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824

 “我樣樣都有,幷且有餘。”(腓418

  在我一本園藝書籍裏面,有一篇叫做 “生在黑暗裏的花”。內中講到有一種小花,是從來不需要日光的。我的先生告訴我說,這種小花不但不怕黑暗,幷且在黑暗裏反倒生長得快。

  靈界裏也有同樣的小花。當物質環境最黑暗的時候,它們就出來了。它們是生在黑暗裏的。

  使徒保羅寫這封腓立比書信的時候,正在羅馬作俘虜。那時候,他一生的事業似乎將要結束了。正是在這樣受圍困的黑暗裏,花兒開放得特別可愛。也許保羅以前已經看見過這些花兒,但是它們却從來沒有象今天這樣濃郁美麗的。神的話替他揭開了一個他以前從來沒有看見過的寶藏。

  在這個寶藏裏面有幾樣奇异的東西:基督的恩典,基督的愛,基督的喜樂和平安;這些東西似乎需要黑暗去開發它們的神秘和榮耀一般。經歷了黑暗以後,保羅開始發現他以前所沒有發現的屬靈産業的廣大和豐富了。——喬懷德

  每一朵花,就是最美麗的,在日光下也都有它的黑影的。光越大,影越黑。

 

 

《曠野的筵席》824

「在你的光中,我們必得見光。」(詩36:9

    神的光可以借著許多方法臨到我們身上。我們有些人曾經認識一些實在認識主的聖徒,當我們和他們一同禱告、交談時,神的光從他們身上發出,我們就看見了前所未見的屬靈實際。我曾遇到一位認識神的人,她現在已經與主同在了。我常常想起她是一位「發亮」的基督徒。只要走進她的寓所,我便立即感到神的同在。在那些日子,我還是很年青,我有許多為主工作的計劃和方案,在等待神的批准,我把這些都帶到她面前,想要勸服她,告訴她該做的這事或那事。但在我尚未開口時,她也許只簡單地說了幾句很普通的話,亮光便照過來了!我只得在光中抱愧羞慚!我看見了我所做的和我所計劃的是多麼的屬乎天然。由於她單純為著神而活,她是沐浴在神的光中,所以別人能從她得著光照。

 

 

《竭誠為主》 8 24

屬靈索引

你們中間,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太七9

    主在這裏拿一個孩子求好東西作比方,來說明禱告。我們似乎覺得神聽不聽禱告,跟我們與他的關係無關(比較太五45)。不要說得不著所求的,是出於神的旨意。不要就此頹然喪志,要找出原因,翻開索引。你與妻子、丈夫、兒女、同學的關係正常嗎?你是個好孩子嗎?[主啊,我易怒,又暴躁,但是真理得著屬靈的福氣。]可是你得不著,知道你變成了好孩子。

    我們把悖逆當作敬虔;把與神爭論當作拋棄一切。我們不去查一下索引。我是否還有未償還的債,卻又向神求金錢買東西?我是否一面求神給我自由,一面卻不肯把自由給屬我的人?我未饒恕人家的過犯,對別人不仁,在親友中未活出神的樣式。(第12節)我惟獨藉重生才可以成為神的兒女,而作為神的兒女,只有行在光中才算是好兒女。禱告對許多人變成一種虔誠的陳腔濫調,成為情感的事,一種與神的神秘相交。在屬靈上,我們最擅於製造煙霧。但只要我們翻查一下索引,就必知道毛病出在何處——朋友、債項、心思的粗暴。我們生活若不像神的兒女,禱告是毫無用處的。若像神的兒女,耶穌說:[凡祈求的,就得著。]

祈禱◆噢,主啊,今天早上我謙恭地祈求,充滿了崇拜和敬仰;當我想起自己的生命是如何備受保護,內心便充滿了謙卑。

 

 

 

靈命日糧 824

一同憂傷

讀經: 詩篇116

金句: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11615節)

    詩篇11615節說:「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神的兒女死了,他當然不會認為他兒女的死亡很有價值,並為他們的死亡高興!因為神若果真如此,那詩人又何必讚美神救他脫離死亡呢?再者,耶穌又何必在拉撒路的墓前難過哀哭呢?(約翰福音1133-35節)所以有學者把詩篇11615節翻譯為:「在耶和華的眼中,看聖民之死的代價極為昂貴。」這翻譯我打從心裡讚成。

    人生在世,除非名流顯貴,否則死後很快就被世人遺忘,能記得你的,大概只剩下至親好友。但耶穌卻讓我們看到,神分擔人的失喪之痛,任何信徒死了,哪怕是最默默無聞的人,神的心也會為之傷痛。

    這種想法,是我最近參加弟弟突尼斯的喪禮時出現的。喪禮上,弟弟家人和牧師致詞,讚揚弟弟的憐憫、仁慈和慷慨,然後他企業界的朋友也講了些稱讚的話。弟弟的名字,雖只是報紙上諸多訃聞裡的一條,但他的死,卻是我們這些認識他、愛他之人的莫大損失。令人欣慰的是:弟弟過世,神並沒有對我們的傷痛無動於衷;相反,我相信他和我們一同哭泣。HVL

人生高山或低谷,  

父神全部都清楚;

所有憂傷他擔待,  

決不撇下你受苦。

神和我們憂傷與共。

 

 

《聖經研讀》824

林前 13: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林前 13: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彀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

林前 13:3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林前 13:4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林前 13:5    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林前 13:6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林前 13:7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林前 13:8    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林前 13:9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林前 13:10  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林前 13:11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林前 13:12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糢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林前 13:13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    最妙的道路

一、愛的價值(1-3)

﹙一﹚愛是服事的根源

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形容無人能及言語的恩賜)

2. 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發出聲音卻沒有生命和價值)

(屬靈的恩賜對教會原是有益處和必需的,然而若沒有愛,一切的恩賜都毫無價值。)

﹙二﹚愛是恩賜的價值

1.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祕、各樣的知識(形容豐富的智慧與知識)

-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彀移山(形容最大信心的恩賜)

2. 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意思是在神面前絲毫沒有價值)

﹙三﹚愛是獻身的動力

1.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捨己身叫人焚燒(形容最好的行為)

2. 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

(林前十二章講到屬靈的恩賜,十四章講到恩賜的運用,其間十三章講到愛乃是「更大的恩賜」,愛乃是運用恩賜「最妙的道路」。恩賜是神給人的本事和才幹,愛卻是神的本質和生命。)

林前 12:31 你們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

二、愛的真義(4-7)

(一)對人愛的表現

1. (agape神聖的愛)是恆久忍耐(Love is patient長久忍受痛苦)、又有恩慈(love is kind慷慨施出)

約一 4:16  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 神裏面、 神也住在他裏面。

2. 愛是不嫉妒 (It does not envy真正的愛是不會因別人的成就、恩賜和別人所有的而不悅)

3. 不求自己的益處 (It is not self-seeking愛叫人行事不以自己為中心,只求使教會全體和別人得益)

林前 10:24 無論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處、乃要求別人的益處。

4. 不計算人的惡 (It keeps no record of wrongs愛不會把別人對不起自己的事記在心上)

(二)對己愛的表現

1. 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愛是不會自我吹噓、自高自大以貶低別人)

2. 不作害羞的事 (It is not rude真正的愛不會作暗昧、失禮或魯莽的事)

3. 不輕易發怒 (It is not easily angered真正的愛是不易受激怒的,它能更多的包容)

(三)愛的性質

1. 不喜歡不義 (Love does not delight in evil真正的愛不在不義中喜樂,從來不因別人錯了而喜歡)

2. 只喜歡真理 (Love rejoices with the truth愛是因良善與真理而與人一同快樂)

(四)愛的範圍

1. 凡事包容  (It always protects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前4:8),不是暴露別人的短處,乃是遮蓋保護)

2. 凡事相信 (always trusts對神信靠,並且對人信任與接納)

3. 凡事盼望 (always hopes不以消極的看法和態度來對待任何人事物,不輕易放棄希望)

4. 凡事忍耐 (always perseveres不是默然無奈的忍耐,而是主動的積極的剛毅堅持)

(恩賜與愛的比較:有恩賜卻沒有愛,就算不得甚麼;恩賜是暫時的,愛是永不止息;恩賜是有限的,愛是完全的;恩賜必歸於無有,愛要常存。)


三、愛的超越(v.8-13

(一)愛的永存

1. 愛是永不止息 (Love never fails愛是恒久的、永不敗落、永不衰殘、永不消失、永不終止,就像神永遠的生命一樣,因為愛乃是神生命的彰顯。)

(二)愛超越有限的

1. 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

2.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

(基督和教會乃是一切恩賜的終極目標,神賜下恩賜為著教會-基督身體的建造。當基督的豐滿完全實現時,眾恩賜的任務就達成了;最終存留的,不再是恩賜,惟獨是豐滿的基督了。)

(三)愛超越幼稚的

1. 我作孩子的時候(指信徒在今世活著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

-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2.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糢糊不清.〔糢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

-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

3. 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當主回來時,我們都要與主面對面,那時對於主和一切屬靈的事,就會全面而透澈的認識了。)

(四)最大的是愛

1.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信望愛是不能分開的,此三者是存到永遠的)

2. 其中最大的是愛(愛是信心的力量,是激發盼望的動力)

(信是我們屬靈路程的根基,望是這路程的榮耀目標,愛是我們在路程中一路上的供應.愛是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的根源.真實的信心與盼望,惟有在真實的愛中才能完全,所以最大的是愛。)

 

Hymnary

 H527這世界非我家

 

這世界非我家,我不過是客旅,我所珍愛財寶,遠藏高天深處;

天門為我大開,天使為我來迎,我何能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我心確知深信天家正等我歸,救主既赦我罪,我就望天直奔;

雖我貧窮軟弱,一路祂正引領,我何能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我心所愛救主,早已歸回天家,我心不能再等,急欲相晤美地;

因祂何等期待,速速帶我歸回,我何能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當我回家之日,會晤各方眾聖,同心竭力呼喊,這個偉大得勝;

讚美聲音何甜,回響天家四野,我何能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副歌:哦,主,你知我無良友像你,天堂若非我家,主阿,我將何依?

天門為我大開,天使為我來迎,我何能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

 

這是一首著名的黑人靈歌,並無真正的作者,而是在崇拜中,會眾自內心發出有韻律的歌聲契合而成。黑人在地上被奴役,常遭鞭打,過著比牛馬不如的生活,歌唱成為他們在痛苦中唯一的安慰和紓解。

 

在兩次教會大復興中,許多黑人得救信主,使主人們恐慌,因為他們不能面對必須視黑奴為主內的家人,而不再壓迫他們。因此黑奴們只能偷偷地參加聚會,走到數里路外的沼澤區,聽巡迴佈道者傳福音。

 

這種聚會有一特色,就是台上宣召,台下呼應。他們的音樂與非洲音樂類似,歌詞與聖經中詩人的吶喊相仿。靈歌是哀歌與讚美的組合,哀歌是他們的心聲,讚美是他們對自由的渴望呼聲。他們對這暫居的世間一無眷戀,對天堂榮美的永福滿懷嚮往。

 

薄愛博(Albert E. Brumley, 1905-1977)出生在美國印第安人區。童年時,以採摘棉花為生。 他自幼企望能進入音樂界,十七歲時,開始勤習音樂,先後追隨數位名師。

 

他身經兩次世界大戰,當年醫學未發達,千萬人死于戰火和疾病,他深感生命的脆弱:地上的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轉眼成空,惟有天國才是永生的福樂。因此他有許多詩歌都是以此為題,他詩歌的特色是詞句簡易,含意深湛,曲調輕快,因此在韓戰期間,他的詩歌風行一時,有二百多位著名的歌唱家都在他們的唱碟中灌製他的詩歌,並被唱成各種不同的形式。他的詩歌是信徒嚮往天國的有力見證。

 

薄愛博將這首黑人靈歌的詞曲改編成簡易、明確、活潑、輕快的聖詩。 這首歌的副歌說,耶穌是我們良友。 多少人千里會知音,見面歡欣;而我們將來見主面時,也正如此。 正歌告訴我們,在天家與所愛的人團聚,勝利歡呼,讚美響應。 他把我們在地上和天上與神親密的關係,在歌中描成一幅美景,化沮喪為福樂。

 

H527 這世界非我家

 THE WORLD IS NOT MY HOME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