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1月5日
“耶和華啊,惟有你能幫助…”(代下十四章十一節)
讓我們提醒神,叫他負完全的責任,“惟有你能幫助…”。攻擊亞撒的有兵士百萬、戰車三百。亞撒和猶太人要抵擋古實王的大軍似乎是不可能的一回事。沒有聯盟軍隊去援助他;所以,他惟一的盼望是神。或許你也有這般可怕的難處逼你放棄你平時所有的依據,而專一投靠全能的神。
亞撒的信心看見耶和華站在那耀武揚威的謝拉和毫無力量的自己中間。他幷沒有錯誤。我們看見古實人果然敗在耶和華和他軍隊面前,所以猶太人只要跟在後面收集掠物就是了。我們的神是萬軍之耶和華,他能隨時召集援軍來拯救他的子民。相信他站在你和你的難處中間,無論甚麽困難都會在他面前逃跑,如雲在疾風面前被吹散一般。-梅爾(F.B.Meyer)
亞伯拉罕信神,對眼見說:“退去!”對自然的定律說:“不要作聲!”對疑懼的心說:“閉口,你這謊言的誘惑者!”他信神。-派克約瑟(Joseph
Parker
《曠野的筵席》 1月5日
「然而我今日成了何等人,是蒙神的恩才成的。」(林前15:10)
你有否在你一生之中,因神做工的方法而深切的受感動呢?你有否注意神的行動和道路,竟然在千萬人中,揀選你特為屬祂的子民呢?哦,我常常這樣想,當我作學生的時候,神便拯救了我。在那四百多位同學中間,神的揀選竟落在我的身上!這件事怎會如此發生呢?我只是那一大群青年人中的一份子,神卻從那一群裏把我挑選出來!怎會這樣呢?當我們想到神的恩典,如何借著奇妙的方法臨到我們身上時,我們只好俯伏在祂面前敬拜,並承認祂是神,只有祂是獨一無二,獨行奇事的神。
或者你要問,神為什麼要拯救你呢?讓我告訴你,祂拯救你,因為祂樂意拯救你,因為祂需要你,便揀選了你,並親自把你帶到祂面前來。所以我們既然如此的白白蒙恩,除了虔誠的敬拜祂以外,真是無話可說,也沒有什麼可做的了!
《竭誠為主》1月5日
後來的生命能力
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約十三36)
[說了這話,就對他說,你跟從我吧。]三年前,耶穌曾說;[來跟從我],那時彼得很輕易就跟從了他。彼得是被耶穌所吸引而自動跟隨,並不需要聖靈來幫助。然而後來,他卻落到否認耶穌的地步,心碎欲絕。不過,他受了聖靈,耶穌又再一次對他說:[來跟從我。]這時除了主耶穌基督以外,再沒有別人了。第一次的[跟從]並沒有什麼可引起驚奇的,那只是外表上的跟從;如今卻是殉道者的跟從(約二十一18)在這期間,彼得曾發咒起誓否認耶穌。此時,他已來到自己的盡頭,所有的自滿自恃不足倚仗。就在這絕境中,他符合了接受復活主賜與的條件。「他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因此,無論神在你身上做了什麼改變,都切勿倚仗這些改變,只要建立在主耶穌身上合他所賜的聖靈。
我們縱有誓言與決心,到頭來還是否認主,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實行出來。惟有當我們真正來到自己的盡頭,這才能領受聖靈不是幻想出來的。[你們受聖靈]意思是受聖靈的征服。如今在你生命中只有一顆北斗星(意即引導方向者),就是主耶穌基督。
祈禱◆噢,主啊,以你偉大的能力來堅立我,印著耶穌的救贖,我相信自己有權利這樣祈求。令我的身體盡獻己力,以致你的光輝可以在我身上彰顯。
《靈命日糧》 1月5日
欲速則不達
讀經: 申命記4章1-10節
金句: 「你只要謹慎,殷勤保守你的心靈,免得忘記你親眼所看見的事。」(申命記4章9節)
我盡可能地快步走,走得汗流浹背。走了約一英哩後,我變成慢跑,然後賣力地狂奔。最後,約過了25分鐘,我停了下來。我的心砰砰地跳,襯衫濕透。然而,我仍在原地打轉,只不過是在跑步機上跑了2.5英哩罷了。
等我平靜下來後,就坐下來讀聖經。我按照進度讀經,當天讀的是民數記,有些我慢慢地讀,有些則快速地讀,但有時我覺得自己毫無進展,就像又回到跑步機上一樣。以色列民多次數點人數,多次重述漫長的旅程,而眾支派的族譜也是一再列出。隔天,我讀的是申命記。這卷書花更多篇幅講述飄流、以色列民以及他們的土地。
但讀到第4章時,我就得知不斷地重述為何如此重要。摩西告訴百姓:「要謹慎,免得忘記你親眼所看見的事......要傳給你的子子孫孫。」(申命記4章9節)在此之前的經文並非講述以色列民的行程沒有進展,而是關乎訓練,把 神過去所做的當成教材,教導後人敬虔度日。
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所以即使是看來無關緊要的內容,也要堅持讀下去。有時候,我們必須要有耐心,才能了解聖經全面的意義。JDB
尋找聖經之珍寶,
好像礦工覓金礦;
尋找必然能尋見,
豐富心靈真寶藏。Anon.
神會藉著聖經說話,所以要花時間聆聽。
《聖經研讀》1月5日
太 5:1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
太 5:2 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太 5:3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太 5:4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太 5:5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太 5:6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太 5: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太 5:8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 神。
太 5:9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 神的兒子。
太 5:10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太 5:11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太 5:12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太 5:13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太 5:14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太 5:15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太 5:16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第五章
內容綱要: 國度子民的生命性質與生活原則
一、 國度子民的性質與福分 (5:1-16)
﹙一﹚國度的對象-門徒
1.
耶穌看見這許多的人、就上了山
2.
既已坐下、門徒到他跟前來。他就開口教訓他們說
(耶穌的教訓以有心跟從主、願意受訓學習的門徒為主要對象,但聽眾顯然不止他們。)
﹙二﹚國度生命的性質
1.靈裏貧窮 (poor in spirit)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一個靈裏感到貧窮的人,就會覺得有需要,因此他們必不驕傲、不自義;同時因除聖靈之外,靈中並無別的事物,他們就會尋求神、親近神,到那日必與基督一同掌權在千年國度裏。)
2.
傷痛悲哀 (mourn, grieve)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信徒現在對於一個棄絕基督的世界是哀慟的;主怎樣為耶路撒冷哭,信徒也照樣為世界哭。今日雖有憂傷但仍能靠主喜樂,並且將來神還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那時,就不再有悲哀哭號。)
3.
柔和 (meek and gentle)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溫柔的人是一個肯背十字架、滿足於神的安排,卻是心靈最富有的人。所羨慕的乃是天上更美的家鄉,不為這地上的一切與人相爭,今世受虧,在來世得著神永遠的產業。)
4.
饑渴追求公義 (hunger and thirst for righteousness)
-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作門徒的雖然是不完全的,但是迫切要得著義,如飢似渴地羨慕自己的行事為人能合乎神公義的要求。到新天新地的時候,聖城將下降,惟有義者住在其中(彼後三13)。)
5.
憐恤 (merciful)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同情和體諒別人,樂意給別人所不該得的,必蒙神的同情和體恤,將我們所不該得的給我們。那不憐憫人的、要受無憐憫的審判.憐憫原是向審判誇勝(雅 2:13)。)
6.
心裏單純 (pure in heart)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心裏清潔的人,他們的心裏沒有摻雜,除神之外,別無所求所慕,單純、專一地渴慕尋求神自己(詩 73:25)。他們必得見神,與神面對面有親密的交通,也就是得著了神。)
7.
製造和平 (peacemaker)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神是和平的神(林後十三11),當人越與神和好,也就越能使人也和好。所以,「使人和睦」就是作神自己所作的事,也就是叫人在我們身上遇見神,這樣,當然人要稱我們為「神的兒子」。)
8.
為義受逼迫 (persecuted for righteousness)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我們若為神公義的緣故,甘心忍受一切的逼迫和患難,我們就可算配得神的國(帖後一4~5)。)
9.
為主受逼迫 (insulted
and persecuted for the Lord)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
-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
(世人在恨我們以先,已經恨主了;他們既逼迫了主,也要逼迫我們(約十五18~20)。)
徒 5:41 他們離開公會、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
﹙三﹚國度子民生命的功用與影響
1.
你們是世上的鹽
-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鹽能調味防腐,「礦鹽失去鹹味,只剩石塊」象徵基督徒失去他們的功用,也就是變成和世人一模一樣,毫無分別。在神面前是無用的僕人,也不能受世人的敬重,反被取笑、踐踏。)
2.
你們是世上的光
-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我們行事為人當像光的子女,彰顯並見證基督。不單是個人的見證,城更說出教會的見證。)
3.
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光不能隱藏,也不該隱藏)
4.
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活出基督所發出的生命之光)
-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
彼前 2:12 你們在外邦人中、應當品行端正、叫那些毀謗你們是作惡的、因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在鑒察的日子、〔鑒察或作眷顧〕歸榮耀給 神。
我時刻需要你I Need Thee Every Hour (聖徒詩歌571首)
(一) 我時刻需要祢,親愛的主,祢的聲音有力,慰我孤苦。
(副歌) 我需要祢,需要祢,無時不需要祢;
切切求主賜能力!我來就祢。
(二) 我時刻需要祢,與我親近;試探失去能力,當祢來臨。
(三) 我時刻需要祢,或甘或苦;若我與祢遠離,時刻虛度。
(四) 我時刻需要祢,我今懇求;祢所應許福氣,向我成就。
(五) 我時刻需要祢,我神我主,從此祢我合一,永遠無阻。
作者毫克斯女士(Annie S. Hawks,1835~1918),並不是一位特出的人物;她只是一個家庭主婦,一直做著家庭瑣碎的工作。她三十七歲時,在一個六月晴朗的早晨,當她正在作家事時,忽然深覺親近主的重要性,這是她以前所沒有經歷過的感覺。那時她想,一個人一面忙忙碌碌,一面又要有耐心與愛心,這是何等難能的事!人無論在快樂中,或在憂傷痛苦中,若離開了主,怎麼能夠活下去呢?正反覆思想、仔細揣摩這個感覺的時候,「我每時刻需你」的詩詞就在腦海裏浮現出來了。她立刻靠窗坐下,清晨的陽光照在她身上,信手拈來一張紙,揮筆寫出這首著名的詩歌。並抄寫了一份寄給她的教會牧師勞禮博士(Rev. Lowry)。他見後甚是喜愛,代為作曲,並加上副歌,於主後一八七二年出版,刊登在美國浸信會主日學聯合年會的手冊裏。由於其深能引起人們從內心的共鳴,因而甚受歡迎,從此廣泛被各宗派團體所採用。
作者本人後來在評論本首詩時說:「對我自己,這首詩於其說是表達自己的經歷,毋寧說是一種預言。為甚麼它能如此震動人心,我實在不甚瞭解。但在若干年後,有一個陰影──極大損失的陰影──遮蔽了我的道路,那時,我從自己所寫的這首詩裏面得到莫大的安慰。由此我纔明白,我在平安穩妥時所寫的詩詞,也會給別人得到同樣的幫助。」
這一首詩印證主的話說:「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約十五5)。它將信徒渴慕親近主的心懷充分表現出來,正如小孩躺臥在母親懷中,很自然的在心靈的深處,會有無限的滿足與喜樂,因此向她湧流出心中的需要與盼望:「無人柔聲似你,能施安撫。」尤其當我們身陷痛苦憂傷之中,內心充滿了掙扎與不安時,藉著歌唱這首詩歌,似乎能帶領我們脫離俗世的纏累,而陶醉於慈愛與安寧的氣氛裏面。唱本首詩時,要用心靈來唱,纔能分享作者當時的心境,而同得主的慰藉。
因為本首詩的緣故,引發了另一名作詩家的靈感,寫出了另一首出名的詩歌,其過程饒有趣味。原來當一八九三年,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場舉行基督教大會時,所唱的正是這首「我每時刻需你」。當時大佈道家惠特爾(Daniel Whittle,1840~1901)也在場,有人向他批評本首詩說:「我們應當時時刻刻 (moment by moment)需要主,而不是每隔一小時(every hour)纔需要主。」惠氏雖覺得本首詩的原意就是「隨時」需要主,不過,若能用moment by moment來作另一首詩歌,表示我們分秒需要主,時刻需要主,倒也不錯。於是,他就當場集中注意力,寫出了一首「時時刻刻與主同活」的著名奮興詩歌(《詩歌選集》第449首;《聖徒詩歌》第408首)。茲錄全詩如下:
(一) 與基督同死,祂死算我死;與基督同起,我有祂生命;
與基督同升,我超過此世;主,時時刻刻,我歸於你名。
(副歌) 時時刻刻我蒙祂愛保守,時時刻刻我從祂得生命,
時時刻刻我在祂前等候,時時刻刻,主,我歸於你名。
(二) 沒有一爭戰,祂是不參與;沒有一戰事,祂是不表態;
祂為我舉起得勝的旌旗;時時刻刻我受祂的領率。
(三) 沒有一試煉,祂是不同在;沒有一重擔,祂是不與共;
沒有一痛苦,祂是不擔代;時時刻刻我在祂眷顧中。
(四) 沒有一寂寞、沒有一感傷、沒有一歎息、沒有一鬱悶、
沒有一艱難,但在寶座上,時時刻刻祂思念祂的人。
(五) 沒有一軟弱,祂不曾扶助;沒有一疾病,祂不能醫治;
哦,時時刻刻,無論樂或苦,耶穌我救主,與我同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