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 1月18日
“感謝神,常帥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林後二章十四節)
在人顯著的失敗中,神得著最完全的勝利。許多時侯,仇敵似乎得勝了,神也容讓他得勝;可是後來神終究鏟除他所有的作爲,推翻他顯著的勝利,一如經上所說,“使惡人的道路顛倒”(詩篇一百四十六篇九節直譯)。如果神不讓仇敵先得勢,神就不能給我們一個更大,更可誇的得勝。
三個希伯來人被擲入火窑的故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裏,仇敵顯然勝利了。按事情看來,永活神的僕人將陷于一敗塗地的光景中了。(許多時侯,我們也有這樣失敗的光景,同時仇敵真是歡喜。)他們跌在火焰中,他們的仇敵盼望看他們在可怕的火焰中頃刻之間化成飛灰,萬想不到這三個希伯來人竟在火窑中游行自娛。這真使仇敵吃驚不小。尼布甲尼撒王叫他們從火中出來,甚至一根頭髮也沒有燒焦,一塊布也沒有變色,也沒有一些火燎的氣味,“因爲沒有別神能這樣施行拯救”(但以理書三章二十九節)。
顯著的失敗的結果,反是希奇的勝利。
假定這三個希伯來人失去了信心和勇氣,在受困之時怨神說:“爲什麽神不救我們脫離火窑呢?”他們定規會被火燒死,神也得不著榮耀了。親愛的,今天在你的生活中若是正有一個極大的試煉,不要氣餒,自認失敗,仍要繼續用信心藉著那能使你得勝有餘的主宣告勝利,榮耀的勝利立刻就要來了。我們應當知道:在一切神應許我們進入的艱難中,神在替我們造成機會,使我們在他裏面學習信心的功課,藉著主基督誇勝,大大榮耀他自己的名。
——譯自讚美的生命
《曠野的筵席》 1月18日
「然而施恩召我的神,既樂意將祂兒子啟示在我心裏。」(加1:15-16上半)
如果我能夠,我也不願意與當日的門徒們交換地位,甚至在變化山上我也不願意。因為當年那位與他們同住的基督,是一位受時間和空間所限制的基督。如果祂在加利利,我們不能在耶路撒冷遇見祂,如果祂在耶路撒冷,人們去加利利尋找祂,那也枉然尋找。但在今天,基督不再被時間和空間限制了!因祂是活在那無窮生命的大能裏,並且父神樂意將祂啟示在我們裏面。當年祂與門徒們同在,是暫時而片斷的,但祂現今與我們同在,卻是時常並永遠的。他們是憑著肉身去認識、看見和接觸祂,且在最親密的關系中與祂同住。而今「我們不再憑肉身認識祂了」,我們乃是在真理裏認識祂。因我們認識祂,正如神樂意啟示而使祂被我們認識。父神豈不是已經將智慧和啟示的靈賜給我們,叫我們對基督有更豐滿和完全的認識麼?
《竭誠為主》 1月18日
是主!
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約二十28)
[請你給我水喝。]我們許多人只期望耶穌解我們的渴,沒想到我們該叫他得著滿足!今天我們早該倒空一切,竭盡所有服侍基督,而不再是要求主來滿足我們。[你們要作我的見證],不玷汙、不妥協、不打折扣的對主盡忠;不論主放我們在什麼崗位,都叫主心滿足。
忠於基督最大的敵人是事奉主的工作。神呼召的唯一目的是叫他心滿意足,而不呼召人去做點什麼工作。神不是差派我們去為他打仗,而是在他的戰場上被他所用。我們獻身於事奉的熱誠是否過於我們愛主的熱誠呢?
祈禱◆為著你的說話——[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我讚美你。我何其認清我所領受的,絕不是你的嚴苛,卻全然是你的慈愛。噢,願你向我所施的慈愛、溫柔與忍耐,能夠透過我向其他人表達出來。
《靈命日糧》 1月18日
愛心大使
讀經: 羅馬書12章9-21節
金句: 「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羅馬書12章13節)
維多利亞的家人戲稱她是家中的「愛心大使」。她跟女兒、女婿一同住在新加坡,她的女婿是 RBC Ministries 的國際事工總監,家中常有訪客。維多利亞是這個新加坡辦公室的義工,但她的主要服事是以她的恩賜,來關懷和接待住在她家裡的訪客。她熱情的款待,讓在她家小住的人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好客」的意思是「愛陌生人」,這正是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2章呼籲我們要做的事。論到信徒與 神、以及信徒之間的關係,保羅勸戒我們說:「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13節)。要關愛 神帶到我們身邊的各種人,這樣的要求有時會讓我們感到麻煩。對於接待客旅,希伯來書13章2節還加上饒有趣味的註解:「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愛心大使」的服事常常得不到重視和欣賞,但它卻是極大的恩賜,在接待之中,不知不覺就會帶來意料之外的祝福。WEC
救主慈愛滿我心,
言行自然會流溢;
幫我盡力去分享,
主愛流向他人需。Hess
敞開胸懷,以主愛款待眾人。
《聖經研讀》1月18日
太 13:31 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裏。
太 13:32 這原是百種裏最小的.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
太 13:33 他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裏、直等全團都發起來。
太 13:34 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說甚麼.
太 13:35 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
太 13:36 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他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
太 13:37 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
太 13:38 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
太 13:39 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太 13:40 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太 13:41 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裏挑出來、
太 13:42 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太 13:43 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太 13:44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
太 13:45 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
太 13:46 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太 13:47 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水族。
太 13:48 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裏、將不好的丟棄了。
太 13:49 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
太 13:50 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太 13:51 耶穌說、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麼.他們說、我們明白了。
太 13:52 他說、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裏拿出新舊的東西來。
太 13:53 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就離開那裏、
太 13:54 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裏教訓人、甚至他們都希奇、說、這人從那裏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
太 13:55 這不是木匠的兒子麼.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麼.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有古卷作約瑟〕西門、猶大麼.
太 13:56 他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裏麼.這人從那裏有這一切的事呢。
太 13:57 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
太 13:58 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裏不多行異能了。
五、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國度外表與內在的生長(13:31-35)
﹙一﹚芥菜種的比喻-外在的成長
1. 他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像一粒芥菜種、有人拿去種在田裡
-這原是百種裡最小的(天國之子在地上不過是「小群」(路十二32)。)
2. 等到長起來、卻比各樣的菜都大、且成了樹
-天上的飛鳥來宿在他的枝上
﹙巴勒斯坦地芥菜樹Black Mustard種子很小卻可長到十至十五呎高。﹚
﹙二﹚麵酵的比喻-內在的影響力
1. 他又對他們講個比喻說、天國好像麵酵
2. 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全團都發起來
﹙逾越節後吃無酵餅七日,五旬節獻加酵的餅作出熟之物 - 利 23:6,17﹚
﹙三﹚用比喻發明隱藏的事
1. 這都是耶穌用比喻對眾人說的話.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說甚麼
2. 這是要應驗先知的話、說、(詩78:2)
-「我要開口用比喻、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
六、主解釋麥子和稗子的比喻-國度的建立和假冒的成分 (13:36-43)
﹙一﹚人子撒天國之子 、魔鬼撒惡者之子在世界
1. 當下耶穌離開眾人、進了房子
-他的門徒進前來說、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
2. 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真信徒)
3. 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假信徒).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
﹙二﹚兩樣今天一齊長、等世界末了審判時才分別
1. 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
2. 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
3. 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裏挑出來
-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
(主的眼目如同火焰,到了時候,一切假冒混雜都要被審判的烈火燒盡。)
4. 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箴 4:18 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七、 藏寶與尋珠的比喻-國度的寶貝需擺上一切去追求 (13:44-46)
﹙一﹚藏寶於田的比喻
1. 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
2. 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 所有的、買這塊地
(主先以我們為珍寶,為我們變賣一切所有的,我們才能以祂為「至寶」,為祂變賣一切所有的。)
﹙二﹚尋珠的比喻
1. 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
2. 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寶貝和重價的珠子都指著「教會」。教會是神獨一最喜愛的,神所有的工作都作在教會身上。今天有眼能看有心能估計的,都要把一切放在教會裏面。)
八、 撒網與新舊庫藏的比喻 (13:47-53)
﹙一﹚撒網的比喻 - 國度藉末後的審判而分別出來
1. 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
2. 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綿羊)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山羊)丟棄了
3. 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
-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審判並沒有報復的意思,審判也可譯作斷定,把所有水族所代表的人先作判定,你是屬於那一等人,就一一分別歸類,那一等人就該受那一種待遇,這是審判最基本的意義。)
﹙二﹚新舊東西的庫藏
1. 耶穌說、這一切的話、你們都明白了麼.他們說、我們明白了
2. 他說、凡文士受教作天國的門徒、
-就像一個家主、從他庫裡拿出新舊的東西來
﹙文士熟習舊約,作天國的門徒又得新生命,所以他能從庫裏拿出新舊的東西來。﹚
3. 耶穌說完了這些比喻、就離開那裡
九、主被自己的家鄉人棄絕 (13:54-58)
﹙一﹚家鄉人希奇主的作為卻因主跌倒
1. 來到自己的家鄉、在會堂裡教訓人、甚至他們都希奇、說
-這人從那裡有這等智慧、和異能呢
2. 這不是木匠的兒子麼.他母親不是叫馬利亞麼
-他弟兄們不是叫雅各、約西、 西 門、猶大麼
-他妹妹們不是都在我們這裡麼
3. 這人從那裡有這一切的事呢
-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作因他跌倒〕
(他們因為憑外貌來認主,結果就不信主。凡不因主跌倒的,就有福了(太11:6)。)
﹙二﹚主工作的轉向
1. 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
2. 耶穌因為他們不信、就在那裡不多行異能了
(神喜歡在我們身上行異能,人因為不信就阻擋了神的大能;信心是我們經歷神大能的先決條件。)
父,我知道我的一生Father, I Know That All My Life(聖徒詩歌 508首)
一 父,我知道我的一生你已替我分好,
所有必須發生變更,我不害怕看到;
我求你賜長久忠誠,存心討你歡笑。
二 我求要得“有意”的愛,時常儆醒的慧,
常以笑容歡迎事態,擦乾不禁眼淚,
心能與它自己合拍,好來同情、安慰。
三 我不要有不安意志,急忙到東到西,
要求要作幾件大事,或要明白祕密;
我要被待如同孩子,所往都是受意。
四 無論我在世界何地,是有何種情況,
我與人心有個交契,我要保守發旺,
我要為愛出我微力,為著事奉我王。
五 我求你賜每日恩澤,使我能常受教;
心能從裏與外調和,當我與你契交;
滿意只佔微小旁側,若你能得榮耀。
六 每條路上都有虛假,是你要我忍耐;
每種境遇都有十架,是你引我倚賴;
但心靠你若是卑下,無論那裏,可愛。
七 如果在我幸福之中,有何尚未求祈,
我是渴慕我的內衷,向你能滿愛意;
寧願不多為你作工,完全使你歡喜。
八 你愛所定我的選擇,不是我的捆繩;
我在暗中受你領帥,已識你的見證:
一生充滿捨己的愛,就是自由一生。
本詩(聖徒詩歌508首)作者是安娜韋靈姊妹(Anna Laetitia Waring),1820年生於英國南威爾斯的尼斯城。她個性和藹可親,並慷慨好施,對監獄的事工格外有負擔。 她的父親 Elijah Waring和叔叔Samuel Miller Waring,叔原都是貴格會的會友,但因她渴慕聖公會的禮儀於1842年時在溫徹斯特(Winchester)的聖馬丁教堂受洗加入聖公會。她一生好學,在年輕時,為了讀懂舊約聖經原文,就學會了希伯來文,所以她能讀舊約希伯來詩。。她每天勤讀舊約,尤其衷愛以希伯來文研讀詩篇原文,也許自然蘊育出詩感來。韋靈姊妹在10歲時就展露了詩文方面的才華,陸續在主日雜誌上發表她的詩作,到了1850年 時(三十歲)出版了第一本的詩文集-「詩歌和默想」(Hymns and Meditations),初版時有 19首詩作到了1863年時(四十三歲)印行到第10版內容並增加到了39首,另外在1858年時出版了另一本詩歌集(Additional Hymns)。
有詩評家認為她大部分的詩在屬靈的思想和感覺上層次高而清純;將基督徒生活的種種融入詩歌時,既剛強又溫和,既勇敢又可靠。在所有寫詩的人中,韋靈姊妹作品中的靈最特別。她的詩歌並不多,不過她的詩歌有一個特點,不是以文學取勝,也不是用詩意,乃是有一個柔軟的靈、奉獻的靈、安息的靈。在她的詩裡面,未必押韻得很完整,在文學上也有瑕疵,但卻為大眾所喜愛,就是因為她的靈是羔羊的靈,是順服的靈。她的一生受了許許多多的苦。她曾經寫過兩行詩,說:「世界上有誰像我受那麼多的苦。而得著那麼多的安慰。」她的重點不是在前句,乃在後句。她的一生常經憂患,多受痛苦。許多時候我們會說我們受了許多的苦,但這個姊妹說:「沒有人像我受了那麼多的苦,而又受了那麼多的安慰。」
韋靈姊妹的詩在每一面都非常美,其中兩首成為普世聖徒所愛唱,本處所說就是其一,另一為「我常居住天愛中」(聖徒詩歌489首)(In Heavenly Love Abiding)。「父我知道我的一生」最早是被收在她的第一本詩集裡,那時的詩名是「我的日子在祢手中」 這首詩原來以詩篇第31篇15節「我終身在你手中」為題,是韋靈在加入聖公會後四年所作,詩中表現了她的信仰,同時這也是一首禱告的詩歌。 韋靈姊妹因為身體不好,她的帳棚一直搖來搖去,有今天卻不知道有沒有明天;所以第一節她說:「父啊,我知道我的一生你都已經替我分好了……」第八節是最好的一節,最後的兩句是絕句:「一生充滿捨己的愛,就是自由一生。」
第一節中敘述人在世間許多事情難以測度,但詩人知道凡事都有主預定的美意,我們只要專心仰望求主幫助專心敬拜。
第二節中她說到這首詩歌描寫我們應當盡力與人和好,如同羅馬書12章15節中所說「與喜樂的人同樂,與哀哭的人同哭」。
第三節、第四節在祈求與人相和、心存謙卑、常守安份、有主同行,似乎是羅馬書第12章第18節說「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以及「俯就卑微的人」。
第四節求主賜剛強力量,並流露出對主的仰望,因深知有主同行雖處卑微仍心滿足。
第八節表達由於心靈的交託主行於世上的諸事都得到了真的自由。
Anna Laetitia Waring: (1823~1910) Raised a Quaker, Waring was baptized into the Church of England in 1842 at St. Martins, Winnall, Winchester. She was deeply involved in philanthropic work, especially the Discharged Prisoners’ Aid Society. Waring mastered Hebrew as a young girl, to be able to study Old Testament poetry, and daily read the original Hebrew psalter throughout her life.
H508. 父我知道我的一生 FATHER, I KNOW THAT ALL MY LIFE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