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8月17日
“我信神他怎樣對我說,事情也要怎樣成就。”(徒27:25)
幾年前我乘船到美國去。這船上的船主,是一個很熱心的基督徒。當船離開芬蘭海岸(Newfoundland)的時候,他對我叙述下面一段事實:
“上一次我經過此地,是在五星期前,船上發生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是我靈程上的一個大革新。在我們的乘客中間,有一位別立斯脫城(Bristol)的莫勒先生。那時因爲霧大,輪船已經停頓了二十四小時。莫勒來對我說:“船主,我來告訴你:星期六下午我是一定要到魁北克城(Quebec)的”。我說:“這是作不到的事”。他說: “很好,如果你的船不能叫我按時到達,神有別的方法的。五十七年以來,我從來沒有對人失過約。讓我們下去禱告”。
“我呆望著這位神的人,心中在想:這個人不知道從那一家瘋人院裏出來的?我從來沒有聽見過這樣的話。我就對他說:“莫勒先生,你知不知道霧是多麽的厚”?他答道:“不,我的眼睛幷不看霧的厚薄,我的眼睛只看見活的神,他是管理我一生的環境的”。
“他跪下來作了一個很簡單的禱告,當他作完了,我正想接下去作的時候,他放他的手在我肩背上,叫我不要作。他說:“第一,你不相信神會答應你;第二,我相信神已經答應了,用不著你再求了”。
“我呆呆地望著他,他對我說, “船主,我已經認識我的主五十七年了;在這五十七年中,神從來沒有一次不聽我過。起來,船主,把門打開,你要看見霧已經全消了”。我立起身來,霧果然已經全消了。星期六下午,莫勒如約到了魁北可城”。——選
《曠野的筵席》8月17日
「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那裏,指示你當行的事。」(撒上10:8)
掃羅在兩件事上被試驗,就是信心和順服。在撒上十三章那危急的情況裏,掃羅所面對的問題是:他的信心是否足夠使他能以等候神?當你受窘於絕境,各方面都在催促你要採取一些行動時,試驗就會臨到你,要證明你是屬肉體的或是屬靈的。「等我到了那裏」,神能否信任我們等候祂的時間,並會謹慎行事呢?
另一次,在撒上十五章,掃羅奉命將亞瑪力人完全消滅。可是,那羊叫牛鳴的聲音,將他的悖逆顯露了。我們常是在小事上跌倒的。掃羅企圖去判別好肉體與壞肉體,借此將人肉體的「好」獻給神。但這種「好」不能代替順服。然而,他仍在抗議:「耶和華的命令我已遵守了。」是的,人心是詭詐的。掃羅的作風已無法可治。神必須得著一個全新和截然不同的器皿。神在尋找一個肯將自己的看法和判斷放下,並全然接受屬天管理的人。「現在你的王位必不長久,耶和華已經尋著一個合祂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
《竭誠為主》 8月17日
你在奉獻上灰心嗎?
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你還要來跟從我。(路十八22)
[他聽見這話……]你聽過主說嚴厲的話麼?若沒有,可能你從未聽見他的話。我們聽了主說許多話,卻沒有聽見。若是真聽見,他的話會顯得出奇的嚴厲。耶穌似乎並不在乎這人是否照他的話去行。他也沒有設法去挽留他。他只說:[變賣你所有的,來跟從我。]我們的主從不乞求、不勸誘,也不籠絡。他只用人從未聽過的嚴厲話,然後就順其自然。
我聽過主說嚴厲的話麼?他直接對我說話時,我是否立意恭聽?我是否直截地聽他向我說話,而不是隨意解說?這個人確實明白耶穌的話,他聽見了,又衡量過,然而這些話叫他心碎。他不是侮慢地離開,乃是憂愁地離開,時頹喪極了。他著滿腔熱誠來見耶穌,耶穌的話卻給他一盆冷水。他的話沒有帶來忠誠的奉獻,相反地卻叫人心碎地灰心失意。耶穌沒有去追他,是任他離去。主知道他的話一發出,人聽見了,總有一天會結出果子。可怕的事實卻是我們當中好些人,不讓主的話在實際生活上結果。一旦我們決志忠於主,我不知道我們會說些甚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絕不會苛責我們。
祈禱◆噢,主啊,為著這些日子以來,你賜給我們的身心健康,我感謝你。噢,主啊,求你繼續賜予我們。我們脫離一切虛假的情緒、感傷和悲哀。願你今天以活力和喜樂來賜福我們各人。
《靈命日糧》 8月17日
快遞
讀經: 羅馬書16章1-16節
金句: 「我對你們舉薦我們的姊妹非比……因她素來幫助許多人。」(羅馬書16章1-2節)
當一封快遞送到我們手上時,通常意味著我們收到了很重要的東西。許多聖經學者認為,非比親手送給羅馬教會一封無價的書信,就是神默示保羅寫下的教義書信。這封信指出,一個失喪的罪人怎樣可以因信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得蒙救贖。
非比這個名字,原意為「明亮耀眼」。她住在堅革哩,那是哥林多東部的一個海港村莊。使徒保羅在第三次宣教旅行中曾在此停留過,因為她對保羅所顯出的恩慈,保羅寫信給羅馬人說:「我對你們舉薦我們的姐妹非比,她是堅革哩教會中的女執事……她在何事上要你們幫助,你們就幫助她,因她素來幫助許多人,也幫助了我」(16章1-2節)。非比已經幫助人瞭解神的話語了。
我們都是「屬靈信件的郵差」。我們有保羅千百年前寫下的好消息,我們應像非比一樣,用言行把福音傳遞給身邊的人,他們需要這帶給人生命的信息。HDF
恩慈善待所有人,
正是神大誡命;
奉主聖名服事時,
我們是他手和腳。
與人分享神的話便是事奉他。
《聖經研讀》8月17日
林前 7:1 論到你們信上所題的事、我說男不近女倒好。
林前 7:2 但要免淫亂的事、男子當各有自己的妻子、女子也當各有自己的丈夫。
林前 7:3 丈夫當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
林前 7:4 妻子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沒有權柄主張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
林前 7:5 夫妻不可彼此虧負、除非兩相情願、暫時分房、為要專心禱告方可、以後仍要同房、免得撒但趁著你們情不自禁、引誘你們。
林前 7:6 我說這話、原是准你們的、不是命你們的。
林前 7:7 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 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
林前 7:8 我對著沒有嫁娶的和寡婦說、若他們常像我就好。
林前 7:9 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與其慾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
林前 7:10 至於那已經嫁娶的、我吩咐他們、其實不是我吩咐、乃是主吩咐、說、妻子不可離開丈夫。
林前 7:11 若是離開了、不可再嫁.或是仍同丈夫和好.丈夫也不可離棄妻子。
林前 7:12 我對其餘的人說、不是主說、倘若某弟兄有不信的妻子、妻子也情願和他同住、他就不要離棄妻子。
林前 7:13 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願和他同住、他就不要離棄丈夫。
林前 7:14 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並且不信的妻子、就因著丈夫成了聖潔.〔丈夫原文作弟兄〕不然、你們的兒女就不潔淨.但如今他們是聖潔的了。
林前 7:15 倘若那不信的人要離去、就由他離去罷.無論是弟兄、是姐妹、遇著這樣的事、都不必拘束. 神召我們原是要我們和睦。
林前 7:16 你這作妻子的、怎麼知道不能救你的丈夫呢.你這作丈夫的、怎麼知道不能救你的妻子呢。
林前 7:17 只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 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我吩咐各教會都是這樣。
林前 7:18 有人已受割禮蒙召呢、就不要廢割禮.有人未受割禮蒙召呢、就不要受割禮。
林前 7:19 受割禮算不得甚麼、不受割禮也算不得甚麼.只要守 神的誡命就是了。
林前 7:20 各人蒙召的時候是甚麼身分、仍要守住這身分。
林前 7:21 你是作奴僕蒙召的麼、不要因此憂慮.若能以自由、就求自由更好。
林前
7:22 因為作奴僕蒙召於主的、就是主所釋放的人.作自由之人蒙召的、就是基督的奴僕。
林前 7:23 你們是重價買來的.不要作人的奴僕。
林前 7:24 弟兄們、你們各人蒙召的時候是甚麼身分、仍要在 神面前守住這身分。
哥林多前書第七章 婚姻的生活與蒙召時的身分
(「論到你們信上所寫的事,你們說:男人不親近女人倒是好的」(新漢語譯本)。由於保羅是在回應哥林多信徒的問題(林前七1、25因現今的艱難),因此他的講論更多地要考慮這些信徒的現實處境以及如何有助於他們去應用。所以看保羅在林前七章中對婚姻的講論,要注意原則與應用的區別。)
(保羅自己雖然守獨身,但他並不是禁慾主義者,他也不禁止嫁娶。)
提前 4:1 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2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3他們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戒葷〕、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謝著領受的。
(保羅在此處的觀點也體現了婚姻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對於已婚夫婦而言,雙方平等的地位。這樣的觀點在當時凡事都是男人說了算(包括性)的社會中,所具有的震撼力是今人難以想像的。)
(夫妻生活的幸福,乃是建立在雙方都能為對方著想,而且丈夫和妻子同樣都必須盡自己的責任。)
太 19:10 門徒對耶穌說、人和妻子既是這樣、倒不如不娶。11耶穌說、這話不是人都能領受的.惟獨賜給誰、誰纔能領受。
(如果離開了,就不可再嫁.不然,就要跟丈夫復合。)
(當不信的一方主動提出離婚的要求時,信徒可以被動地接受,在神面前不負離婚的責任。)
(婚姻不能被當作傳福音的工具,但已經在婚姻裡的信徒不能放棄「救」未信配偶的機會。)
(學習在各種境況下事奉神、見證神,而不是追求改變地上暫時的環境和身份。)
加 5:6 原來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纔有功效。
加 6:15 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主的呼召並不改變信徒外面的身分,卻改變他們裏面的實際。外面原本作奴僕的人,蒙召後裏面改變成自由的人;外面原本是自由的人,蒙召後裏面改變成作奴僕的人。)
西 3:22 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23無論作甚麼、都要從心裏作、像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
H315跟從我
一 我聽我的救主吩咐:“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祂的聲音終日招呼﹕“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為你,我走艱辛路途,為你,我曾性命不顧,
並嘗苦膽免你重負,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二 “你雖有罪,我必寬宥,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脫離捆綁,你必自由,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人事變動不甚長久,我作你神引導無休,
作你喜樂直至千秋,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三 “帶你掛慮到我這裏,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你的重擔放我手臂,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你的疑懼息我胸臆,你的將來向我依倚,
我必親手拭你淚滴,跟從我,跟從我,跟從我。”
神要我們撇下所有地去跟隨祂,許多人半途而廢,能始終不渝方是蒙福的信徒。
這首詩的作者是華森(George D. Watson)牧師,他的生平不詳。 曲調經柯克(George W. Cooke,
1821-1894)改寫為二重唱。 他是英國人,曾就讀於劍橋三一學院。 1844年,被按牧,在數間教會牧會,曾主編許多本聖詩集。以後杜範(Herbert G. Tovey, 1888 - 1972)又將它改編成會眾合唱。
另有一首「跟隨我」(Follow Me)是史丹斐(Ira F. Stanphill,見三月二十八日)所作。有一次他在宣教士大會中,聽到一對自非洲回美的年輕夫婦作見證。 數年前,新婚的葛乃偉夫婦(Charles and Mary Greenaway)赴非洲參加醫療宣教的工作。
乍抵非洲的數個月,他們面臨極大的掙扎與試煉:葛醫生在家中的起居室,為當地的土著拔牙,治潰瘍,醫病。 日復一日,他對土著們無窮盡的需求,感到疲於奔命,除了醫療上的照顧,他也向他們傳福音,卻沒有一人信主,令他十分沮喪。
更令他煩燥的,是他的妻子整日臥病在他們簡陋的小木屋中。 他們完全失去了歡樂,他承受不了這壓力,向神求告:「主啊,救我脫離此地,讓我回國,我會一樣忠心地在一個小教會事奉。我在此地是一個失敗的宣教士,整天拔牙治病,救不了人的靈魂。 我希望妻子能病癒,求你讓我們回家。」
在禱告中,葛乃偉似乎清楚地看到了主那雙帶釘痕的手,而血自傷口流下。主對他說:「我在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街上也傳過同樣的信息,他們也沒有相信我。你祇要跟隨我,把結果交在我的手中。」
這個灰心年輕人的靈命大得振奮,不久他妻子也病癒;且逐漸也有人信主。這一縷陽光,驅逐了他們周遭的黑暗。 他們成為這一群差派的傳教士中,最成功的一對。
史丹斐深被這個見證感動,回家後,徹夜難以成眠,清晨他在淚光中,寫下了聖徒詩歌第323 首「跟隨我」。
跟隨我
Follow Me
我在孤寂的路上走,無人對我關心,
沉重的擔子壓肩頭,使我失望難受;
我常埋怨對主說:為何如此待我,
我聽見主慈聲對我說:
「當我走加略山路,雙腳亦感疲乏;
這十架如此沉重,我被壓至仆倒。
天路客阿,要忠心,黎明就快來臨,
你只要背起十架,靠近我。」
「我殷勤為耶穌作工」我常這樣誇口,
「我已犧牲很多事物,為要行走窄路;
我捨棄金錢名譽,我配作祢門徒,」
我聽主慈聲對我說:
「我捨棄榮耀寶座,我以此為有損,
惡人把我雙手,釘在冷酷十架,
今我們同走旅程,安穩牽著你手,
故要背起你十架,靠近我。」
H315 跟從我 |
FOLLOW ME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