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117

“永活神的僕人但以理阿,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但六章二十節直譯)。

  雖然這節聖經我們曾讀了多次,可是我們常把它忽略過去。我們知道經上記著神是活的真神;然而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最會忘記的,乃是神是活的神;因爲他是活的神,他在三四千年以前怎樣,現在還是怎樣;他以前是全能的,現在還是;以前有慈愛憐憫,如今對于那些愛他,事奉他的人仍有;他是不改變的。所以我們該完全信靠他,在我們最黑暗的時侯,仍不失去這個事實——他仍是,永是活的神!

  如果你與神同行,仰望他給你隨時的幫助,永活的神保險不會誤你的事;一個主內年長的弟兄,認識活的神已經四十四年了,他作見證告訴說:神從來沒有耽誤過我。在極大的艱難,極重的試煉,極深的窮困和需要中,神從來沒有誤過我的事;因爲我靠著他的恩典能信他,他總隨時給我幫助。我樂意述說他的名。——莫勒

  馬丁路得有一次覺得他前途中危機四伏,因此心中充滿了憂愁和恐懼;這時他自己知道必須抓住上面來的力量,才能過去;他獨自枯坐著,用他的手指在桌面上畫這幾個字:“祂是永活的!”他喜樂了,他恢復了。“祂是永活的,”也是我們的力量和盼望。今天世上的偉人,領袖,科學家,哲學家等等,只能發光一時,不久完了。人都會過去,他是永存的。人是點著的燈,所以遲早會熄的;唯有他是真光,衆光之源,永遠常存的。——馬克拉倫

  崔倫保說,“有一天,我去見靈命頂深的亞當博士,他告述我:他以爲靈命中最寶貴的一份,就是靈中不斷的感覺主的確實同在。沒有一樣東西比感覺主的確實同在更能堅固他;這是實在的,幷不是一種情感,幻想,或者心理作用。

  “而且基督是他思想的家。無論什麽時侯他的思想在別的事情上釋放了,就回到基督那裏去;他在一個人的時侯,會出聲與基督談話——不管在街上,或在別處——頂自然地如同和一個朋友談話一般。主的同在對于他是頂實在的”。

 

 

《曠野的筵席》 117

「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

    假如我進入一書店,選購了一部上下兩冊的書,付清書款以後,我就走出書店,在匆忙中不小心,把其中的一冊書留在櫃檯上。當我發覺我的粗心大意時,我該怎麼辦呢?我必須立即回到書店去,把那本遺忘的書取回來,卻絕不需要再付任何代價。我只要提醒店員,告訴他這兩本的書款都已經付清了,並且為著第二本書再謝謝他。現今我可以毫無難處的,將那兩本書挾在手臂裏,昂然自得的步出書店。如果你遇到這樣的情形,你豈不也是和我同樣的做法麼?

    但你實實在在是處於同樣的情況,你既然悔改,信主,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受浸,這樣你便被授權去領受兩項恩賜,不是只有一面。你既獲得赦罪的恩賜,為何現在不來(如果你從未曾領受過)向主感謝並領受聖靈的恩賜呢?

 

 

《竭誠為主》 117

今生的事奉

神既然樂意他的兒子啟示在我心裏。……(加-15-16

    神的呼召並不是要我們去做某一種工作;我這樣的解釋也許是由於與神親密的相交,使我自然領會該為他做什麼。呼召是神本性的表達,而事奉則是適合我個性工作的結果。使徒保羅說:[神樂意將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裏,叫我把他傳在外邦人中。](傳就是神聖的表達)這說明了保羅在地上的職務是要傳揚神的兒子。

    事奉是內裏無限熱誠的湧流;可是,深入一點說,其實是沒有事奉的呼召的;這乃是我對神的體認和回應,以微不足道的行動表現出來。事奉,是屬於我天然生命的一部分。神與我們建立關係,叫人認出他的呼聲,然後就甘心情願為愛他而有所行動。事奉神,是人聽見了神的呼召而專誠獻上愛的禮物。事奉是我的一種表達;而神的呼召是他的表達。因此,當我有了他的性情,又見他的呼召時,兩者就同時響應,互相配合。神的兒子啟示在我心裏,於是我以誠以愛在日常生活中事奉他。

祈禱◆主啊,你的說話來的那麼靜悄悄,卻是無處不在——[若有人服侍我,就當跟從我],和[若有人服侍我,我父必尊重他]。在這種意義上,請接納我成為你的僕人。

 

 

 

靈命日糧 117

精心設計

讀經: 羅馬書123-8

金句: 「正如我們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肢體也不都是一樣的用處。」(羅馬書124節)

    美洲野牛無法抬頭向上看,因為牠們的頸部天生下垂。相反的是,長頸鹿則生來容易仰望,卻難以往下看。同一位 神所造的兩種動物,身體卻有截然不同的構造及目的。長頸鹿吃樹梢的葉子,美洲野牛則吃地上的草。 神為兩種生物都預備了食物,牠們無須像對方那樣覓食存活。

    當我們觀察動物及身邊的眾人時,就當想到 神造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為要成就不同的目的。有些人天生喜歡仰望、綜觀全局,另有些人偏向俯視、注重細節。不管哪一種人,都很重要,也沒有誰強過誰。 神給我們不同的才能及屬靈恩賜,為要使我們互相協助,成為一體。

    在一切的被造之物中,人最有尊榮。我們最能發光的時候,並不是我們在別人身上看到共同處的時候,而是我們各人運用 神所設計的獨特功用、彼此互補的時候。「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羅馬書126節),卻要善加使用。JAL

因著 神智慧設計,

我們都是奇妙珍寶;

每個肢體至關重要,

     均衡發展便是最好。Anon.

在基督的身體裡,沒有無用的部分

 

 

Bible Study

《聖經研讀》117

13:1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裏出來、坐在海邊。

13:2      有許多人到他那裏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13: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13: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

13: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13: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13:7      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

13:8      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13:9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13:10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

13:11    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13:12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13:13    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

13:14    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豫言、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13:15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13:16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

13:17    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

13:18    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

13:19    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裏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13:20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

13:21    只因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13:22    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

13:23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13:24    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裏.

13:25    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裏、就走了。

13:26    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

13:27    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阿、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裏麼、從那裏來的稗子呢。

13:28    主人說、這是仇敵作的。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麼。

13:29    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

13:30    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裏。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

內容綱要:                                        天國奧秘的比喻         

一、 主講說撒種的比喻 (13:1-9)

﹙一﹚主用比喻講許多道理-用大家熟悉的事物來表達深刻的真理

   1. 當那一天、耶穌從房子裡出來、坐在海邊

   2. 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眾人都站在岸上

   3. 他用比喻對他們講許多道理、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二﹚撒種的各種情形

   1.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

   2.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3.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他擠住了

   4.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5.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我們的主耶穌,祂是神的道,祂也是神的種子。約翰福音十二章二十四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這是指著主耶穌說的。主耶穌是一粒種子,從這一粒種子能結出許多子粒來。彼得前書一章二十三節說:「你們蒙了重生,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是藉著神活潑常存的道。」主耶穌是道,也是種子。倪柝聲)

二、主用比喻講說天國奧秘的原因 (13:10-17)

﹙一﹚天國的奧祕、 只叫門徒們知道、不叫拒絕主世代的人知道

   1. 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對眾人講話、為甚麼用比喻呢

      -耶穌回答說、因為天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

   2.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3. 所以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

﹙二﹚應驗以賽亞的豫言

   1. 在他們身上、正應了以賽亞的豫言(6:9-10)、說、

      -「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2.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

      -恐怕﹙不然﹚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主耶穌基督在前十二章裏受猶太人的棄絕;在本章裏,主將祂的門徒和猶太人分別出來。祂的眼目已經注視及教會了。主耶穌在此用比喻,是要叫祂的門徒(將來的教會)明白天國的奧祕(11節),同時叫猶太人聽而聽不見,看而看不見,也不明白。祂用比喻並非悉使人不易明白真理,不過使一部分人不明白而已。神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太 11:25)

﹙三﹚看見了與聽見了 的是有福的

   1. 但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

   2. 我實在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義人

      -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

   3. 所以你們當聽這撒種的比喻(種是指天國之道,土地是指人的心,撒種的人是耶穌基督。)

三、 主解釋撒種的比喻-國度的工作是撒種、生長、結實 (13:18-23)

﹙一﹚撒在路旁的

   1.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喫盡了

   2. 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裏的、奪了去

      -這就是撒在路旁的(「路旁」是近乎路,是最不宜撒種的地方,指不接受也不明白神的話。)

﹙二﹚撒在土淺石頭地上的

   1. 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

   2. 只因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只喜歡聽好聽的道理,但不喜歡為道理付出代價)

      -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 就跌倒了

﹙三﹚撒在荊棘裡的

   1. 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logos)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不能將神話的功效表顯出來)

(「世上的思慮」和「錢財的迷惑」是神兒女屬靈生命的大仇敵,使自己更痛苦的是生命不能長進和結實。苗是長在人面前的,若有苗是有生命了;但是若不結子粒,神就一無所得了。)

﹙四﹚撒在好土裡的

   1.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有屬靈的啟示和看見)

      -後來結實(讓神的話從我們身上活出來)、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四、 主講說麥子和稗子的比喻 (13:24-30)

﹙一﹚今天田裡生長的情形

   1. 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裡

   2. 及至人睡覺的時候、有仇敵來、將稗子撒在麥子裡、就走了                  

   3. 到長苗吐穗的時候、稗子也顯出來

   4. 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主阿、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裡麼、從那裡來的稗子呢

   5. 主人說、這是仇敵作的

(稗子是外表像麥子的野生植物,非到長穗的時候,難以分辨,其子粒含毒素,不能和麥子同磨)

﹙二﹚收割時分別的情形

   1. 僕人說、你要我們去薅出來麼

   2. 主人說、不必、恐怕薅稗子、連麥子也拔出來。                              

   3. 容這兩樣一齊長、等著收割.當收割的時候、我要對收割的人說、

      -先將稗子薅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裡

 

Hymnary

 

起來,起來為耶穌Stand Up, Stand Up For Jesus(聖徒詩歌 658首)

 

  起來,起來為耶穌,你們十架軍兵;

 當將主大旗高豎,不可讓它不定。

 主必率領祂大軍,得勝而又得勝,

 直到撒但全潰崩,人尊基督為聖。

 

  起來,起來為耶穌,主召你聽命令;

奮勇爭先全力赴這個偉大戰爭。 

 蒙贖的人當事奉,面對無數仇敵;

 膽量應隨危險增,交鋒以力對力。

 

  起來,起來為耶穌,忠心靠主大力;

 莫靠自己而貽誤,莫用血氣兵器。

 福音軍裝穿齊備,禱告隨時多方;

 無論責任多艱危,都能隨靈前往。

 

  起來,起來為耶穌,戰爭必不會長;

 今日殺聲雖高呼,明日凱歌響亮。

 凡是靠主得勝者,必得生命冠冕,

 必與基督同快樂,同王直到永遠。

 

這首相當令人鼓舞士氣.震撼人心的詩歌,是喬治杜斐德牧師(Rev. George Duffield, Jr. 1818-1888)所作,喬治牧師父子三代,不但都獻身神職,而且也都成為非常有名的聖詩作家,尤其兒子對於"聖詩學"的研究與整理,貢獻影響非常大,而當人們分不清楚祖孫三人時(都叫George,僅以一二三世區分),不過只要提到這首非常有名的"奮起為耶穌",大家就知道,這是杜斐德牧師(喬治二世)的作品。然而,這首詩歌的產生,卻有一段相當感人的故事與緣由:

原來杜牧師有一位摯友丁達理(Rev. Dudley Tyng)牧師,他是一位相當年輕有為的牧師,由於秉持基督博愛精神,大力提倡解放黑奴運動,竟遭致富有的信徒反感與逼迫而遭解聘,但他仍不灰心的與許多年輕有共識者,另組"行道會"(Church of the Covenant),在一次以"你們這壯年人去事奉耶和華"為題的證道中,激動的說出:"我奉神的差遣,寧願失去我的這條右臂也不能不盡我傳播上帝信息的職分",當時受感動決志歸主的達千餘人。沒想到過了兩週之後,丁牧師來到打穀場,因憐憫的心使他伸手去拍拍正在推磨的馬,不料衣袖卻被捲入打穀機中而碾斷了右臂,等到被人發現送醫急救已經奄奄一息.回天乏術了,但丁牧師臥病在床與病魔掙扎的最後幾天中,仍不忘向醫生護士傳福音。臨終前,他留下一句:"去告訴他們,要為耶穌奮起"。杜牧師當時大受感動,次一主日中,用以弗所書六章全副軍裝的基督精兵為題,說出丁牧師偉大的事蹟,並於證完道後發表這篇詩"奮起為耶穌",結果許多人大受感動,該詩因而一字未改的流傳至今。

H658. 起來起來為耶穌  STAND UP, STAND UP FOR JESUS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