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2月6日
“他將海變成乾地;衆民步行過河;我們在那裏因他歡喜”(詩篇六十六篇六節)。
按常情來 看,百姓過紅海時,波濤在兩邊翻騰,追兵在後面呐喊,他們一定驚恐,戰兢,痛苦,倉皇;可是做詩篇的人竟說,“我們在那裏”——大水中——“因他歡喜”。 有多少信徒能有這樣的經歷:“在那裏”——在一個失望的絕境中,一個外患內憂的時侯,能“因他歡喜”? “在那裏”立約的神來了!“在那裏”他的應許實現了!“在那裏”仇敵消滅了!“在那裏”信不過來的經歷嘗到了!如果不“在那裏”,在一個順利的境遇中,即使花盡力氣去找,也找不到這些榮耀的事實。好像白日有了陽光,把星光遮掩了;黑夜一到,滿天的明星出現了——經上的應許,安慰,盼望,也都是在憂愁之夜出現的。 像雅各在“雅博”一樣,日落之後,才有天使前來,我們經過虔誠的祈禱之後,才能獲得結果。 亞倫在夜晚點燃神燈,在困苦艱難之夜晚,信徒的明燈,放出最燦爛的光亮。 拔摩海島上的約翰,在孤單凄凉中得見主榮耀的异象。今天在地上仍有許多荒凉的拔摩海島,那裏有主的愛和恩典,有主的同在,可以消滅孤單和憂愁。讀者,你願不願意去呢? 有多少旅客,在經過紅海和約但河的苦難時,能一心想念神,說:“我們步行過河,在那裏——在這些黑暗的經歷裏,在波濤四邊翻騰的光景裏——因他歡喜。”——馬克特夫 “…從那裏…我必賜他葡萄園,又賜他亞割谷作爲指望的門,他必在那裏歌唱”(何西阿書二章十五節)。
《曠野的筵席》 2月6日
「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約18:6)
主耶穌在去加略的前夕,祂周圍的景況已顯出全不對勁兒,似乎處處都出現反叛和不息的氣氛,有些人匿藏起來,甚或有人為了急於脫身,赤著身子溜走。但主耶穌卻很平靜的向那些前來捉拿祂的人說:「我就是」。驚惶、慌亂、戰栗而倒地的,竟是那些來捉拿祂的人,這種「裏面的平安」常是主耶穌身上特別的標記。祂能在風浪打擊中的小船上安睡,祂也能在那些熙攘激蕩的群眾擁擠中清晰的辨認出信心的一摸,並問說是誰在摸祂。祂稱這種平安為「我的平安」。
祂說:「我把我的平安賜給你們」。(約14:27)祂沒有將這平安帶走,因祂自己一直在我們中間,並且在我們裏面。所以那些從前的殉道者,也都將這一個平安表現了出來。他們可能即將被烈火焚燒或受酷刑,但他們的身上卻顯出了一種神聖崇高的平安,那是沒有人能否認的事實。是的,在世上我們有苦難,但我們同時也有祂的平安。這平安,保羅強調稱之為「超越理解的平安。」(腓4:7另譯)
《竭誠為主》 2月6日
你準備好被澆奠嗎?
我已經預備好被澆奠。(提後四6,意譯)
[我現在已預備好獻上。]這是意志的抉擇,而不是情緒的衝動。告訴神你已預備好獻上;就是不顧後果,神怎樣安排也沒有絲毫的怨歎。神能把你帶過難關,這是沒有人可以幫你的。外面環境可能依舊,裏面的心志卻有了不同。在心志裏首先經歷這種轉變,那麼當事情臨到,就不會斤斤計較了。你若沒有與神這樣碰頭,最終便會自憐自歎。
[用繩索把祭牲綁上、拴在祭壇的角上。]祭壇就是火的意思——焚燒、潔淨、隔離,其目的就是斷絕一切不由神而來的關係,隔絕所有不屬於神的物品。不是你去燒毀,乃是神;你只要把祭牲拴在壇角。當火起來燃燒,不要去惋惜這些東西。經過了火的焚燒,就再沒有什麼會壓制你,或使你沮喪。當重要關頭臨到,發覺沒有什麼可以像昔日那樣摸著你了。你的[火]是什麼?告訴神你預備獻上,神便會向你顯示他自己,就是你日夕所想的。
祈禱◆[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噢,主啊,這句話經常縈繞我的心頭;然而,我極少將你的恩典和慈愛展示人前!
《靈命日糧》 2月6日
眼角視覺
讀經: 路加福音9章51-62節
金句: 「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加福音9章51節)
眼角的視覺能讓我們意識到周圍的環境,同時也不妨礙我們專注於自己的目標。我們用「眼角」看到的事物會有用處,除非它會造成我們分心、偏離目標。
在復活節來臨前的幾週,當我們思想十字架時,或許會驚訝主耶穌會定意前往聖城去,因他明知自己要在那裏被釘十字架,然後復活。「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加福音9章51節)從那一刻起,主耶穌的眼目便專注於十字架,一切攔阻他完成天父旨意的障礙,都成了他眼角的所見之物。
當有人表示要跟隨他時,主耶穌就對他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 神的國」(62節)。其關鍵不在於那人的家人(61節),而在於他關注的焦點。我們若向後看,往往就不能前進。
無論是「和撒那」的歡呼,還是仇恨的叫囂,都不能阻礙主耶穌的目標,就是去「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馬太福音20章28節),付上使我們得自由的贖價。
今天,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什麼呢?DCM
跟隨耶穌基督路,
少有鮮花多荊棘;
若能定睛仰望主,
腳步就會不偏離。Sper
若認識引路之主,就不愁路在何方。
《聖經研讀》2月6日
太 25:1 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
太 25:2 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
太 25:3 愚拙的拿著燈、卻不豫備油.
太 25:4 聰明的拿著燈、又豫備油在器皿裏。
太 25:5 新郎遲延的時候、他們都打盹睡著了。
太 25:6 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
太 25:7 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
太 25:8 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
太 25:9 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彀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裏去買罷。
太 25:10 他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豫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
太 25:11 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
太 25:12 他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
太 25:13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
太 25:14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太 25:15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太 25:16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太 25:17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太 25:18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太 25:19 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
太 25:20 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
太 25:21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太 25:22 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
太 25:23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太 25:24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太 25:25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裏.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裏。
太 25:26 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又懶的僕人、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太 25:27 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太 25:28 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太 25:29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太 25:30 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
內容綱要: 積極預備迎見主的再來
一、十個童女敬醒的比喻 (25:1-13)
﹙一﹚聰明與愚拙的分別在於豫備油與否
1. 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指基督徒)、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指主耶穌基督)
-其中有五個是愚拙的.五個是聰明的
2. 愚拙的拿著燈、卻不豫備油(她們有油在燈中,而無油在器皿裏)
-聰明的拿著燈、又豫備油在器皿裡
(十個童女都拿著燈、都發光、都有油;油是指聖靈,故她們必是得救的。聰明和愚拙不是天性上的不同,乃是行為上的不同;兩等童女只有一點不同:聰明的帶油在器皿中,愚拙的沒有帶。)
3. 新郎遲延的時候、他們都打盹睡著了(只有在今生是豫備油的時候)
﹙二﹚主再來時已不能分油
1. 半夜有人喊著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他
2. 那些童女就都起來收拾燈
3. 愚拙的對聰明的說、請分點油給我們.因為我們的燈要滅了
4. 聰明的回答說、恐怕不彀你我用的.不如你們自己到賣油的那裡去買罷
(油在燈內,指聖靈住在信徒裏面;器皿中的油,指聖靈貴重的膏油。住在我們裏面的聖靈,在我們重生時就有;但充滿聖靈,要有重生後的追求。第一次是神白白賜贈,第二次是需出代價追求的。這一個聖靈貴重的膏油是聰明童女一生積蓄起來的,無法分,也不可能分。)
﹙三﹚儆醒豫備進入羔羊婚筵
1. 他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豫備好了的、同他進去坐席.門就關了
2. 其餘的童女、隨後也來了、說、主阿、主阿、給我們開門
-他卻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認識你們(指不贊賞他們)
3.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
啟 19:9 天使吩咐我說、你要寫上、凡被請赴羔羊之婚筵的有福了。又對我說、這是神真實的話。
二、三種僕人忠信的比喻 (25:14-30)
﹙一﹚主給每一個僕人才幹與恩賜
1.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2. 按著各人的才幹(能力)、給他們銀子(指聖靈的恩賜)
-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童女之比喻指出滿有聖靈膏油的重要,銀子之比喻指出運用聖靈恩賜的重要。油是為自己,銀子是為主;油是為生命,銀子是為工作。一切有恩賜的人都是為主造就教會,而恩賜需要聖靈膏油。)
3.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4.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他們去作買賣,不是去作各行各業,去帶許多貨物來,他們只是用銀子去買銀子—是豐滿加上豐滿。作買賣的一定非常殷勤,一定一刻不停、常禱告、常殷勤、手不停、心不停纔能賺回銀子來。)
5.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埋藏了
6. 過了許久、那些僕人的主人來了、和他們算賬
﹙二﹚良善又忠心的僕人
1. 那領五千銀子的、又帶著那另外的五千來、說、
-主阿、你交給我五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五千
2.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今日聖靈的事)上有忠心
-我要把許多事(國度的事)派你管理(在國度中掌權)
-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與主同樂是最大的賞賜)
3. 那領二千的也來說、主阿、你交給我二千銀子、請看、我又賺了二千
4. 主人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
-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
(賞賜並不是因為賺多少的緣故,賞賜是在乎良善與忠心。因此領五千、二千、一千的都能良善與忠心。另外又賺的不是表明成功,而是表明僕人的良善與忠心。)
﹙三﹚又惡又懶的僕人
1. 那領一千的、也來說、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指主的嚴厲,不識主的恩典)
-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銀子埋藏在地裡.請看、你的原銀子在這裡
2. 主人回答說、你這又惡(心)又懶(行)的僕人
-你既知道我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
-就當把我的銀子放給兌換銀錢的人、到我來的時候、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我的銀子」象徵屬靈的恩賜;「兌換銀錢的人」象徵教會;「生利息」象徵結出恩賜的果子。)
﹙四﹚主審判的結果
1. 奪過他這一千來、給那有一萬的
-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忠心運用恩賜而增加恩賜)
-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埋沒恩賜的人,遲早會變成沒有恩賜的人)
2. 把這無用的僕人、丟在外面黑暗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懊悔失去機會)
(又惡又懶的僕人受到二種懲罰:被奪與被丟;正如忠心的僕人得到二種獎賞:快樂與權柄。)
福哉,愛的捆綁 Blest Be The Tie That Binds (聖徒詩歌694)
一 福哉,愛的捆綁,捆綁我們相契;
同一的心彼此交往,就與天人無異。
二 在父寶座之前,我們熱心祈求;
有苦同咽,有望同勉,同心,同樂,同憂。
三 軟弱彼此體諒,重擔互相擔當;
一人心傷,眾人淚淌,只有一個心腸。
四 每逢彼此分離,寸衷悵惘難言;
但身雖離心仍合一,希望再會眼前。
五 盼望那日快顯,再無別離辛酸;
相愛更親,相交更甜,同樂直到永遠。
當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祂在餐桌前再三叮嚀門徒:「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麼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就因此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三:34~35)主在這段話中豫先指明:教會蒙福的秘訣,是在於「弟兄相愛」;正如大衛的詩篇所稱頌的:『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詩篇一三三篇)
一八世紀中的英國詩人約翰福塞特(John Fawcett),因親自經 歷了在教會中弟兄相愛的無上福氣,即據此寫成了「福哉, 愛的捆綁」《聖徒詩歌 694首》 這首充滿甜美感覺的詩歌。 當福氏十六歲那年,因聽懷特非弟兄(George Whitefield)的信息 而得救後即獻身事主。二十六歲時遷居至一小村,服事當地一班純樸的村民,那兒以窮苦的農夫和牧人居多,因他是出於愛心的服事,故蒙神的祝福和村民的愛戴。生活雖極清苦,卻滿得主的同在,且為鄉童闢設學校,轉眼七年過去了。一七七二年他接到倫敦一個地方的邀請前往作工,他便欣然收拾行裝,準備啟程,事為當地的聖徒獲悉一再挽留未果,他們只得豫備愛筵為其餞別,並懇其釋放最後一篇信息。次日車馬豫備妥當,行囊均已裝運就緒,攜同妻兒與紛紛前來送行的聖徒們一一握別。正擬策馬而去時,但見弟兄姊妹個個依依不捨,臉上流露出一片憂戚之情,甚至揮淚而泣。當時福師母情不自禁地號淘大哭,回顧丈夫說:「約翰,我心裡實在受不了,我不知道怎麼能離開這些可愛的弟兄姊妹?」福塞特弟兄含淚答道:「我內心也是同樣難過,覺得不該離開這裡。」
奇妙的事就這樣發生了。福氏夫婦毅然吩咐把行李卸下,使福氏留在該小村忠心事奉,竟達五十一年之久,直至離世之日,他從無半點悔意,可以說他已將全部生命澆奠在該村的聖徒身上了。到底是甚麼力量促他能這樣作呢?唯一的答案就是愛–基督在眾聖徒裡面的 愛,已使他與他們的心緊緊聯繫在一起了。所以,『福哉以愛聯繫』這一首詩歌,就是在這樣寶貴的經歷中產生的。聖徒中間每逢彼此分離,總是難免依依的時候,這首詩歌最能唱出當時大家深處的感覺,難怪它為人們所寶愛。
我們所熟知的慕迪(D. L. Moody),他的蒙召事主,和這首詩歌 有深切的關係。當他廿三歲那年(一八五九年),正為著放下年薪五千美金的職業而掙扎。一日,他所負責的兒童聚會裡一位女童教師到他工作的鞋店裡,說是肺部重新出血,醫生勸他易地休養,因此決定回紐約州去。但他感覺最虧欠的,乃是未曾帶領六年級班上的任何一位歸向基督。慕迪聽了甚感驚異,便提議坐車陪他將此感覺告訴她們。於是相偕挨戶到每一位女小朋友家裡去,誠懇地談起靈魂得救的問題,並一同跪下禱告。十天後,他班裡最後一位也降服了基督。
當啟程前夕,他們召集那一班新近清楚重生的女童,一同禱告賦別,而那位老師坐在中間,誦讀約翰福音十四章,然後同唱「福哉以愛聯繫」,又跪下禱告,他班中每一位兒童都接二連三地為他們的老師禱告。慕迪會後禱告道:『哦神!我寧可死,也不願失落今晚所得的福分!』
第二晚,慕迪親往車站送行,未幾全班女童不約而同地接踵而至。他們再唱那首詩歌,但都已泣不成聲,正如詩中所云:『一人心傷,眾人淚淌,充滿同情心腸。』那位兒童老師站在末節車廂上,向天舉起手指,囑咐眾人要在天上相會。慕迪後來見證說:「我無法再繼續經營,買賣對我已經失去吸引力,我已嘗到另一世界的滋味,無心再去賺錢!」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的心是何等渴望能天天聚集在一起,飽享彼此相愛,心心相契的甜美生活。但這光景雖好,還不過是新耶路撒冷的小影;而今日我們在地上,身體難免分離,驪歌仍需重彈,惟願我們能一致攜手同唱:
『 盼望那日快顯,再無離別辛酸;
相愛更親,相交更甜,同樂直到永遠。』
H694. 福哉愛的捆綁 BLEST BE THE TIE THAT BINDS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