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 115

 “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創二十六章二十四節)

  以撒上別士巴去,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你想這個顯現是偶然的麽?你想“當夜”也是碰巧的麽?你想神盡可以在別一夜顯現麽?如果你這樣想,你是絕對錯誤了。爲什麽神在以撒到別士巴的那一夜向他顯現呢?因爲那一夜以撒進入了安息。在原有之地,他爲了幾口井起了幾次的爭鬧,他的心頂紛亂,頂痛苦。雖然爭鬧過去了,可是難保那地的居民以後無事。他覺悟了,决意離開那爭鬧之地,上別士巴去,另換一個環境。那裏他把所有的爭鬧拋卸了,他得了安息。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神的啓示只臨到靈裏沒有風波的人。以撒在靈的安息裏聽見神的話語。那安靜的夜也就是多星的夜。

  我的心哪,你可記得“你們要鎮靜,幷要知道…”(詩四十六篇十節直譯)。你心裏紛亂的時侯,你不能聽見神給你的禱告的答應。多少時侯,我們禱告了許久,可是還沒有得到神的答應,都因爲心有雷轟,地震,風波,炸裂。可是當你的心靜下來,進入了安息,神的答應就來了。哦,我的心哪,你必須安息,不要爲了爭鬧,紛亂,憂慮…而跳得緊張了。那麽,當夜耶和華會向你顯現。洪水退落的時侯,發見了虹霓;照樣,當你鎮靜的時侯,也會聽見神的聲音。——馬得勝 (Geo.Matheson)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章十節)

 

 

《曠野的筵席》115

「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22:14

    以撒似乎只發過一個問題,就是:「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創22:7)這是以撒的特徵。他作後嗣的特權,就是簡單的接受他父親所給他的一切。他不必自己挖井,只要將「亞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重新挖出來」(創26:18)就可以了。甚至連他個人的婚事,也由父親負起責任,為他籌謀一切。所以他一點不必多費心力去尋找他那位合意的終身伴侶。最後,連他本人埋葬的墳墓,也是他父親在世時早已買妥了的。

    我們也像以撒一樣,是生長在一個富有之家。凡父神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我們只要白白的領受就好了。以撒的神也就是我們的神,祂豈不是一位樂意施恩的神麼?

 

 

《竭誠為主》115

你穿白衣而行嗎?

和他一同埋葬……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羅六4

    一個人要經歷完全的成聖,不能不先經過[白色的葬禮]——舊生命的埋葬。若沒有這死的轉捩點,成聖只不過是幻影。必須有一次[白色的喪禮],死才有復活——復活在耶穌基督的生命裏頭。什麼都不能搖動這生命,這是與神合一的生命;而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他作見證。你真的來到生命的盡頭了嗎?在情緒上你固然時常會來到,但是否真真正面對它?你不可能興興奮奮地死去。死的意思是你不復存在。你有沒有答應神,讓往日那竭力掙扎、熱情充沛的信徒經歷成為過去?我們往往巡視墳場的四周,始終不肯死去。我們並不是要竭力求死,乃是[受洗歸入他的死]

    你行過你[白色的葬禮]沒有?還是在與自己的靈魂愚弄嬉耍?你生命中有沒有一個地方標明[末日]?有沒有一個地方讓你想起當日所的管教,心中萬分感激地說:[是了,就在那時,在那『白色喪禮』中,我與神立了約]?深的旨意是叫我們成聖。當你一旦覺察到神的旨意什麼,就十分自然地進到成聖的地步。你願意現在就行那[白色喪禮]?你能否像神首肯說,這一天是你在地上的最後一天?首肯的時刻是在你手上。

祈禱◆[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主啊,感謝你,賜下這句話。倘若你不是聖潔的,那會是何等可怕!有些時候,我們是多麼容易墜入一個較鬆散、較卑賤的生活中了;感謝你藉著聖靈的歎息提醒我——我何其渴望它們能帶領我與你面對面。寬恕我的遲緩,我需要那麼久,才醒悟某些事情。

 

 

 

靈命日糧 115

親近 神

讀經: 詩篇631-8

金句: 「因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我的嘴唇要頌讚你。」(詩篇633節)

    史密斯.史考特在其所著《神所愛的對象》(Objects of His Affection)一書中,分享他親身體驗到 神大愛的歷程。他幼年時在一場車禍中失去母親。因此,他把受傷的心靈向人、也向 神封閉起來。幾年後,他接受了耶穌為救主,也開始學習基督教的真理,但那段時間他和 神的關係,誠如他所描述的:「是肩並肩,而不是面對面。雖覺得很重要,但不親切。」

    你可曾有過這樣的感受?你雖和 神有所交談,也讀經,但卻感受不到詩人大衛在詩篇63篇所描述的那種水乳交融之情。史考特提出一些建議,幫我們除去親近 神的攔阻,我們在此看看其中的兩點:

    過誠實無偽的生活。向主敞開,向他傾訴失喪之痛,承認你的失敗。「你們親近 神, 神就必親近你們」(雅各書48節,另參約翰一書19節)。

    思想並相信聖經。相信聖經關於 神本性的講論,相信他渴望你親近他。「你的慈愛比生命更好」(詩篇633節,也參考詩篇139篇,以弗所書13-6節)。

與人親近,需要花時間、下工夫,與主的關係也是如此。AMC

我所祈求,

與主親近;

每日殷勤,

    無所分心。Sper

心靈不安時, 神尋覓;有罪時,他仍接納;傷心時,他必扶持。──史密斯.史考特

 

 

Bible Study

《聖經研讀》115

  12:1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喫。

12:2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

12:3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饑餓之時所作的事、你們沒有念過麼。

12:4   他怎麼進了 神的殿、喫了陳設餅、這餅不是他和跟從他的人可以喫得、惟獨祭司纔可以喫。

12:5   再者、律法上所記的、當安息日、祭司在殿裏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你們沒有念過麼。

12:6   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裏有一人比殿更大。『

12:7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

12:8   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12:9   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

12:10 那裏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

12:11 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裏、不把他抓住拉上來呢。

12:12 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

12:13 於是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

12:14 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12:15 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裏、有許多人跟著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

12:16 又囑咐他們、不要給他傳名。

12:17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

12:18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裏所喜悅的、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傳給外邦。

12:19 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

12:20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12:21 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

12:22 當下有人將一個被鬼附著、又瞎又啞的人、帶到耶穌那裏.耶穌就醫治他、甚至那啞吧又能說話、又能看見。

12:23 眾人都驚奇、說、這不是大衛的子孫麼。

12:24 但法利賽人聽見、就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阿。

12:25 耶穌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他們說、凡一國自相分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分爭、必站立不住。

12:26 若撒但趕逐撒但、就是自相分爭、他的國怎能站得住呢。

12:27 我若靠著別西卜趕鬼、你們的子弟趕鬼、又靠著誰呢.這樣、他們就要斷定你們的是非。

12:28 我若靠著 神的靈趕鬼、這就是 神的國臨到你們了。

12:29 人怎能進壯士家裏、搶奪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壯士、纔可以搶奪他的家財。

12:30 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

內容綱要:                                         主是更大的一位       

一、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12:1-13)

﹙一﹚法利賽人 控告主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

   1. 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他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喫

   2. 法利賽人看見、就對耶穌說、看哪、你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

﹙二﹚主是更大的君王

   1. 耶穌對他們說、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饑餓之時所作的事、你們沒有念過麼

   2. 他怎麼進了神的殿、喫了陳設餅

       -這餅不是他和跟從他的人可以喫得、惟獨祭司纔可以喫

撒上 21:6   祭司就拿聖餅給他‧因為在那裏沒有別樣餅‧只有更換新餅、從耶和華面前撤下來的陳設餅。

﹙三﹚主比殿更大

   1. 再者、律法上所記的、當安息日、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

       -你們沒有念過麼

   2. 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

(祭司在安息日獻祭作工,但因著是在殿裏作的,即使因此觸犯了安息日的規條,卻不算為有罪。由此可見,「殿」比「安息日」的律法更大,而主是更大的殿,主自己是神榮耀所充滿的地方。)

﹙四﹚惟有主才是 安息日的真實意義

   1.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 6:6)

       -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

   2. 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神的安息就是耶穌基督,祂就是神聖安息)

(基督是「安息日的主」,有了主才有真安息。神喜歡供給人、為人作事,而不喜歡出於人的供給和作事;同樣,主喜歡賜給人安息,而不要人受安息日規條的束縛。)

﹙五﹚耶穌基督在安息日行安息的事

   1. 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一個會堂.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

   2. 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他

   3. 耶穌說、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裡、不把他抓住拉上來呢

       -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

2:27   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

   4. 於是對那人說、伸出手來.他把手一伸、手就復了原、和那隻手一樣

   5. 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

   6. 耶穌知道了、就離開那裡、有許多人跟著他、他把其中有病的人都治好了

       -又囑咐他們、不要給他傳名

﹙六﹚滿有安息的主

   1.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賽42:1-4、說、

       -「 看哪、我的僕人、我所揀選、所親愛、心裡所喜悅的

   2. 我要將我的靈賜給他、他必將公理(審判)傳給外邦

   3. 他不爭競、不喧嚷.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

   4.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等他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

   5. 外邦人都要仰望他的名。」﹙因猶太人拒絕主,救恩臨到外邦人﹚

二、 神國度的臨到 (12:14-30)

﹙一﹚主醫治一個被鬼附著、又瞎又啞的人

   1. 當下有人將一個被鬼附著、又瞎又啞的人、帶到耶穌那裡

       -耶穌就醫治他、甚至那啞吧又能說話、又能看見

   2. 眾人都驚奇、說、這不是大衛的子孫麼(這人不是大衛的兒子是誰呢?)

   3. 但法利賽人聽見、就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著鬼王別西卜(蒼蠅神巴力西卜)

﹙二﹚鬼被趕出與神的國臨到

   1. 耶穌知道他們的意念、就對他們說、

       -凡一國自相分爭、就成為荒場、一城一家自相分爭、必站立不住

       -若撒但趕逐撒但、就是自相分爭、他的國怎能站得住呢

   2. 我若靠著別西卜趕鬼、你們的子弟趕鬼、又靠著誰呢

       -這樣、他們就要斷定你們的是非

   3. 我若靠著 神的靈趕鬼、這就是 神的國臨到你們了

(「神的靈」代表神的權柄和能力;「神的國」指神施行祂權柄的範圍。甚麼是神的國?就是以神的能力去推翻鬼魔的能力。甚麼地方鬼被趕走,甚麼地方就是神的國臨到了。)

   4. 人怎能進壯士家裡(指撒但的國度)、搶奪他的家具呢

       -除非先捆住那壯士(主在十架上已經勝過撒但)、纔可以搶奪他的家財

西 2:15 既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著十字架誇勝。

   5. 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

(沒有一個基督徒,可以在地上不站在主這一邊的;也沒有一個基督徒,可以不領人歸主的。)

 

 

Hymnary

我耶穌, 我愛祢  My Jesus, I Love You (聖徒詩歌 225首)

我耶穌,我愛袮,知道袮屬我;

My Jesus, I love Thee, I know Thou art mine!

所有愚昧快樂,我為袮擺脫。

For Thee all the follies of sin I resign;

袮是我的救主,流血將我買;

My gracious Redeemer, my Saviour art Thou!

我若曾愛袮,主,應當是現在!

If ever I loved Thee, my Jesus, 'tis now!

我們愛,因為 神先愛我們。(約翰壹書 419)

詩人介紹

這是一首大家所愛吟唱的感人詩歌,由於所唱的對象是向著主去,因此是個人親近主,禱告的最佳靈修詩歌。這首歌歌,不但感動了許多人悔改歸主,同時也激勵了許多基督徒更熱心愛主,願意將自己奉獻給主時,因此這首詩歌的發表問世,對後人的影響力實在是大有功效,是值得更多人來唱頌及大力介紹的。而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費瑟史東(William Ralph Featherstone,1842-1870),他於1842年生於加拿大,可惜的是,他只活了二十八歲 就去世了,但是他所創作的這首詩歌,卻是永被大家所紀念的。

據說這首歌是他於1858,在悔改歸主那年所寫的,他將他心中對神的經歷與感受,化為他的禱告而寫成了這首詩,當他完成了這首詩之後,便將它寄給住在美國舊金山的姑媽,後來這首詩便一直沒有下文了。可是後來當這首歌第一次出現時,是在1872,也就是費瑟史東死後的第二年,被收錄在英國倫敦某聖詩集中,是否是他的姑媽將它寄來英國發表,或是藉著別人流傳而傳到英國,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卻是受到很大歡迎,而當時這首歌雖然在倫敦被發表,可是竟然沒有人知道作者是誰,直到後來過了許多年之後才被發現,原來就是費瑟史東的作品。

後來, 高登博士(Dr. Adoniram Judson Gordon, 1826-1895)是美國浸信會的牧師1870年,他在倫敦一本聖詩集上看到這首詩歌,對原來的配曲不甚滿意,經不斷的禱告和默想,作了今日各詩集一致採用的曲譜。這首詩歌譜的調子調子非常的美,很能夠表現出這首詩的特色,且更容易幫助唱者達到與主親近,愛主更深的境界。當我們唱的時候,很容易從這個調子裡產生一種被主愛充滿,願意愛主就是現在的感覺。建議此詩歌在唱時,速度不宜太快,當先默想主愛,並且安靜低聲的唱,才能真正唱出這首詩歌的感覺

感人的見證

一位聖公會的會督曾作以下的見證:『有一位年輕著名的女伶,有一次她在一大城市中經過一門戶半開的房屋時,看到門旁榻上躺著一個臉色蒼白患病的少女,她心懷憐恤,就上前慰問她;想不到她反而被那病人勸慰。那少女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她對病痛的忍耐和對神的順服,使她靈裏得到滿足。在交談下,女伶發現她自己所擁有的是暫時的,虛浮的,因此內心常感空虛和苦悶;而這個少女雖為疾病所纏,卻從主得到喜樂和平安。那少女力勸女伶接受耶穌為她的救主,結果她竟然接納了,而且生命也有了改變。她意識到靈命與生活有關,而戲劇生涯使她不配成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因此決定改行。她父親是戲院經理,而她又是眾人羨慕的熠熠紅星,她的離去會影嚮整個票房和營業。父親對她的請求竭力反對。她深愛她父親,也不願棄之不顧,可是她更愛主。最後她答應父親作當晚的演出,那晚戲院滿座,開幕後,她悄悄地走到台前,當掌聲停止,燈光照在她美麗的臉上,她開始唱:「主耶穌我愛你」觀眾震驚而受感動。從此她走出了舞台,她父親在她的感化下,不久也信主。父女同工,他們帶領了很多人信主。』

H225. 我耶穌我愛你

 MY JESUS I LOVE YOU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