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85

““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林129節)

  神樂意在我受特殊試煉和痛苦的環境下,將我最小的孩子取去;當我將孩子安放在墳墓裏,回到家中以後,我覺得我應該對弟兄姊妹們宣講一些試煉的意義。

  我就選擇這個題目來作主日的信息;但是在我預備資料的時候,我發現我所要講的,連我自己也不能相信;我就跪下來求神給我够用的恩典。我這樣懇求了之後,張開眼睛來看見一幅彩色的經文——這幅經文,是前幾天我陪著孩子在游息所的時候,我的母親送到家中來的;我雖然未曾看見過,却曾聽見過我的僕人這樣告訴我,我也曾吩咐我的僕人將它挂在墻上。

  在我回家以後,我也未曾去注意上面的字句;這時候,我仰起面來,拭幹了眼睛,幅上的字句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

  “是”字是鮮綠色的,“我的”和“你”是另一種顔色。

  這個信息立即進入了我的心內,責備我不該求神給我够用的恩典;因爲神已經很清楚地告訴了我;“我的恩典是够你用的,你怎麽還來要求?只要起來相信,你就要發現這句話是多麽真實!”神已經用最簡易的字句告訴我們:“我的恩典是(不是將要或者也許)够你用的。”——韋迫伯魯

 

 

《曠野的筵席》85

「但記這些事,是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祂,就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約20:31

有一次我在華南一間學院領會,遇見一位當了心理學教授的老同學,因此,在聚會未開始之前,我先去看看他,並向他說到基督。他很有禮貌的聽我講了一會,便含笑的說:「對我講還是毫無用處的,因為我不相信有神。」翌日,當我第一堂聚會完畢後,令我十分驚奇的是,那站起來見證他已經得救的,竟然就是這位教授!事後,我趨前問他:「這是怎麼發生的一回事?」他說:「昨天你離去後,我拿起你留給我的那本聖經,觸目見到約翰福音第二章所記載的:次日(29節),再次日(35節),又次日(43節)。於是我自己在想,這位作者確實是知道他所說的是什麼。他清楚看見了這一切,就如寫日記一樣。我便想,如果真有一位神,那我將怎麼辦呢?我如果不信祂,我就是一個愚頑人。你曾告訴我,雖然我對神的存在有懷疑,但也可以向祂祈禱。於是我就跪下祈禱,我不知道我所盼望的是什麼,但當我禱告時,我就知道是有一位神。至於我如何知道,我自己也不能解釋,我只是知道就是了!以後,那位親眼見過主的見證人——約翰的話語,便重新進入我的心裏。我想既然有一位神,那麼救主耶穌就必是祂的兒子——於是我便得救了!」

 

 

《竭誠為主》8 5

令人迷惘的呼召

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他們不曉得所說的是甚麼。(路十八3134

   神要耶穌基督所受的,似乎是徹頭徹尾的酷災。耶穌基督叫門徒親眼看他受死,領他們到心碎欲絕的境地。耶穌基督的一生,除了從神的觀點以外,無論從任何角度看來,都是絕對的慘敗。可是,在人看來的失敗,在神卻為極大的勝利,因為神的心思永遠與人的不同。在我們生命中,令人狐疑的呼召也會臨到。神的呼召永不明確的說明,乃是內蘊的。神的呼召像海洋的呼召,除了那與海有緣的人外,沒有人聽得見。神的呼召難以明說,因為他的呼召是要人作他的戰友,完成他的計畫。而考驗就是要我們相信神確知自己的目的。事情發生絕非出于偶然,一切全出於神的吩咐。因為神在進行他的計畫。

   我們若與神相交,又知道他要帶我們進入他的計畫裏去,就不用再追問他的計畫到底是怎樣。我們在信主的路上愈久,久愈單純,我們不會再問——[為什麼神讓這事發生?]整件事情的背後,是神莫大的催策。[我的結局都有全能者去塑造。]信徒該信賴的,不是自己的智慧而是神的智慧聰明。我們若有自己的目標,就會破壞那單純與悠然的安息,而這正是神兒女該有的特徵。

祈禱◆噢,主啊,釋放我,我極之渴望與你有著單純的關係,以致能改變任何事情,並向周遭的人散播恩福和福氣。

 

 

 

靈命日糧 85

跨國情誼

讀經: 歌羅西書11-12

金句: 「我們感謝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常常為你們禱告。」(歌羅西書13節)

    1947年,保加利亞的娜迪亞與美國的蜜莉森成為筆友。幾年下來,她們交換照片,分享求學心得及夢想。後來,由於保國政府禁止人民與西方世界聯繫,她們也中斷了魚雁往來。在多年的政治動盪不安之後,蜜莉森突發奇想,決定寫封信到娜迪亞最後一次留給她的地址。令人欣喜的是,信寄到了。不久之後她們發現兩個人都嫁給了醫生,也都愛蒐集貝殼。在她們第一次通信四十八年後,這兩位好朋友終於在邁阿密國際機場見面了,在那一刻,蜜莉森叫道:「天哪,娜迪亞!你跟我想像的一模一樣!」

    使徒保羅的書信,滿溢著他對朋友的摯愛及感謝。他在歌羅西書中寫道:「我們感謝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常常為你們禱告」(歌羅西書13節)。他在信中也激勵朋友們與神同行(第10節)。

    任何一段友誼都是從神而來的禮物,但是只有建立在基督裡的關係才最深厚。事實上,耶穌命令他的門徒說:「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約翰福音1512節)。在耶穌基督裡建立的友誼,才是存到永遠的寶藏。MRD

天父神滿有恩慈,

賜我祝福數不清;

今日我為忠心友,

獻上最深感謝心。

忠實的朋友是從神而來的禮物。

 

 

《聖經研讀》85

12:1      所以弟兄們、我以 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 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12:2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12:3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照著 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12:4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12:5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12:6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豫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豫言.

12:7      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

12:8      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

12:9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12:10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

12:11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

12:12    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12:13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

12:14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12:15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

12:16    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作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12:17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

12:18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

12:1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12:20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

12:21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羅馬書第十二章    進入基督身體的事奉

一、獻上個人的身體而顯出基督的身體(12:1-8)

﹙一﹚將身體獻上作聖潔蒙悅納的活祭

    1.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身體的獻上就是所有的獻上,為主作工,並為主生活。是一次獻上一個完全的祭物,整個人放在祭壇上。「活祭」意指活著的祭物,不同於舊約裏死的祭物,乃是天天活著、天天站在死地的祭。)

    2. 是聖潔的(分別出來歸神為聖),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自自然然的)

    3.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模成這世代的樣子),只要心意(心思)更新而變化(有基督的心思和意念)

        -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要認識神的旨意,必須經過身體獻上作活祭,經過心思更新而變化,是藉著十字架才能認識。)

﹙二﹚在基督裏成為一個身體而互相聯絡作肢體

    1. 我憑著所賜我的恩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不要看高了自己)

        -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使徒不是說照各人所得恩賜大小看得合乎中道,乃是照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所以不在乎自己本來有多少恩賜,才幹、學問,乃在乎有多少信心來為神運用這些,才有屬靈的價值。)

    2.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

    3. 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裏成為一身,互相聯絡作肢體,也是如此

(身體獻上是個別的,卻是為著全體而獻上;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獻上,乃是為著顯出基督裏的那一個奧秘的身體。神所要的事奉乃是一個整體的事奉,也就是身體的事奉,肢體「都靠祂聯絡得合式」。)

﹙三﹚肢體照所得恩賜各盡其職

    1. 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

    2. 或說預言(作先知講道),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預言

3. 或作執事(服事的恩賜),就當專一執事(「專一」注重在職責上的忠心,是分工卻又彼此合作)

    4. 或作教導的(按著正意分解聖經),就當專一教導

    5. 或作勸化的(勸勉、勸戒、安慰),就當專一勸化

   6. 施捨的(),就當誠實(不為貪圖名利、或為個人誇耀、收買人心而施捨)

    7. 治理的(管理督導),就當殷勤(管理教會使凡事都「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

    8. 憐憫人的,就當甘心(with cheerfullness喜樂)

(這一些都是出自肢體生命的功用,和林前第十二章12節至24節所說基督身體上的肢體不同,林前十二章說身體上的六大肢體和他們的功用,這裏是說因著主的恩和我們的信而得一班肢體生命的功用。)

二、基督生命在身體事奉中的彰顯(12:9-21)

﹙一﹚對肢體愛的表現

    1. 愛人不可虛假(身體事奉的根本因素乃是愛);惡(邪惡的事)要厭惡,善(神就是善)要親近

    2. 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honor one another above yourselves互相敬重)

    3. 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服事主是我們經常的生活)

    4. 在指望(盼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5. 聖徒缺乏要幫補(互通有無);客要一味地款待(熱心盡力的接待客旅)

(基督徒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他們的雙手是打開的,內心是打開的,門戶也是打開的。)

﹙二﹚對眾人愛的表現

    1. 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詛

6:28       咒詛你們的要為他祝福、凌辱你們的要為他禱告。

    2.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必須進入基督身體中肢體的感覺)

林前 12:26 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3. 要彼此同心(彼此相待、要存著同樣的心意)

    4. 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譯事〕;不要自以為聰明

(不要思想那令人高傲的事,對卑微的人是要俯就,對卑微的事是要關心,不要自以為比別人強)

    5. 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教會全體的感覺就是聖靈的聲音)

帖前 5:15   你們要謹慎、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眾人、常要追求良善。

    6. 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願出代價追求與人和睦,卻不妥協犧牲真理見證)

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

﹙三﹚對仇敵愛的表現

    1.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讓人發怒(把事情交給神來處理)

        -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32:35)

(基督徒不自己伸冤的最大理由,乃是不願取代神的地位,篡奪神主宰的權柄。)

    2. 所以,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吃,若渴了,就給他喝

        -因為你這樣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頭上(代表以愛去挽回對方的行為) (25:21-22)

    3. 你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

(藉著基督徒愛仇敵的表現,「要善待你的仇敵,因為這樣會令他感到羞愧,像火燒一樣,領他悔改。」換句話說,除去仇敵最好的方法,是化敵為友,如此便是以善勝惡。)

5:44       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

 

Hymnary

 H060主,祢聖首滿傷跡

 

主,你聖首滿傷跡,憂羞使你頭垂;

你的冠冕是荊棘,蔑視辱罵四圍。

何等蒼白的臉面-濫被凌辱摧毀;

從前發光的榮顏,如今何等憔悴。

 

生命之主何榮耀,本享何等福樂;

奇妙故事我知曉,今你所受為我。

你的憂愁和苦情,皆為罪人福祉;

我的所有乃惡行,你的卻是受死。

 

為你受死的憂苦,為你恩憐無極,

我口無語能盡述我心所有感激。

使我屬你不變更,縱使我力敗頹;

使我莫苟且偷生,若向你愛減退。

 

  伯爾勒(Benard of Clairvaux 1091-1153)可以說是中世紀黑暗時期,一位教會傑出的人 物。在中古時代,主釘十字架受苦的像或十字架,常常是 人們用來紀念主的工具。但這聖歌提醒我們,主自己才是 我們身,心,靈敬拜的對象。當我唱這詩,常常想到救世 主,為拯救我這個罪人,他的身體﹕腳,膝蓋,手,胸, 肋旁,心,頭等。七處為我受傷而死,我用什麼來報答祂 ,向我所施的救恩。我願常常讚美神,直到永遠。詩人也 指出,這詩適合剛勇的男聲,不適合用做作的聲調。

 

   這首詩歌作曲是巴哈。在巴哈所作的幾首受難曲中,以馬太受難曲及約翰受難曲最為著名。馬太受難曲 (Matthäuspassion)全名為根據「馬太福音而寫的受難曲」;約翰受難曲亦即「根據約翰福音而作的受難曲」之簡稱。這兩部作品雖同樣敘述耶穌受難之史實,然而由於聖經中馬太福音的敘述加添耶穌被捉拿前的情景,使記述受難事蹟之經文長達141個經節(約翰福音僅含四十二節),又加上巴哈對於兩部受難曲之樂曲處理不同,使得馬太受難曲比約翰受難曲長了許多,前者演奏時間約為3個半小時,這也是巴哈最長的作品。

 

   馬太受難曲共有78曲,分為兩部,第一部:135曲,主要取自馬太福音26156節,描述有人設陰謀至耶穌被捕之事蹟,第二部:3678曲,自耶穌被捕敘述至受死、安葬為止(太廿六57~二十七66)。巴哈將此曲分為兩部,乃是為便於崇拜聚會時在第一部與第二部之間進行講道,像前所述的首演即是如此,在78曲中,只有37首樂曲的歌詞取自聖經,這些經文完全依照馬丁路德所譯的德文聖經;其餘則取自當時一般萊比錫教堂裡所用的讚美詩,並以原來的旋律為主,再稍作變化,此外亦採用當代德國詩人畢康德(Picander 17001764)的自由詩,再加以譜曲。

 

    這部馬太受難曲最大特色,是巴哈以音符的巧妙運用,來象徵所敘述的事物情景,猶如看見圖畫或影片一般。例如:1.每當耶穌說話時,巴哈總是以絃樂的長和絃音,象徵著早期圖畫上所常見到的──有光輪在耶穌頭上環繞的情形。唯有一處,巴哈將絃樂刪除,那是在第71曲中,耶穌痛苦地喊道:「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此時正是耶穌至陰間替世人嚐死味的時刻,為了描寫神真的暫時離開祂,取去代表榮耀、尊貴的光輪,於是巴哈取消絃樂器,配上悲戚的曲調。2.8曲中敘述至「安葬」即以下行音符描繪埋葬的情景。3.91012曲的歌詞都陳述著「淚水」、「嘆息」和「哀傷」,於是巴哈以相似的動機來連貫這三曲,使人聽起來猶如淚水滴下或是嘆息聲一般。第20曲提及經文:「他們上橄欖山去」,巴哈使用十三個音符所串連的上行音階,表示耶穌和門徒上山的腳步聲。以上僅是略舉一、二,欲深入了解,則應從欣賞音樂及閱讀樂譜做起。而針對這種以各種音樂表現方式,來象徵歌詞與樂曲所要表達的情緒、事物或舉動,巴哈研究專家史懷哲和音樂家畢羅都將其定名為「音畫」。巴哈常用這種圖畫式的象徵方式作曲,而馬太受難曲可說是使用次數最多者。

 

    此外,由於巴哈當時所任職的聖多瑪斯教堂裡,有兩個詩班席及兩台管風琴,並且分別在教堂的左右邊,於是巴哈以兩組合唱及兩組樂團,形成如同現代「立體音響」(stereo)的效果;兩個合唱團就如音響的揚聲器一般,音樂時在右、時在左,有時亦兩邊同時發出,造成立體式的對話,若使用耳機或者較好的音響聆聽第一曲,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種效果。這以當時而言,是鮮見且特殊的音樂效果。

 

    耶穌基督的受難,帶給全人類極大的救恩,但願身為基督徒者,更藉著此受難曲,再一次思想耶穌這超乎一切的愛!

 

H060 主,祢聖首滿傷跡

 O SACRID HEAD, NOW WOUNDED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