們的祖宗所殺害先知的墳墓,藉此表明他們是最尊重先知的,但他們卻殺害逼迫神今日所差來的先知和使徒。)
6. 你們律法師有禍了(律法師第三禍)
―因為你們把知識的鑰匙奪了去.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阻擋他們
(那些身負解釋神的律法,使人明白神心意的人,因他們錯謬的教訓,反而致使人們無法領會神完全的知識,把神的話阻擋不讓人知道。)
﹙三﹚文士和法利賽人裏面污穢的表顯
1. 耶穌從那裏出來、文士和法利賽人、就極力的催逼他、引動他多說話
2. 私下窺聽、要拿他的話柄
(文士和法利賽人為著嫉妒和利益,成為悟性最黑暗的人,以至於神的兒子說話都沒有用。)
H386 祢若不壓橄欖成渣
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成油;
你若不煉哪撻成膏,它就不流芬芳;
你若不投葡萄入酢,它就不能變成酒;
主,我這人是否也要受你許可的創傷?
你是否要鼓我心絃,發出你的音樂?
是否要使音樂甘甜,須有你愛來苦虐?
是否當我下倒之時,纔能謝「愛」的心?
我是不怕任何損失,若你讓我來相親。
主,我慚愧,因我感覺總是保留自己;
雖我也曾受你雕削,我卻感覺受強逼。
主,你能否照你喜樂,沒有顧忌去行,
不顧我的感覺如何,只是要求你歡欣?
如果你我所有苦樂不能完全相同,
要你喜樂,須我負軛,我就願意多苦痛。
主,我全心求你喜悅,不惜任何代價;
你若喜悅,並得榮耀,我背任何十字架。
我要讚美,再要讚美,讚美何等甘甜;
雖我邊讚美邊流淚,甘甜比前更加添。
能有甚麼比你更好?比你喜悅可寶?
主,我只有一個禱告:你能加增,我減少。
副歌: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
如果你收去的東西,你以自己來代替。
天蛾若不在繭中蟄伏等待,不能展翅飛翔;橄欖若不壓成渣,就不能出油;鐵若不經火煉,豈能成鋼?基督徒因受試煉,靈命才得以增長。
許多基督徒在遭受試煉時,都喜歡唱這首「煉我愈精」以得安慰與激勵。當我們失去最親愛的人時,想到「主以自己來代替」,填平這失落的空間,內心的創痛就得撫慰。
倪柝聲弟兄(Watchman Nee, 1903-1972)原籍福州,生於廣東汕頭,在福州長大並受教育。 十七歲時蒙恩得救,追隨英國傳教士和受恩(Margaret E. Barber, 1866-1930)多年。
和教士是一位詩人,她寫了很多聖詩,倪弟兄羡慕她的才華,背了一千多首唐詩後,寫了三十多首詩,很得意地呈與和教士。和教士沒有看,祇對他說:「你還是拿回去,免得有一日為此汗顏。」事隔多年,他才領悟到必須有聖靈的感動,才能寫出感人的詩篇。
倪柝聲弟兄在1930-1970年間,影響中國信徒屬靈生命的復興至鉅。 他的詩分成兩個時期,青年時代和壯年時代。壯年之後有廿年是在獄中渡過。青年時代的代表作如「主愛長闊高深」。 這首詩的故事是倪弟兄有位青梅竹馬的女友,長大後就讀燕京大學,成為燕大校花。倪弟兄在高中時得救,就開始傳福音,他一直為他的女友禱告,結果卻令他失望。
他在主裡掙扎,愛誰較多? 有一天他為聖靈澆灌,毅然焚燬過去彼此往來的書信,並告訴她「基督是我的愛人」。 自此他白天在街上提燈籠傳福音,千百人因他得救。 在他完全順服主後,他女友不久也蒙恩得救,主還是將所收回的再賜給他。
他壯年時代的詩歌,代表他屬靈生命的經歷。「煉我愈精」是這時期的代表作。 他主張背負我們生活中的十字架,神安排各樣環境來拆毀原來的老我,然後建立栽植(耶1:10)。
本詩歌的譜引用美國民歌作家福斯德(Stephen Foster, 1826-1864)所作的Massa’s
in De Cold, Cold Ground。「讓我愛而不受感戴」是倪柝聲最有名的一首詩歌,這是他的禱告的心聲,有人喻它是「聖法蘭西斯的禱告的姊妹作。許多人聽了深受感動,心靈得激勵。
H386 祢若不壓橄欖成渣 |
OLIVES THAT HAVE KNOWN NO
PRESSURE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