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2月16日
“我雖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那鴻書一章12節)。
受苦是有限制的。神能使你受苦,也能免去你受苦。讀者啊,你豈不是在嘆息說:“要受苦到幾時方才停止呢?”哦,讓我們耐心等候,直到神的旨意成功。當父用杖的目的完成以後,我們的父自然會把杖挪去的。
神使我們受苦,若是目的爲要試驗我們,要我們在受苦中靠恩典榮耀他,那麽,必須等到我們在人前有了明顯的見證之後,苦難才會停止。
我們不該盼望苦難早些離去,除非神已經從我們得到了我們該給他的一切榮耀和尊貴。
也許今天就會有平安。誰知道波浪翻騰的海頃刻之間就會變成平靜如鏡的玻璃海呢?
經歷了許多艱難之後,犁和鐮可以藏起來了,禾可以扎成捆收在倉裏了。那時我們都要歡喜快樂了。
在神不難將黑夜變成白晝。他能將黑雲密布天空,他也能很容易地使天氣清朗。所以讓我們放心罷。苦難終究是要過去的。讓我們預先唱哈利路亞罷。——司布真
農夫不會一直打穀的,神也不會一直用杖的。試煉不過是暫時的。目前雖然有暴雨,不久却要停止的。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因爲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我們這至輕的苦楚也是有目的的——爲要完成我們永遠的榮耀。
信徒受試煉,就是證明我們在主面前的寶貴;不然主不會花這許多時間,力氣和心機在我們身上的。主决不會來試煉我們,除非他發現我們有頂寶貴的信心的礦苗,混在我們肉體的砂石中,他要把我們純粹的信心提出來,就必須放我們在試煉的爐火中。
哦,受苦的信徒們啊,耐著罷!將來我們所得的酬報,將遠超過現在所出的代價。在萬王之王的面前得稱贊;在千萬聖天使面前受尊敬;在基督裏得榮耀;在國度和永世裏戴冠冕,操鐵杖,坐寶座——坐王,直到永遠。啊,這是何等的賞賜呢!——譯自《火的試煉》
時鳴鍾上的鍾錘,是使時鳴鍾走得準確的必需品;照樣,患難也是屬靈生命的必需品。香料越壓得緊,香氣越是濃郁;最美麗的花卉,是生長在荒僻的雪地裏的;最精美的寶石,受匠人琢磨的時間最長;最貴重的雕刻,受鑿子的擊打最多。這是一個定律。任何事物的完成,都要經過遠見高大而無微不至的磨煉。——譯自《日誠報》
《曠野的筵席》 2月16日
「抬耶和華約櫃的祭司在約但河中的幹地上站定,以色列眾人都從幹地上過去,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書3:13)
我們必須在信心裏,看見神一切的子民,終有一天被帶進所應得的產業裏去。這是神的目的,神也必定達到祂的目的。但為著要實現這一個目的,神需要一班人,甘心樂意站在死地;不只這樣,如果有需要的話,還要堅定不移的站在那裏,「直到國民盡都過了約但河」。因這小隊抬著耶和華約櫃的祭司,不怕死亡的威力,在約但河中的幹地上站定,以色列全國的人民才能安然無恙的從幹地上走過去,沒有留下一個人被遺棄在後面——請切切記得,不是祭司們憑著自己的本事完成這艱巨的任務,乃是耶和華的約櫃,為他們開路,帶領他們進人應許美地。但我們也不可忽略,是祭司們把約櫃帶到那裏,也是他們抬著約櫃站在那裏。在死亡威力下堅強地與主一同站住,他們這信心的舉動,結果就叫別人獲得更豐盛的生命。弟兄姊妹,你和我是否已經准備好這樣做呢?
《竭誠為主》 2月16日
屬靈推動力的發源
當醒過來,從死裡復活。(弗五14)
並非所有推動力都是從神感動來的。有人會對你說:(振作起來吧!把你的閒懶治死,勇往直前!)這屬於人的推動力。但神的靈進前來認真地說:(振作吧。)這推動力是從神發出。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有不少異象理想;可是總有一天,會發覺根本無力實現。所渴望的若無法實行,就會視這等異象理想為已死。然後神對你說:(從死裡復活。)當神的感動真的臨到,會帶出神奇無比的能力,叫我們能從死裡復生,作出不可能的事。屬靈推動力最特別之處,是我們先要(振作起來),然後才有生命力。神的感動來了,他說:(從死裡復活。)我們必須自己起來,因神並不拖我們起來。主對那枯乾了手的人說:(伸出你的手來。)那人一伸手,就得了醫治。他必須採取主動。你若肯起來,就必發現神的感動,因為他立即把生命給你。
祈禱:(肉體是何等經常陷於危險和困頓之中)——然而這在我生命中激起什麼呢?當我醒來,願你以你靈的默示伴隨我。
《靈命日糧》 2月16日
不同思維
讀經: 羅馬書12章1-3節
金句: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羅馬書12章2節)
大學期間,我在委內瑞拉待了大半個暑假。當地的食物美味可口、人們親切和善,有濃厚的人情味和舒爽宜人的天氣。但一兩天後我就發現,我和我的新朋友對時間管理的認知大相逕庭。如果我們打算中午一起吃午餐,意味著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一點之間任何一個時間點。會議或旅行亦然,他們對時間觀念是差不多就好,毋須嚴格守時。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對「準時」的概念,是如此深受本身文化的影響。
我們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周圍文化價值觀的陶塑。保羅將這種文化的力量稱為「世界」(羅馬書12章2節)。於此,「世界」不是指有形的宇宙空間,而是指滲透到我們生命中的思維模式。這「世界」指的是我們身處的特定時空,所加諸在我們身上的社會期待及價值觀念。
因此,保羅告誡我們要警醒,「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卻要「心意更新而變化」(2節)。我們不應隨波逐流,消極地接受那些會吞滅我們的思想和信念,因我們蒙召是要積極地尋求明白上帝的心意,學習如何明白祂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2節)。願我們學會跟隨上帝,而非效法這個世界。
你會如何描述你周遭的價值觀和社會期待?
你若不效法世界的價值觀,反倒遵行耶穌的教導,會是怎樣的情景?
《聖經研讀》2月16日
可 2:1 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裏、
可 2:2 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
可 2:3 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
可 2:4 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
可 2:5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可 2:6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裏、心裏議論說、
可 2:7 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 神以外、誰能赦罪呢。
可 2:8 耶穌心中知道他們心裏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裏為甚麼這樣議論呢。
可 2:9 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樣容易呢。
可 2:10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
可 2:11 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
可 2:12 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著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 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可 2:13 耶穌又出到海邊去、眾人都就了他來、他便教訓他們。
可 2:14 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
可 2:15 耶穌在利未家裏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
可 2:16 法利賽人中的文士、〔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喫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喫喝麼。
可 2:17 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
可 2:18 當下、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他們來問耶穌說、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你的門徒倒不禁食、這是為甚麼呢。
可 2:19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
可 2:20 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日他們就要禁食。
可 2:21 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破的就更大了。
可 2:22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恐怕酒把皮袋裂開、酒和皮袋就都壞了.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
可 2:23 耶穌當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門徒行路的時候.掐了麥穗。
可 2:24 法利賽人對耶穌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甚麼作不可作的事呢.
可 2:25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却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饑餓之時所作的事、你們沒有念過麼。
可 2:26 他當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怎麼進了 神的殿、喫了陳設餅、又給跟從他的人喫.這餅除了祭司以外、人都不可喫。
可 2:27 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可 2:28 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馬可福音第二章
(這裡有甘心奉獻給主的人─房主人;關心別人又對主有信心的人─四個抬的人,他們的同心、愛心、信心、耐心震動主的心;蒙主赦罪又經歷主生命大能的人─癱子。)
(「他們的信心」─抬癱子之人的信心,一面是「團體的信心」,一面又是「行動的信心」。)
(「耶穌靈裏知道他們心裏這樣議論」,這位為人的耶穌基督,祂靈的知覺是非常清潔、銳利、崇高的;所以環圍祂的人如何議論,祂的靈就知道了。祂就依著祂直覺所知道的,對他們說話。)
(主知道這一個癱子的病因是罪,所以先對他說:「小子,你的罪赦了」。然後再對他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罪得赦了,病也得冶了,這是何等大的福音!)
(人是看外表的後果─「行走」;主是看屬靈的實際─「赦罪」。主赦免人的罪需捨身流血,付極大的代價,但外人無從知道;主在這裏要藉人們所認為比較難的事,即癱子的得醫治,來顯明祂有赦罪的權柄。)
可 8:34 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稅吏原是替羅馬政府徵收稅款的,一面壓榨同族的人,一面侵吞稅款,猶太人視他們如同罪人。)
羅 3:10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詩 14:3)
(病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病,才會去接受醫生的幫助;罪人必須承認自己有罪,才能接受主的救恩。那些自以為「康健的人」、是「義人」的,反而與主的救恩無份。)
(古時中東地方的人在婚禮以前,新郎有年輕親友作「陪伴的人」,和他一起飲酒歡鬧,持續數日,然後才起程前往迎娶新娘.在婚筵的歡樂日子,照例是不需要禁食的。)
(主離世歸父的時候,祂就要離開祂的門徒,等候主這位新郎再來的聖徒就要禁食。)
(新布因未縮過水,若用來「縫在舊衣服上」,當洗衣後晾乾時,因新布會收縮,就會把舊衣撕裂。)
(當皮袋還新的時候,是富有彈性和伸縮力的;但舊了的時候,皮袋的表面便硬化,而失去它本來的彈性了。新酒仍然繼續發酵時,是會產生氣體,而發出壓力的;只有新的皮袋才能抵受新酒發出的壓力;若是放在舊皮袋的話,新酒的壓力膨脹大而弄破皮袋,那時酒和皮袋都蒙受損失。)
(新生命要按「心靈的新樣」來事奉,不是「儀文的舊樣」。)
申 23:25 你進了鄰舍站著的禾稼、可以用手摘穗子、只是不可用鐮刀割取禾稼。
(大衛和跟從他的人吃了陳設餅,並沒有被神定罪。這預表真實的安息,不在遵守死的規條,乃在得著活的基督豐滿的供應─吃飽了,自然就安息了。)
撒上 21:6 祭司就拿聖餅給他‧因為在那裏沒有別樣餅‧只有更換新餅、從耶和華面前撤下來的陳設餅。
(安息日是要給人安息,不是要給人受束縛捆綁。)
(主是有權柄管理安息日的,也是安息日的真實意義,有主才有真正的安息。)
三一頌 DOXOLOGY (聖徒詩歌003)
讚美真神,萬福源頭,
天下萬有讚祂不休;
天上眾軍和聲響應,
讚美聖父、聖子、聖靈。阿們。
本詩(聖徒詩歌3首)作者甘多馬(Thomas Ken, 1637~1711)生於英國,自幼就是孤兒,由他長姐和姐夫撫養長大。他姐夫是當代名人,他的道德學識才智,深深地薰陶多馬,養成他剛毅耿直的個性。
甘多馬畢業自牛津大學,1662年被按牧。他的牧會生涯可說多姿多彩,他常指責社會的腐敗和不公。1679年他奉派赴荷蘭海牙,出任宮廷牧師,翌年因他直言當朝的糜爛生活而被遣返國。甘多馬返英後,英皇查利二世封他為皇家牧師,可是他還是一本初衷,時常譴責皇家失德之處。查利二世雖常被他的諫言指責,卻賞識和尊敬他的膽識。每當崇拜時刻,他總是說:「我要去聽多馬數說我的過錯。」在甘多馬出任威爾斯主教後十二天,查利二世去世,詹姆士繼位。甘多馬因拒絕宣讀皇家特赦文告,和其他六位聖公會主教被囚於倫敦塔,最後被迫辭職。晚年他隱居鄉間,寫詩作書。他曾為曼徹斯特大學生寫了一本「禱告手冊」,內有歌尾都以「三一頌」為結束早晚靈修的聖詩。
三一頌就是由甘多馬的詩
Awake my soul,醒來我魂(又名我靈速醒歌)。第十節而來。 它祇有短短四句的詩,節錄自詩篇一百四十八篇和馬太福音廿八章十九節。 詩的含意深邃,莊嚴,將三一神表達無遺。
【詩歌見證】
【一】有一天約翰衛斯理在一所古舊的大房子內講道,當時聽眾有數百人。 突然間整個屋頂塌下,把全體會眾埋在土中。衛斯理從土中爬出,看到人上壓人,但沒有一人喪命,於是他大喊:「 神與我們同在,讓我們來唱三一頌來讚美祂。」群眾有的撫著傷口有的熱淚盈眶,同聲齊唱,與主日祟拜時歡唱時的感受迴然不同。
【二】戴德生過去在北方講道時,常說﹕“一個人若有真正的信心,才能將頭放在空麵缸中唱‘三一頌’。”說了這話不久,同樣的事臨到了戴德生。一天,他的妻子把他拉到廚房。他就問她﹕“有什麼事?”她說﹕“我要你來唱‘三一頌’。”他到了廚房,果然見一個空麵缸,上面塵土已經拂去。她說﹕“親愛的,我常聽你講道說,如果有真信心,才能在麵缸空了,將頭放進去,唱‘贊美真神,萬福之源...。’看哪!你的機會來了,現在實行你所講的道吧!”那個空麵缸立在那裏,張口向著他望。摸摸口袋,也是一個空袋。沒有薪水,也沒有入款之希望。這時要找信心,似乎他已溜走了;想要逃走,妻子堵在門口,手中拿著拂缸的刷子。戴德生就說﹕“我可以將頭放在空麵缸中唱‘三一頌’,但有一個條件。”她說﹕“什麼條件?”戴德生說﹕“你也要把頭放在空麵缸中,一同來唱才行!你記得我們結婚時,你曾應許我要同甘共苦。”她同意了。於是他們把頭一同伸進空麵缸中,唱‘三一頌’。那時,他們心中充滿喜樂。當頭伸出來時,沾了不少麵粉。果然,就在第二天,一家雜貨店送來一袋麵粉。直到現在,他們還不知道是誰送給他們的;他們只知道天上的父知道他們是的需要。
H003. 三一頌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