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12月26日
“你們坐在這裏,等我到那邊去禱告。”(太26章36節)
在一個危急的時候,被遺留在後面,是一件非常難堪的事情。在客西馬尼園裏,十一個門徒裏面,有八個被留在後面不做甚麽。主耶穌往前面去禱告:彼得、雅各、約翰在中間儆醒,其餘的在後面等著。照我想來,在後面的門徒必定會抱怨。他們雖在花園裏面却不過只在花園裏面罷了;他們對于花園裏面花草的耕種,無分無關。那時正是一個危急的時候,一個緊要的關頭;可是他們又不能擅自妄動。
你和我也常有這種經歷、這種失望。也許現在正有許多機會給基督徒工作。有的弟兄姐妹已經到前方去了;有的弟兄姐妹已經到中間去了,只有我們仍留在後方伏著。或者因著疾病;或者因著缺乏;或者因著誹謗;無論因著什麽,我們受到攔阻,心中非常悲痛。我們不明白爲甚麽我們不能有分于主的工作。這似乎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事情——既然允許我們進了花園,又不在花園裏分派我們工作。
我的魂哪,應當安靜,事情幷不照你所想的那樣悲痛!你幷不是無分于主的工作;你想主的花園裏只有走的地方、立的地方麽?不,裏面向來有一個地方,是專爲那些不得不坐的人預備的。
一個動字,有三個位格(Voices)——施事格(Active),受事格(Passive),不及物格(Neuter)。爲基督活著的“活”字,也有三個位格。施事格——往前方去奮鬥。受事格——站在中間報告前方戰事的進展。不及物格——既不能打仗,又無能看仗,只能伏在後方。
如果今天你正伏在後方的話,請你記得,對你說:“你坐在這裏”的,是主。你所坐的地方幷不是“摔跤處”,也不是“儆醒處”,乃是“等候處”。有許多人神把他們放在世上,幷不是要他們成功偉大的事業,也不是要他們背負重大的擔子,乃是要他們單單活著;他們是不及物動字。他們是沒有使命的花。他們用不著包扎花圈,他們用不著點綴食桌。他們雖沒有彼得、雅各、約翰看見,他們却已經叫主耶穌喜悅了。他們的香氣、他們的美麗,已够叫主喜樂了。親愛的,如果你正是這一朵花,請你不要抱怨。——選
《曠野的筵席》12月26日
「神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約壹4:16)
什麼叫愛呢?愛不是話語,最深的愛,不是話語所能表明的。那個浪子預備見了他的父親就要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但是,他離家還遠時,他父親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跑去!哦,一個父親的心,是要縮短罪的距離。當父親向他親嘴時,他知道他父親的心了。他的父親並沒有說,我愛你,他一親嘴,浪子就知道他父親的心了。他不能再說:「你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這句話了,他心裏只能說:我父親愛我。請你們今天不要誤會神的心,請你來到十字架下。耶穌已經替你死了,這已經把神的心告訴你了。你看見主耶穌的血,就知道神是何等的愛你了。
《竭誠為主》 12月26日
行在光中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一7)
自覺脫離罪,得享自由;並不等於已蒙救贖
,從罪中得釋放。若混淆二者,是嚴重得錯誤。人必須重生,才知何為罪;而罪就是耶穌在十字架上所面對的。我從罪中得釋放的證據,就是認識我裏頭的罪。主耶穌的救恩使人有分於他絕對的完全,叫人知道罪是什麼?聖靈使救恩在我們裏面生效,在非意識的領域,也在意識可及的領域;只有當我們體會聖靈在我們裏面那無可比擬的能力,我們才明白約翰一書一章7節的意思:[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這不單指意識的罪,更是指因內居的聖靈而對罪有深切的認識。
我若像神一樣行在光中,不是自己良心的光,而是神的光——沒有任何遮掩,就必希奇地領悟——耶穌的血洗淨我一切的罪,以致神無法找出可指斥的。在我的意識中,他叫我對罪有一種敏銳而強烈的知覺。神的愛又在我裏面,叫我像聖靈恨罪一樣,恨惡一切與神聖潔相違的東西。行在光中的意思,就是每一件黑暗的事物,都驅策我更接近光的中樞。
祈禱◆潔淨我,噢,主啊,使我脫去靈裏一切的罪汙,願你那充滿光輝的美善,今天臨到我身上。
《靈命日糧》 12月26日
歷久長新
讀經: 哥林多前書15章1-8節
金句: 「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哥林多前書15章1節)
你可曾注意到,東西很快會陳舊或過時?
某日,我在一所教會大學授課時,就想到了這一點。那所大學不惜成本,為每位學生各配置了一台筆記型電腦。而不久前,在學校圖書館裏為學生安裝電腦,還算是一項創舉;接著在宿舍裏也配置了電腦。然而,相信有朝一日,筆記型電腦也會被淘汰。
人類所製造的任何東西,終究都會過時。任何事物都是這樣,除了福音以外。福音已有2000年之久了,儘管有許多最新的聖經譯本,福音卻仍舊與今日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同聖經剛剛成書時一樣。
福音就是:耶穌基督降世為人,過著純潔無瑕的生活,並為我們捨生命,釘死在十字架上,被葬在別人的墳墓裏,第三天復活(哥林多前書15章1 -4節)。因他替我們擔當了罪的刑罰,只要我們真誠地信靠他,他就會赦免我們的罪,讓我們成為 神的兒女(使徒行傳13章38-39節)。
但願這則最偉大的故事,能使你歷久長新,因它永不過時。JDB
主道潔淨又寶貴,
他的應許盡真實;
生活經歷主信實;
他的真理永常青。Anon.
福音永不過時。
《聖經研讀》12月26日
啟 17:1 拿著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對我說、你到這裏來、我將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指給你看.
啟 17:2 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他淫亂的酒。
啟 17:3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帶我到曠野去.我就看見一個女人騎在朱紅色的獸上.那獸有七頭十角、遍體有褻瀆的名號。
啟 17:4 那女人穿著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手拿金杯、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就是他淫亂的污穢。
啟 17:5 在他額上有名寫著說、奧祕哉、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啟 17:6 我又看見那女人喝醉了聖徒的血、和為耶穌作見證之人的血.我看見他、就大大的希奇。
啟 17:7 天使對我說、你為甚麼希奇呢.我要將這女人和著他的那七頭十角獸的奧祕告訴你。
啟 17:8 你所看見的獸、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又要歸於沉淪。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見先前有、如今沒有、以後再有的獸、就必希奇。
啟 17:9 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那七頭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
啟 17:10 又是七位王.五位已經傾倒了、一位還在、一位還沒有來到.他來的時候、必須暫時存留。
啟 17:11 那先前有、如今沒有的獸、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並且歸於沉淪。
啟 17:12 你所看見的那十角、就是十王.他們還沒有得國.但他們一時之間、要和獸同得權柄與王一樣。
啟 17:13 他們同心合意、將自己的能力權柄給那獸。
啟 17:14 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同著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也必得勝。
啟 17:15 天使又對我說、你所看見那淫婦坐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
啟 17:16 你所看見的那十角、與獸、必恨這淫婦、使他冷落赤身.又要喫他的肉、用火將他燒盡。
啟 17:17 因為 神使諸王同心合意、遵行他的旨意、把自己的國給那獸、直等到 神的話都應驗了。
啟 17:18 你所看見的那女人、就是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
啟示錄第十七章
內容綱要:
宗教巴比倫的混亂
一、大巴比倫的奧秘-大淫婦(17:1-6)
﹙一﹚大妓女的邪淫﹙宗教的大混合﹚
1. 拿著七碗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前來對我說、
-你到這裏來、我將坐在眾水上的大淫婦所要受的刑罰指給你看
2. 地上的君王與他行淫(「政教合一」),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他淫亂的酒
(「在眾水之上」表示在多民多人多國多方之上。世界上祇有一個宗教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政權發生關係,並且將可憎之物混進神聖的事物中,在真神以外另有很多聖徒偶像,帶來屬靈的淫亂。)
出 20:4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
﹙二﹚大妓女的地位
1.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帶我到曠野去.我就看見一個女人騎在朱紅色的獸(敵基督)上
-那獸有七頭(七座山、又是七位王)十角(十王)、遍體有褻瀆的名號(自稱是神)
(歷史上稱羅馬城為七山之城,代表羅馬的政治,羅馬的帝國。而這女人騎在上面,表示這個宗教組織也在羅馬城上,以羅馬帝國的政治勢力作背景而有的,和敵基督與地上的政權相互利用。)
2. 那女人(大淫婦)穿著紫色和朱紅色的衣服(表徵王權和富貴)、用金子寶石珍珠為妝飾
(金子寶石珍珠為裝飾一方面是屬世的榮耀,另一方面也指以建造新耶路撒冷的材料作虛假的屬靈。)
3. 手拿金杯(外表屬神)、杯中盛滿了可憎之物、就是他淫亂的污穢(內裏的實際卻滿了拜偶像)
4. 在他額上有名寫著說、奧祕哉、大巴比倫、作世上的淫婦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
(這些背道的宗教組織乃是撒但仿照屬天耶路撒冷的仿製品,表面看似屬神的,實際是屬於撒但的。)
創 11:9 因為耶和華在那裏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巴比倫〕。(巴比倫城即巴別城,人在那裡造巴別塔,是撒但鼓動人高抬自己過於神的產物)
﹙三﹚大妓女的兇殘
1. 我又看見那女人喝醉了聖徒的血、和為耶穌作見證之人的血
2. 我看見他、就大大的希奇(因為那女人,按其身分乃是屬神的,卻在那裏殺害基督徒和猶太人)
(據歷史上記載,死於羅馬天主教的信徒,比羅馬帝國所殺的還多。他們賣贖罪票,混亂了因信稱義的真理;以教皇的信條、信經,取代了聖經;定階級制度,取代信徒的權利;又造偶像讓人崇拜。)
二、解明女人和獸的奧秘(17:7-18)
﹙一﹚獸的奧秘
1. 天使對我說你為甚麼希奇呢.我要將這女人和馱著她的那七頭十角獸的奧祕告訴你
2. 你所看見的獸、先前有、如今沒有.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又要歸於沉淪
3. 凡住在地上名字從創世以來沒有記在生命冊上的(至死頑梗不肯悔改的不信者)
-見先前有、如今沒有、以後再有的獸、就必希奇
啟 20:1 我又看見一位天使從天降下、手裏拿著無底坑的鑰匙、和一條大鍊子。2他捉住那龍、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綁一千年、3扔在無底坑裏、將無底坑關閉、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國、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後必須暫時釋放他。(將要從無底坑裏上來)
啟 20:10 那迷惑他們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裏、就是獸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們必晝夜受痛苦、直到永永遠遠。(又要歸於沉淪)
﹙二﹚七頭的奧秘
1. 智慧的心在此可以思想.那七頭就是女人所坐的七座山(王所在的京城)、又是七位王
2. 五位已經傾倒了、一位還在(第六位)、一位還沒有來到.他來的時候、必須暫時存留
3. 那先前有、如今沒有的獸、就是第八位.他也和那七位同列、並且歸於沉淪
(「以後再有的獸」就是敵基督,牠是第七位,又是第八位,利用借屍還魂的詭計,冒仿復活。和那七位同列意指:(1)都是人,卻自稱為神;(2)作法相同,都殘殺聖徒;(3)結局相同,都歸於沉淪。)
﹙三﹚十角的奧秘
1. 你所看見的那十角、就是十王(這是聯合的國,在末世他們與獸(敵基督)共同執政)
2. 他們還沒有得國.但他們一時之間、要和獸同得權柄與王一樣(與敵基督同時興起)
3. 他們同心合意、將自己的能力權柄給那獸(無條件支持並聽候敵基督的差遣與支配)
(「七頭」是按時間次序一直發展下來的七個王朝,但「十角」卻是在末世時代同時出現的十個王。)
﹙四﹚羔羊得勝
1. 他們與羔羊爭戰、羔羊必勝過他們、因為羔羊是萬主之主、萬王之王
2. 同著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選有忠心的、也必得勝
(羔羊的同伴是蒙神所召,被聖靈所選,向主有忠心的,他們要與主基督一同降臨,一同在地上作王。亞
14:5耶和華我的神必降臨、有一切聖者同來。猶
14看哪、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
﹙五﹚妓女為獸所毀滅
1. 天使又對我說、你所看見那淫婦坐的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
2. 你所看見的那十角、與獸、必恨這淫婦
-使他冷落赤身.又要喫他的肉、用火將他燒盡(是神藉著敵基督的手,審判了大淫婦)
3. 因為神使諸王同心合意遵行他的旨意、把自己的國給那獸、直等到神的話都應驗
4. 你所看見的那女人、就是管轄地上眾王的大城(宗教的大巴比倫)
(大淫婦有相當的號召力,她迷惑眾君王(2節)、管轄眾王(18節),坐在眾水(眾水就是多民、多人、多國、多方),同心合意與獸聯合,遵行獸的意旨。但當大淫婦對敵基督、屬世政治不再有利用價值時,結局是十分悲慘的。要小心政治與宗教的結合,更小心宗教與宗教的混合。)
問題討論:
一、「大淫婦」有哪些特點?她的地位如何?有何兇殘的作為?
二、「大淫婦」額上有名寫著說、「奧祕哉、大巴比倫」,有何意義?
(本章論及「敵基督」與「大淫婦」,第十九章論及「基督」與「新婦」,這樣的排序、乃是將「大淫婦」和「新婦」做一個比對。本章介紹「大淫婦」為「巴比倫大城」,第十九章比對介紹「新婦」為「新耶路撒冷聖城」。「新婦」被解為「教會」,「大淫婦」則是「對主不貞的教會」。)
三、巴比倫的本名是「巴別」,當時人有何作為?所代表的意義為何?(創11:1-9)
(巴比倫所代表的,就是人能。巴比倫所代表的,是一個假冒的基督教,她不是讓聖靈有權柄,不是求聖靈的引導,而是憑著人在那裏作一切的事。一切都是人燒的磚頭,都是人的作為。)
彼前 5:13在巴比倫與你們同蒙揀選的教會問你們安.(彼得提的「巴比倫」乃是「羅馬」)
四、羔羊已經得勝,我們今天如何能與羔羊一同得勝?
五、大淫婦曾凌駕在政權上並騎在獸上,為鬼魔所用殺害聖徒,為何最後被獸與王所棄?
H183哦,祂的愛
一 祂是超乎萬人之上,哦,祂的愛!
比諸兄弟更密更強,哦,祂的愛!
地上朋友時常離我,今日慰我,明日忌我;
但這朋友從不欺我,哦,祂的愛!
二 我今享受喜樂、安康,哦,祂的愛!
都虧我主罪債代償,哦,祂的愛!
祂流寶血,祂買了我,祂來曠野,祂曠尋找我,
同歸羊群,祂領導我,哦,祂的愛!
三 耶穌乃是我們朋友,哦,祂的愛!
祂賜福祺,祂賜恩祐,哦,祂的愛!
我心欣幸能瞻仰祂,叫我安居常依傍祂,
我怎可以再頂撞祂?哦,祂的愛!
四 因祂的名我得赦免,哦,祂的愛!
在仇敵前為我設筵,哦,祂的愛!
祂使最好福分臨我,祂禁旨外禍害侵我,
直到榮耀祂在引我,哦,祂的愛!
納恩小姐(Marianne Nunn)1778年5月17日生於英國艾塞克斯的科契斯特(Colchester,
Essex,),一生未婚。她的作品“祂是超乎萬人之上”是由她的兄弟約翰納恩首次出版,約翰納恩是一位牧師,主編《詩篇和聖詩集》(Psalms and Hymns)。她的作品第一次帶到了美國,是於1830年萊維特博士出版的《基督徒作品》(The Christian
Lyre),以後就一直被傳唱。她寫的字裡行間,都充滿著基督的愛,正如使徒保羅也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困迫)我們”。在1847年被主接去時,她發現在這個地上竟然有這麼多人愛著她。
納恩小姐的詩歌“祂是超乎萬人之上,哦,祂的愛”,這是一首在歐美很風行的詩歌,它表達了對耶穌的大愛一些認知。朱利安博士寫道,納恩小姐的詩歌媲美約翰牛頓的讚美詩。
H183哦,祂的愛 |
O HOW HE LOVES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