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1月27日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五:10)
當我們和基督結合進入新的關係之時,我們首先要有足够的智慧使自己認識,我們應該始終保持這個關係。在這開頭,任何疑問的陰影,都會破壞我們的親密。看清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必須大膽作承擔的抉擇,就像樹木種在泥土中,或新娘在禮壇前許配終身一樣,確定自己的地位。必須永遠不渝,既無保留,亦無反悔的餘地。 然後,要經過一段試煉和培植的時期,在這個期間,我們必須堅毅穩定,直到新的關係變爲根深蒂固的常規。臂膊折了骨,使它避免任何震動。神也要給他的子女按上了精神的夾板,使他們安定不動,直到他們通過信心的第一階段。對于我們,這不一定是容易的,“但賜我們以一切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幸浦生 罪惡和病患,都有一條相通的自然律;如果我們讓自己去陷入它們的不良趨勢之中,我們就會沉淪下去,落入魔鬼的掌握。但在耶穌基督裏,另有一條關于精神生活和肉體生活的定律,可使我們超升,籍此抵制或克服那另一條使我們沉淪的自然律。 但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具有真正的精神力量,堅决的志願,安定的情緒,和恒常的信心。這就像我們在工廠裏運用動力一樣。我們必須使輪機繼續運轉。因爲動力是存在的,但我們必須保持聯繫,有了這個聯繫之後,動力發生了作用,整個機器也就開動了。 有一條精神生活的定律,要我們在和神同行時,有選擇的决斷,有信仰的恒心,和堅固的執著,聖靈之使我們神聖化和救治我們,這條定律是整個緊要的關鍵。~地上屬天生活
《曠野的筵席》1月27日
「看哪,我要立個約:我要當著你人民面前行奇妙的作為。」(出34:10呂氏譯本)
許多基督徒不能清楚的識別,何為神的應許(就是神已完成的事實)和神的約。神的應許,是為著鼓勵我們的信心。但很可惜,我們的信心常是多麼的低落,以致未能正常的生活在應許的上面。有的時候,我們常不透過虛幻的世事去看到背後的那屬靈實際(神聖的事實),以致誤解神所應許的與現實環境表現不符合。雖然這樣,但我們還有祂的約。神的約所包含的意義,比神的應許更多,因約是神憑著自己親口答應來成全的。約乃是神所賜給我們的一個把柄,叫信心的手可以抓牢它。就理論上來說,我們是毫無資格去要求神履行什麼合約的。但祂喜歡使祂自己受約的約束,以保證祂必要為我們行事。因此——讓我恭敬的說——祂是受約束來做成這一切。這就是神聖之約寶貴的地方!同時也是我們信心最軟弱的時刻的一服強心劑。
《竭誠為主》 1月27日
再三思量
不要為生命憂慮。
今世的憂慮、錢財的迷惑,及其他的私欲一點進入我們心中,就會把神所賜予的生命窒息,這是必須再三告誡的。屬世的東西勢如潮湧,連連進擊,使我們無法擺脫。若不從衣食而來,就會從金錢或貧乏而來;不從朋友而來,就從孤獨無友而來;甚至又會從困境而來。這些東西不住地、逐步地蠶食我們屬靈的生命,除非我們讓聖靈來抵抗,否則這些東西將如洪水氾濫,淹沒我們。
[不要為生命憂慮。]主說:[只要關心一件事便夠了,那就是你與我的關係。]我們會理性地大聲疾呼,說:[真是無稽,我不能不為生計打算,打算吃什麼喝什麼阿!]耶穌卻說不可。不要以為說這話的主,根本不明白我們的境況。其實耶穌基督知道得比我們更清楚。他說,我們不應該把這些事當作生活中唯一需要關注的事。什麼時候屬世的事務與主相爭,就要把你和神的關係擺在前頭。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今日有多少難處在向你威嚇?有什麼頑童小鬼在窺探說:[看你下個月怎辦?暑假又如何?]耶穌說:[應當一無掛慮。]請你再三思想,慎加明辨!把你的心思放在天父的[何況你們]這一句話上吧。
祈禱◆噢,主啊,使我離開那些關乎感官和時間的事情,引導我進入與大君王同在之境地。保守我的心思意念全屬於你。
《靈命日糧》 1 月27日
全然的喜悅
讀經: 詩篇37篇1-11節
金句: 「又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裏所求的賜給你。」(詩篇37篇4節)
在1941年完成高中學業後,克萊爾期待從軍報效國家。但是因染上猩紅熱而使心臟有雜音,他的申請被拒。他坦承很忌妒與他同期的畢業生以及其他穿上制服的軍人。但是詩篇37篇幫助他看見詩人大衛是怎麼處理忌妒的。
當克萊爾為著 神怎樣帶領他的人生感到困惑時,他叔叔對他提出了一個建議:或許 神是呼召克萊爾來服事他。所以克萊爾進入慕迪聖經學院,後來從事歌唱的職業。最後,他成為RBC Ministries的一位編輯,到目前,他已經事奉了50年,並以服事 神為「全然的喜悅」。
大衛在詩篇37篇鼓勵我們要以 神為樂,不要忌妒他人(1-4節)。雖然他是指不要去忌妒那些作惡得逞的人,但我們也可以將這原則應用在其他方面的忌妒上。不要和別人攀比,我們只須以 神為樂。 神會按照他的時間滿足我們心中的渴求,並讓我們曉得自己行在他的旨意中。
我們這些基督徒都是「服事 神」的,並且以服事他為「全然的喜悅」。AMC
讓主的喜樂成為你的力量,
願他的平安日夜充滿你心;
當你走在他話語的亮光中,
你會發現他正帶領你前行。Hess
神旨意勝己意,滿足自會內心溢。
《聖經研讀》1月27日
太 20:1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
太 20:2 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
太 20:3 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
太 20:4 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
太 20:5 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
太 20:6 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
太 20:7 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
太 20:8 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
太 20:9 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
太 20:10 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
太 20:11 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
太 20:12 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麼。
太 20:13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
太 20:14 拿你的走罷.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
太 20:15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
太 20:16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有古卷在此有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馬太福音第二十章
內容綱要: 國度賞賜的原則
一、葡萄園作工的比喻 - 在後的將要在前 (20:1-16)
﹙一﹚葡萄園工作的呼召與約定
1.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應是指上午六時)出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
2. 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當時的工價)、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豫表教會)去
3. 約在巳初﹙上午九時﹚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
-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
4. 約在午正﹙中午十二時﹚和申初﹙下午三時﹚又出去、也是這樣行
5. 約在酉初﹙下午五時﹚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
-就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 ﹙在葡萄園外即閒站﹚
-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
﹙二﹚早入園者得工價時的埋怨
1. 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
-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
2. 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
-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
3. 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
-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麼
(「各得一錢」:對先雇的人而言,這是公義的;對後雇的人而言,這是逾格的恩典。但我們若認識這「一錢」的屬靈價值,便會覺得主的獎賞是遠超過我們所配得的,乃是在公義之上格外施恩。)
﹙三﹚家主施恩的權利
1.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
2. 拿你的走罷.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
羅 9:15 因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四﹚比喻的應用 - 認識工作與恩典
1.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有古卷在此有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22:14)
(以感恩的心事奉,在後的將要在前;以計較的心事奉,在前的將要在後。)
客旅The Pilgrim(聖徒詩歌544首)
一 他等候一座城,卻住在帳棚,
這天城的旅客,一直奔前程;
他有美好証據,前途實堪誇,
難怪他不尋求地上的榮華。
(副)家!家!甘美家!
主耶穌在家等,要歡迎我們!
二 他等候一座城,他神的住處,
他沒有,也不求地上的房屋;
因神豈非說過,屬天的家鄉,
是那不離正道旅客所安享。
三 他等候一座城,雖然有時因
跋涉苦,喪失多,有歎息聲音;
但一想到那城,就引聲歌唱。
因為路雖崎嶇,必定不會長。
四 他等候一座城,我們今亦然:
望能在你城中,同你永為伴,
享受你的豫備;因此也願意
以帳棚為寄廬,同你客此地。
「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祂已經給他們豫備了一座城。」(來十一14-16)
這首詩(聖徒詩歌五四四首)是何受恩教士所寫。一九二五年年底那天,有位弟兄去找何教士一同禱告。她對主說:「主啊!難道你真要讓一九二五年過去麼?難道你真要等到一九二六年才再來麼?但是,在這末了的一天,我還求主今天就來。」
幾個月之後,這位弟兄在路上遇見她,她拉著他的手說:「小弟兄,真希奇,為何到今天,祂還沒有來!」這弟兄說:「有多少預言者還不知道什麼叫作等候主的再來呢!當我到她面前,我知道她是真等候主的人,對於主再來的事,她實在內行。」這是描寫信心之父亞伯拉罕一生的經歷(來十一8-10),正如保羅對腓立比教會的見證說:「我們卻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穌基督從天降臨。」(腓三20)
和受恩教士可說是神打發來華的宣教士中,最偉大、也是最鮮爲人所知的一位,她本身也是一位聖詩的作者。 由於以往倪柝聲弟兄編印詩歌,一概不具作者來源,所以許多和受恩教士所寫的詩歌,雖然廣爲流傳在華人教會中,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些詩是出自她的手筆呢! 和教士是英國人,當然,她的詩也是用英文寫的,然而幾乎沒有一處英美的教會採用她的聖詩,這叫我們覺得受寵又羞愧。 神眷愛中國教會,給我們這麼好的一位詩人,固然是叫我們受寵若驚的,可是,我們也不能獨享啊! 她的詩在中國教會已唱了半個世紀之久,到如今卻還沒有回饋給英美的教會,豈不叫我們覺得羞愧嗎?
她是神爲中國所選的上好麥種 其實中國教會所欠於她的,不只是幾十首詩歌而已。 從馬理遜於一八○七年在華宣教算起,基督教傳入中國已達一百七十多年之久,其間歷經多少次的逼迫,現今可算是進入金穀豐盈的階段,屬靈的復興就像新生的星系一樣,爆炸在夜空之中,其光不斷地擴散,黑暗無法吞蝕它。 這些成熟的莊稼是從哪裡來的呢? “一粒麥子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的子粒來。”乃是從種下來的麥種長出來的。
和受恩教士更是一粒被神種在中國的上好麥種。 曾有成千上萬的工人進入中國這塊園地“工作”,但是其中將自己“種”下去的幷不多。 這一點,連倪柝聲本人當年在她手下受教時都不明白的。 他常常帶著責備的口吻問和教士:“你的生命這麼美麗,你讀經的亮光這麼明亮,爲什麼不出去到處傳講,老守在這個窮鄉僻壤呢?”其實,她是一直在爲中國教會禱告。 中國教會從早期傳福音的階段進入追求深入的屬靈生命階段,她可說是關鍵性的人物。 這點,我們在下面再來詳述。 中國教會所欠於她的,乃是她以極其超凡的屬靈生命做了我們的麥種! 長年禱告種下復興的種子 關於和教士本人的身世,我們知道的不多。 她是英國東部撒弗洛克郡畢生豪(Peusenhall,Suffolk)地方的人,生於一八六六(或七)年。 首次來華大概是在一八九九年前後,當時是隨英國行道會(Anglicans of English Church Mission Society)來中國福州城宣教的,曾在福州的教會女中教過七年書。 宣教記錄上說:“她工作努力,對人熱忱,其人頗有才華。”
一九○九年她被召回英國,因爲有人誣告她,等風波平靜以後,主教勸她不要再回中國去。 她在此時認識了有名的潘湯弟兄(D.M.Panton),從他那裡得了不少的幫助。 另一位姊妹也安慰她說:“你只要順服主給你的負擔就可以了。如果你去中國是奉主的差遣而去,你就不要怕,因爲主必預備一切。”
在她四十二歲的那年,她又回到福州。 爲避免叫她差會的同工感覺爲難,她渡到馬尾羅星塔對岸的白牙潭,以那裡爲基地到處傳福音。 不久,主加給她另一位同工黎教士(Margaret Ballord),她們倆人在當地婦女中間發單張、傳福音有十年之久。 當她這樣傳福音的時候,在她裡面有一個深的感覺一一她不能爲主做什麼,這個國家太大了,除非主從中國人中呼召出一批完全屬主的工人,否則,主不容易藉著這些西教士而在中國有什麼作爲。 她把這種感覺交通給黎教士,她也有同感,她們倆個人就開始爲這件事恆切禱告主,求主興起中國的青年弟兄們,能爲主用。
她們這樣爲中國教會的復興禱告,有十年之久,主也垂聽了她們的禱告。 一九二○年代可說是中國教會漲潮的時候,宋尚節博士在中國各地點起福音復興的火焰,一群西國教士也在山東半島引下五旬節的祝福。 但是主幷不以此爲滿足,他要在中國教會中得到紮實的“生命的復興”,所以他將一些人“種”下去了。 因爲這種復興不是用“點”起來的,而是要用好種“種”下去而“生”出來的。 這是最寶貴的一種復興——種下去的生了出來,生出來的又種下去,如此生生不息。 “點”燃的復興之火也許會熄滅,但是“種”下去的復興之樹根深蒂固,是誰也不能拔去的! 陳終道弟兄在他爲倪柝聲所寫的傳記中說:倪弟兄給中國教會所帶來的復興,是一種“不同款式的復興”。 這種屬靈的復興真是“不同款式的”,因爲它的偉大在於它看不見的“根部”! 和教士以自己爲種子種下去,而長出倪柝聲弟兄他那一代的復興;倪柝聲他們也種下去了,而生出今天五穀的豐盈。 仇敵可以拔去在地面上所長出來的,但他不能拔去埋在地裡的根,而且每一次它瘋狂地撲滅屬靈的復興,就等於在幫助神種下一次更大復興的種。
一九二一年,有一群青年的弟兄陸陸續續地到她那裡去尋求教導,倪柝聲弟兄也是其中的一個。 六年之久,倪弟兄從她那裡學習經歷十字架,認識什麼是受厲害對付而産生的真實生命,也從她的介紹打開了屬靈的視野。 和教士很有智慧,她總是在倪弟兄屬靈生命恰好需要什麼新的光的時候,就介紹他去讀一些聖徒的著作,像潘湯、達秘、賓路易師母、史百克… …等人的作品。 但這些還不是最寶貴的,倪弟兄曾說過:“每次我一進到她的房間時,我就覺得神在這裡,叫我要敬畏主。”當她過世的消息傳到倪弟兄那裡時,他對弟兄說:“和教士是一位在主裡頂深的姊妹,在中國我還沒看見過一位像她這樣屬靈的人。”我們今天之所以還能一鱗半爪知道這一些關於她的事,乃是由於倪弟兄自己常在講道時所提起的。
H544. 客旅 THE PILGRIM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