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  228

 我們應當常常以頌讚爲祭,獻給神(希伯來書十三章15節)。

  一個傳道人,在鄉村工作;某天晚上,無意之中走進了一所又暗又髒的小屋;他聽見屋裏發出微弱的聲音問說:是誰?他點了一根火柴,從火光中看見了地上的缺乏和痛苦,天上的喜樂和平安——一個黑色的老婦人,臥病在床。她患著風濕症,痛苦异常;可是她仍頂平安,頂喜樂。那時正是最冷的二月,她沒有燃料,也沒有糧食;沒有燈光,也沒有伺奉的人。她所有的,只是依靠神的信心。人生的痛苦,在她身上都齊全了,一點也沒有甚麽可以叫她快樂的了,可是她仍舊能够發出哈利路亞的讚美來,好似一無缺乏和病痛一般。
  
她真是四面受,却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丟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哥林多後書四章八至九節)。
  馬丁路得在他的病榻上頂痛苦的時侯,仍不住的讚美和感謝,幷傳這段消息:這些痛苦和困難,很像排字人所排的鉛版;現在看上去,字是反的,也讀不出甚麽意義來;可是等到鉛版印在紙上,我們就看得頂清楚,而且亦明瞭其中的意義了。今天我們所受的痛苦,果然解釋不通,但是到了那一天,我們就會明白的。保羅在狂風大浪的中間,出來站在船板上,安慰害怕的衆人:你們放心。(使徒行傳二十七章二十二節)保羅,馬丁路得,和那位黑色的婦人,都是我們的好榜樣。——迦內德

 

 

《曠野的筵席》  228

「你們要在主裏面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4:4

    為著客觀的環境,保羅和巴拿巴,被迫離開了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門徒,再往前去(徒13:50)。他們提早離開這個幼稚的教會,可能產生什麼後果呢?在那教會裏已有了一小群初信者,他們只是在基督裏作嬰孩,他們有否懇求使徒們繼續居留在那裏,好照顧他們屬靈的利益?比方:「如果你們現在離開了我們,那我們就好像羊群沒有牧人一般。」「其實,最低限度你們也得留下一位來照顧我們!」「逼迫這麼厲害,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們怎能站得住呢?」他們是否如此向使徒講理由?不是。他們並沒有這樣請求,聖經還很奇妙的記載:「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徒13:52)他們沒有因保羅和巴拿巴的繼續前進,而難過或悲傷,反而在主裏大大喜樂!為什麼呢?因為使徒們的暫時離開他們,才可叫別人有機會聽見福音。不但如此,他們自己也從神那裏直接得著照顧和供應,因他們都被聖靈充滿了!

 

 

《竭誠為主》  228

現在你們信麼?

因此我們信……耶穌說,現在你們信麼?(約十六30-31

    [現在我們信。]耶穌說[你們信麼?時候將到……你們要分散……留下我獨自一人。]許多基督的工人留下主獨自一人,憑自己的責任感去作工,或憑自己的判斷覺得需要而做;這是因為缺少復活主的生命。其中並沒有罪惡,也與刑罰無關;只是當發現這事成為認識基督的障礙,帶來何等的困惑、愁苦、難處,就必然蒙羞抱愧,痛悔地歸回。

    我們必須更深切地投靠主耶穌復活的生命,養成一種習慣,把一切事情不斷在他面前陳明。可是我們往往會作出合常理的決定,然後求神賜福。但他無法此物,因為這事不屬他管轄,而且脫離現實。我們若憑責任感行事,就是堅立了一個標準與耶穌基督敵對。我們自視為[超人],說:[這件事我要這樣那樣做。]我們把責任感放在寶座上,代替了主復活的生命。神沒有叫我們行在良心或責任感的光中,乃是行在神的光中,正如神行在光中一樣。出於責任感的工作,可以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但出於順服主的工作,便無可爭辯;正因如此,聖徒容易受人嘲諷!

祈禱◆噢,主啊,當我醒來,仍與你在一起。願你以大能的復活生命,激發我的血肉之軀;願你藉著不斷湧入的能力,在這一刻喚醒我。

 

 

 

靈命日糧 228

貶低身分

讀經: 馬太福音521-26

金句: 「向弟兄動怒的, 難免受審判。」(馬太福音522節)

    幾年前,有一次和朋友一起用餐,一位白人叫我「小鬼」。我不是吃驚,而是憤怒,深感受了傷害。我的朋友甚至還流了淚。為什麼呢?因為「小鬼」一詞,在美國奴隸制時期,是用來稱呼黑人男子的,是侮辱性的稱呼,目的是要貶低其身分,不把黑人當作人。當那個醜陋的字眼被不加思索地轟進我的靈魂深處時,我真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想到我們的主論到謀殺和憤怒的話,讓我改變了想法。

    耶穌教導他的門徒時,引用第六條誡命「不可殺人」,還說「凡殺人的,難免受審判」(馬太福音521)。然後他更深入地加以闡釋。奪取人的性命不單單限於肉身的謀殺,給他人取綽號以示輕蔑也同樣有罪。在猶太人的文化中,罵人「拉加」或「摩利」(第22節),等於說他沒頭腦或白癡,是小看或貶低人。罵人之所以那麼嚴重,是因為它也侮辱了 神,因那人也是 神照自己的形象造的!

    耶穌教導門徒說,我們每日要把鄰居的尊榮放在心上。如果我們遵守他的教訓,就不會犯了貶損他人之罪。MW

求主助我能夠愛,

擁有恩主慈悲心;

隨時給人一杯水,

            能有無私的生命。Peterson

侮辱被造物就是侮辱造物主。

 

 

《聖經研讀》228

10:1      耶穌從那裏起身、來到猶太的境界、並約但河外。眾人又聚集到他那裏、他又照常教訓他們。

10:2      有法利賽人來問他說、人休妻可以不可以、意思要試探他。

10:3      耶穌回答說、摩西吩咐你們的是甚麼。

10:4      他們說、摩西許人寫了休書便可以休妻。

10:5      耶穌說、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寫這條例給你們。

10:6      但從起初創造的時候、 神造人是造男造女。

10:7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10:8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

10:9      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10:10    到了屋裏、門徒就問他這事。

10:11    耶穌對他們說、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辜負他的妻子.

10:12    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姦淫了。

10:13    有人帶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

10:14    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 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10:15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10:16    於是抱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

10:17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

10:18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10:19    誡命你是曉得的、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10:20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

10:21 耶穌看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

10:22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馬可福音第十章

內容綱要:                                  進入國度的生命與代價

一、神起初的心意(10:1-12

(一)法利賽人以問休妻來試探主

1. 耶穌從那裏起身、來到猶太的境界、並約但河外(主最後上耶路撒冷去的路程)

     —眾人又聚集到他那裏、他又照常教訓他們

2. 有法利賽人來問他說、人休妻可以不可以、意思要試探他

3. 耶穌回答說、摩西吩咐你們的是甚麼

4. 他們說、摩西許人寫了休書便可以休妻

24:1       人若娶妻以後、見他有甚麼不合理的事、不喜悅他、就可以寫休書交在他手中、打發他離開夫家。(猶太拉比根據此節律法准許人離婚)

5. 耶穌說、摩西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寫這條例給你們

(法利賽人只顧律法的字句,卻忽略了律法的精意。神所許可的,不一定就是神的中心旨意。)

(二)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

1. 但從起初創造的時候、神造人是造男造女(主把人帶回到「起初」的光景,來明白神的心意)

2.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婚姻是神所命定的,是一男一女成一體)

3. 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

4. 所以 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婚姻是二人成為一體,是不能分開的)

5:31       為這個緣故、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32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

(三)法利賽人注重律法的字句,主卻注重律法的精意()

1. 到了屋裏、門徒就問他這事

2. 耶穌對他們說、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辜負他的妻子

3. 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姦淫了

(主在此表明,按當時的律法規條看,丈夫雖有權休妻,但仍不能使他豁免於道德和良心的定罪。)

二、承受神國的生命(10:13-16

(一)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

1. 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

2. 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

     —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二)如嬰孩的生命(被主改變的生命)才能承受神的國

1.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2. 於是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藉按手而聯合為一,傳遞祝福給被按手者)

(承受神國的乃是因十架深入的工作而回轉像一個單純、順服、依靠父母親的小孩。)

三、你還缺少一件(10:17-22

(一)承受永生不在「作甚麼事」乃在良善的神

1.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

     —良善的夫子、我當作甚麼事、纔可以承受永生

(這人只認識主是教導人的「師傅」,而不認識主是賜生命的「救主」,。)

2. 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

3. 誡命你是曉得的(主在此提出十誡中關於人際關係的全部條例(20:12~17))

     —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不可虧負人、當孝敬父母

4. 他對耶穌說、夫子、這一切我從小都遵守了(這自義的少年人並沒有看見自己的無能)

2:10       因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條上跌倒、他就是犯了眾條。

(二)靠自己永遠達不到律法愛神與愛人的誡命

1. 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表明他現在仍是不「完全」的)

     —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 (愛人如己)

     —你還要來跟從我 (愛主你的神)

2. 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的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

22:37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38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主因著「愛」他,所以就摸他最深的難處,指出他靠自己永遠達不到律法愛神與愛人的誡命。)

 

 

Hymnary

 

祂自己 Himself (聖徒詩歌426)

 

  前要的是祝福,今要主自己;

前要的是醫治,今要主而已;

前我貪求恩賜,今要賜恩者;

前我尋求能力,今要全能者。

 

(副)永遠舉起耶穌,讚美主不歇;

一切在基督裏,主是我一切。

 

  前常用手抓主,今主手牽我;

前常無所適從,今拋錨穩妥;

前是寶貴感覺,今憑主口說;

前是頻頻苦試,今完全信託。

 

  前是忙於打算,今則靠祈求;

前是懸切掛慮,今則主擔憂;

前隨我之所欲,今聽主支配;

前不住的討問,今不斷讚美。

 

  前我欲利用主,今則主用我;

前是我的事業,今為主工作;

前欲得人稱讚,今求主歡喜;

前不過半得救,今被救到底。

 

  前羨慕得著主,今知主屬我;

前我燈將熄滅,今則光炳爍;

前所望的是死,今等候被提;

我所有的一切,都在主自己。

 

這首詩(聖徒詩歌426首)的作者是宣信(Albert B. Simpson, 1843-1919)出生於英屬小島。 他的父親是牧師,對兒女管教嚴格。宣信自幼體弱多病,對每晨要讀經禱告,感到枯燥乏味。在他十四歲時,因長期受壓力又勤學過度,神經系統受損,有生命之虞。 他知道自己尚未得救,因此十分害怕。有一天他在父親的書房看「聖潔的福音奧秘」,其中有一段話為他開啟了永生之門:「凡你們能作的第一件最好的事,就是相信主耶穌基督。不然,你所有的行為、禱告、眼淚以及一切的立志都是徒然的。相信主耶穌,就是信祂、照祂的話而行。此時此地,祂說收留你、拯救你,因祂曾說過『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丟棄他。』」於是他跪下接受主,並且他的病也得醫治。自此他確定蒙呼召,幼年所受的屬靈教育,在他靈裡茁長。十七歲時開始講道,以後他完全憑信心,靠獎學金讀畢神學院。

 

1874年,在一個黑夜,宣信感到十分孤單和痛苦,他再次把自己毫無保留地完全奉獻,這是他生命中第二個轉機,這首詩就是他在那時寫下的心聲。這次的轉機使他體會到什麼才是真正的事奉,他的信念使他與許多人隔絕,也因而使他更孤單寂寞。1881年夏,宣信參加慕迪的同工退修會,聽到一位兄弟見證說:「我本想得著慕迪先生的幫助,但昨夜,我見到主耶穌,我定睛仰望祂,我感到今後一生,除主之外,別無他求。」這些話深深感動他。回家後,他跪在主前,直到主充滿他心,他感謝地說:「我已經看見主了,我心得喜樂平安滿足,一切得供應,主是我一切。」這是他生命中第三個轉機。他辭去優薪的教會牧師之職,成立宣道會(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在美國、加拿大平民中傳福音。1897年,他策動北美洲的宣教士往普天下傳主福音。宣信寫有九千多首詩,但未全部譜曲。我們熟悉的有「惟獨耶穌」(Jesus Only),「到遙遠地方」(The Regions Beyond),「耶穌不改變」(Yesterday, Today, Forever)等。 (摘自古今聖詩漫談)

H426. 祂自己  HIMSELF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