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2月17日
“我…賜給以色列人的地”(書一:2直譯)。
這裏神所說的“賜給”是現在式。幷不是神將要做的事,乃是神就在此刻要做的。信心求神現在,神就現在賜給。神今天就要工作。許多時侯我們在神面前等候一件東西,盼望一件東西,尋求一件東西,却幷沒有相信。這不過是我們的盼望,這不過是我們的需要,幷不是我們的信心;因爲“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寶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來十一:1)“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麽,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可十一:24)這裏說到信心的禱告,所用的動詞是現在式的。我們有沒有這現在的信心呢? ——譯自信宣著《約書亞》 真實的信心,就是以神的話爲算數,在未見應驗之前,就已經深信了。頂自然地,我們常要先有眼見,或是憑據,證明我們所求的已經蒙神應許,然後才肯相信;但是如果我們走信心的道路,除了神的話以外,我們不需要別的憑據,雖然四周的環境僅可和他的話相反。他已經說了,必定會按照我們的信心,給我們成全的。我們將要看見他話語的應驗,因爲我們已經相信了。 寫詩篇的人說:“我若不信在活人之地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就早已喪膽了。”(詩二十七:13)他雖然還沒有看見神對他禱告的答應,但是他已經相信得見;這就能保守他不喪膽。 若是我們也有“信得見”的信心,我們就不會灰心了。我們要笑“不可能”,我們要頂高興地看神怎樣在紅海——人沒有方法可以脫離艱難的時侯——開路。在這種試驗中,我們的信心最會長大。 親愛的受苦的信徒啊,你是不是日夜在等待神,深怕神已經把你忘了呢?决不會的,你當舉起你的頭來,爲著那已經在半路上的拯救開始讚美他。 ——譯自《讚美的生命》
《曠野的筵席》 2月17日
「那使我們和你們穩定於基督裏,並且膏了我們的乃是神。」(林後1:21另譯)
父神親自把我們放在基督裏,所以我們的命運是與基督連結在一起的。在中國偏僻鄉村佈道,通常必須用一些最簡明的比喻。我記得有一次,我手中拿起一本書,再將一張紙放進書內。然後,我對聽眾說:「請你們留心觀看,我手裏所拿的這張紙,它有自己的特徵,和那本書是有分別的,目前這張紙沒有什麼用處,我就把它夾在這裏,而今我要處置這本書,將它寄往上海去,我不必另外郵寄那張紙,因它早已被放在這本書的裏面了。我現在要問你們,那張紙現今在哪里?這本書既已寄往上海,而那張紙是否可能仍留在這裏呢?那張紙的前途和命運,是否與這本書有分別呢?不,絕對沒有!這本書在哪里,那張紙也必跟著在那裏。如果我把這本書投到河裏,那張紙也必一齊沉到河裏去。如果我及時將這本書從水裏取出來,那張紙也必同樣的從水裏出來了。這本書有了什麼經歷,那張紙也跟著有了同樣的經歷,因那張紙仍然存留在這本書的裏面。」我們被放在基督裏,也是這樣。基督如何的經歷,也成了我們如何的經歷。基督已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了,我還用得著求神將我釘死嗎?絕對不必!因我救主的命運,也就是我的命運(與祂一同復活,亦是如此)。
《竭誠為主》 2月17日
衝破苦悶的動力
起來吃罷。(王上十九5)
天使沒有給以利亞異象,沒有向他解釋聖經,也沒有做什麼特殊的事;他只吩咐以利亞做一件最簡單的事——起來吃罷。我們若從不曾沮喪,就不是真正生活過的人;只有水晶體才從不會沮喪。人,是會苦悶低沉的,就是會死亡的東西;你對自己的估評裏,總要把沮喪的可能性計算在內。
神來臨,並不是給我們異象,只是吩咐我們做最尋常的事。沮喪往往令我們轉離神創造的尋常事物,但神來到,卻感動人做最簡單的事。我們以為神絕不會在那些事物裏面,誰知稍有行動,就發現他在那裏。這樣的感動臨到我們,就是對抗苦悶低沉的一種動力;要跟著做該做的,依神的感動去做。反之,若我們故意做什麼,企圖去勝過沮喪,就只會變本加厲;我們若照神的吩咐去做,沮喪就會消失。隨即可以起來,遵神的旨意去行。這時,已進入生命的另一更高境界了。
祈禱◆噢,主啊,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在我外在的生活中,我幾乎是完全無力去彰顯你和你的美善。願主我的神的美善,在今天臨到我身上。
《靈命日糧》 2月17日
讚美詩班
讀經: 詩篇89篇1-8節
金句: 「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我要用口將你的信實傳與萬代!」(詩篇89篇1節)
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聽到布魯克林會幕詩班演唱的情景。他們有將近200人,都來自布魯克林最糟的社區,他們有的曾是吸毒者,有的曾是妓女,如今他們都已得救。現在他們都是發自內心向 神歌唱。當唱到 神在他們生命中所行的救贖與赦免時,他們臉上閃著淚光,淚水滑落臉頰。
看著他們時,我感到自己好像少了什麼。我6歲時就信了主,因此他們唱到 神如何施行奇妙拯救時,所表現出來那種深深的感恩,我感受不到。 神救我脫離的罪,不外乎是類似咬我妹妹一口這樣的事,這怎能算是一個有意義的見證呢!
但那時聖靈卻提醒我說,若在年幼時我未蒙恩得救,誰知道我今天又會流落何方?如果他沒有教導我事奉和節制這些品格,誰知道我又會在哪條毀滅之路上絆跌?
因此我清楚明白,我也欠他一份救贖恩情。在得救之人所組成的詩班中,能使我們配得一席之地的,除了「得救使你脫離了什麼」之外,還有「得救使你不至於去做什麼」。所以每個接受耶穌為救主的人,都可以加入這讚美詩班,來歡唱:「我要歌唱耶和華的慈愛直到永遠!」(詩篇89篇1節)JS
他對於我、何等信實;
回首前塵,恩典處處。
雖我心疑,甚至不信,
他是何等、何等信實。Cymbala
得救之人詩班中,讚美之聲齊頌揚。
《聖經研讀》2月17日
可 3:1 耶穌又進了會堂.在那裏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
可 3:2 眾人窺探耶穌、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穌。
可 3:3 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起來、站在當中。
可 3:4 又問眾人說、在安息日行善行惡、救命害命、那樣是可以的呢.他們都不作聲。
可 3:5 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憂愁他們的心剛硬、就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
可 3:6 法利賽人出去、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可 3:7 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去.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
可 3:8 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作的大事、就從猶太、耶路撒冷、以土買、約但河外、並推羅西頓的四方、來到他那裏。
可 3:9 他因為人多、就吩咐門徒叫一隻小船伺候著、免得眾人擁擠他。
可 3:10 他治好了許多人、所以凡有災病的、都擠進來要摸他。
可 3:11 污鬼無論何時看見他、就俯伏在他面前、喊著說、你是 神的兒子。
可 3:12 耶穌再三的囑咐他們、不要把他顯露出來。
可 3:13 耶穌上了山、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他們便來到他那裏。
可 3:14 他就設立十二個人、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
可 3:15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
可 3:16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
可 3:17 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可 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馬太、多馬、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並奮銳黨的西門.
可 3:19 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可 3:20 耶穌進了一個屋子、眾人又聚集、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喫。
可 3:21 耶穌的親屬聽見、就出來要拉住他、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
可 3:22 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著.又說、他是靠著鬼王趕鬼。
可 3:23 耶穌叫他們來、用比喻對他們說、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
可 3:24 若一國自相分爭、那國就站立不住。
可 3:25 若一家自相分爭、那家就站立不住。
可 3:26 若撒但自相攻打分爭、他就站立不住、必要滅亡。
可 3:27 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家具.必先捆住那壯士、纔可以搶奪他的家。
可 3:28 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
可 3:29 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
可 3:30 這話是因為他們說、他是被污鬼附著的。
可 3:31 當下耶穌的母親、和弟兄、來站在外邊、打發人去叫他。
可 3:32 有許多人在耶穌周圍坐著.他們就告訴他說、看哪、你母親、和你弟兄、在外邊找你。
可 3:33 耶穌回答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
可 3:34 就四面觀看那周圍坐著的人、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
可 3:35 凡遵行 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
馬可福音第三章
內容綱要: 僕人的服事與權柄
可 2:27 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主是安息日的主,要在安息日叫人得安息.主藉著這個機會把他們帶進安息日的真正意義裏。)
(主責備它們也就是說,主根本就不能接受污鬼這樣的見證。雖然這個見證的內容是真的,這個內容也是準確的,但是這個源頭不是出於神,這個源頭是出於鬼。)
(要為主作工,必須先常和主同在;凡不常和主同在的人,就不能為主作工。)
(主耶穌為著「眾人」的需要,而顧不得祂自己肉身的需要。)
(天然的愛心,常會成為服事主的難處;因為人的好意常是神旨意的對頭。)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已經打破撒但的頭,有功效的傳福音得人,應當先禱告求主捆綁撒但。)
(甚麼叫褻瀆聖靈呢?乃是口裏說出了話褻瀆聖靈。怎能知道這個罪是口裏說出來的呢?請讀第三十節:「這話是因為他們說,祂是被污鬼附著的。」犯這個罪的人是明明看見主在地上藉著神的靈趕鬼,行了神蹟奇事,他們雖然知道,卻偏要說主是被污鬼附著的。─倪柝聲)
(在神家裏彼此的關係,並不是建立在肉身的關係上,乃是屬天屬靈的關係。)
祂帶領我 He Leadeth Me (聖徒詩歌479)
一 祂帶領我!此意何美!
此言何等滿有安慰!
無論何在,無論何作,
仍有神手來帶領我;
(副)祂帶領我,祂帶領我,
祂是親手在帶領我;
無論如何,我都隨著,
因祂親手在帶領我。
二 有時似墮痛苦深淵,
有時似在快樂伊甸;
或遇靜水,或遭風波,
都有神手來帶領我。
三 主阿,願你緊握我手,
永無埋怨隨你而走;
苦樂求你為我定奪,
我靠你手來帶領我。
四 等我行完今生路程,
靠你憐憫能以得勝;
死河寒波我亦不躲,
因你至終親手領我。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篇廿三篇)哦!祂帶領我,祂是親手在帶領我,這一個何等甘美的思想!在教會詩歌史中,多少稱頌主是好牧者的詩歌,皆由此一詩篇而產生。「祂帶領我」(聖徒詩歌第479首)就是其中傳誦最廣的一首。
這首詩歌的作者是紀摩爾弟兄(Joseph. H. Gilmore),於主後一八三四年四月廿九日出生在美國波士頓城,他父親其曾任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州長。他自幼即渴慕事奉主,雖曾獲得博士學位,他卻有一個跟隨主的心志,願獻上自己,一生擺在教會中,成為主有用的器皿。在他父親出任州長時,曾是他私人秘書,後在大學及神學院教希伯來文、邏輯學、修辭學及英國文學,並出版相關的教課書,也寫有其他詩歌,但最獲贊譽的卻是這首他在廿八歲時寫的詩歌。 幾乎各國的詩歌集都選有此詩。
主後一八六二年初正值美國南北戰爭,人心惶惶,當時紀摩爾弟兄來到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參加當地教會晚間的禱告聚會。會中他起來交通詩篇廿三篇的感覺,說到基督是信徒的牧者,一路親手引領群羊,他的感覺特別著重在『領』字。以他的聰明、學識、家世、環境,他盡可作一領導者,無需他人引領,但在實際生活體驗中,他深覺人的能力有限,必需依靠神的帶領才能經過一切憂患。
散會後,他客宿在華特生弟兄(Bro. Watson)家中,大家仍熱烈地討論剛才釋放的信息, 神是如此的慈愛,在日常生活中奇妙地帶領信徒們。就在這時,紀弟兄的靈感如潮水般湧出,他立即從口袋裡拿出鉛筆,在一張紙片上寫下了這首詩。返家後,紀摩爾弟兄順手將那張紙遞給他的妻子,過後也就忘了。但是他的妻子卻被詩中的靈深深地摸著,覺得有刊出的必要,讓更多人能得幫助,於是她就悄悄地把它投寄波士頓教會的報紙。 隨後作曲家柏萊布雷(William B. Bradbury 1816-1868),讀到這首詩時,十分喜愛,便自動配上樂曲,就成了今天我們所唱的這首詩歌。
事隔三年之後,紀弟兄應邀到羅徹斯特城(Rochester)去講道,聚會開始時,他手裡拿著當地教會新編的一本詩集,隨即翻開負責弟兄所題的詩歌,出人意料地,竟是他三年前在費城所寫的「祂帶領我」!迄今百年來,教會中很少有不會唱這首詩歌的;並且只要能唱上幾遍,就沒有人不喜愛它,因其中譜出了基督徒的一生,從中的確能唱出羊對牧人的感覺。
為紀念此一偉大的詩歌,一九二六年六月一日,美國協和媒氣公司特在辦公大廈中,建立一座美麗的銅牌,上面鐫刻著這首詩歌的全文,以及產生的簡史,事實上今天這首詩已銘刻在每一個唱詩者的心版上,且將永不泯滅。願我們一生經歷這位牧者的引領,直等到行完今生的路程,靠祂恩典完全得勝,那時我們將與作者的心靈發出共鳴:「因你至終親手領我」。
H479. 祂帶領我 HE LEADETH ME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