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7月19日
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18章11節)
親愛的讀者,你可知道說這句話,比平靜風和海,叫死人復活更偉大嗎?先知和使徒能行許多神迹奇事,却不能事事遵行忍受神的旨意。遵行忍受神的旨意是最高點的信心,是基督徒所能作到的最高一點。有時候你光明的希望遭了永久的毀滅;每天所背負的重擔永得不著减輕;當你渴望有充足的財力能使所愛的過些幸福舒適的生活時,反遭到了貧窮拮据;或者竟被身體上不治的病症捆鎖拘禁在病榻上;赤裸裸地被剝奪了一切所愛的人們,剩下你獨自一人孤孤單單地去抵禦一切外來的襲擊——在這種試煉之下,你依然能說:“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這就是最高點的信心!這就是最高點屬靈的成功!——巴赫司脫(Dr.Charles Parkhurst)
我們自己不出代價,就不能幫助別人;我們的痛苦就是我們所付的代價,叫我們以後能同情于他人的難堪。要做一個幫助人的人,必須先做一個受苦的人;要做一個救人的人,必須先經過十字架的對付;我們若不喝主所喝的杯,受主所受的苦,就不能享受救助人的那種人生最高的喜樂.大衛的詩篇中最能安慰人的幾篇,乃是在苦難中壓出來的;如果保羅沒有一根刺加在他肉體上,在他許多的書信上一定會失去許多溫柔!”。
《曠野的筵席》7月19日
「我的神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裏,使你們一切所需要的都充足。」(腓4:19)
許多基督徒太貧窮了,他們甚至不能夠應付自己的需要。凡要向他們求助的人,只得空手而返!另外有一些基督徒卻是很富足的,你永不能估計他們屬靈的財富。你好像沒有遇到一個難處,是他們未曾經歷的。你無論處於任何的困境,他們都能夠幫助你,他們似乎具有充足的資源,可以應付一切凡有需要而向他們求助的人。許多基督徒所以不至於在屬靈上全然破產,就是因為他們接受了其他信徒的服事和供應。這些屬靈的供應者,不斷地將他們屬靈上的財富,帶進基督的身體裏,而屬靈貧窮的信徒,很少瞭解他們是虧欠於那些屬靈的供應者,他們有時甚至會受試探而藐視這些有供應的人。也許有一天,一位遠方旅行同來的朋友,盼望我們擺上一些餅,但因著我們的貧窮,主可能允許我們向鄰舍去借一些給他。如果主對我們說:「你們給他們吃罷!」那我們又如何呢?
《竭誠為主》7月19日
信徒的主
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約十三13)
我們的主從不堅持他的主權;他從不說——[你必須這樣]。他給我們絕對的自由。我們可以吐唾沫在他面前,像世人一樣;也可以把他置諸死地,像昔日的人一樣;他不會發一言。可是當他的生命藉救恩創造在我裏面後,他在我身上便有絕對的主權。這屬道德上的管治——[你配得]。只是我裏面那不配的,拒絕向那配的俯伏。當我碰見一個比我聖潔的人,不肯去尊敬他,也不肯順服從他發出的命令,這正暴露了我的不配。神往往用一些比我們好的人——不是知識上比我們好,而是比我們聖潔的人——來管教我們,直至我們服在他的管治之下,直至我們整個的人生態度都順服他。
若我們的主堅持要我們順服,他就成了一個管工,不再有什麼權威了。他從不堅持要我們順服,可是我們若真看見他,就必立時順服。他很自然地成為我們的主,從早到晚我們都活在對他的欽慕之中。對順服的看法,可以顯示我在恩典中有多少長進。[順服]一詞,指到必須從泥坑中救拔出來。只有地位平等才有順服,這是父子的關係,而非主仆的關係。[我與父原為一],[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身子的順服是要做救贖者,他順服是因為他是兒子,而不是為了成為兒子而順服。
祈禱◆主啊,帶領我更加靠近你,直至我在你的工作中,對你愈來愈有用。
《靈命日糧》 7月19日
超過所想
讀經: 約翰一書2章28節-3章3節
金句: 「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翰一書3章2節)
幾十年來,天文畫家結合科學的發現和自己的想像,繪製出很多宇宙的景象。但來自太空觀測設備和哈伯天文望遠鏡的照片,反覆修改這些天文藝術家對太空的看法。天文藝術家唐·迪克生在《洛杉磯時報》上撰文說,木星的衛星埃歐和歐羅巴的照片一出來,令人嘆為觀止,超乎所有人的想像。現在迪克生認為,他百分之七十的繪畫都是「過時的概念」,因為真實的景象要比想像的更加令人讚嘆。
聖經雖然記載了耶穌的所言所行,卻沒有描繪他的面貌。我們腦海中對耶穌印象,都會受到主日學教材中藝術繪畫和圖片的影響。但有一天我們與他面對面時我們對基督的印象將會永遠改觀。「我們現在是神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他,因為必得見他的真體」(約翰一書3章2節)。這樣的盼望能夠激勵我們追求潔淨(第3節)。
到那時,我們不僅會看見耶穌的本體,我們也必要像他。那情景要超過我們的想像,該是何等令人驚奇啊!
基督再臨見他面,
我們身體他改變;
盼望定然會達成,
遠超我們所能見。
面對耶穌日,美夢成真時。
《聖經研讀》7月19日
徒 28:17 過了三天、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他們來了、就對他們說、弟兄們、我雖沒有作甚麼事干犯本國的百姓、和我們祖宗的規條、卻被鎖綁、從耶路撒冷解在羅馬人的手裏。
徒 28:18 他們審問了我、就願意釋放我.因為在我身上、並沒有該死的罪。
徒 28:19 無奈猶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於該撒.並非有甚麼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
徒 28:20 因此、我請你們來見面說話.我原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這鍊子捆鎖。
徒 28:21 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裏來、報給我們說、你有甚麼不好處。
徒 28:22 但我們願意聽你的意見如何.因為這教門、我們曉得是到處被毀謗的。
徒 28:23 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證明 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
徒 28:24 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
徒 28:25 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羅說了一句話、說、聖靈藉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
徒 28:26 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徒 28:27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徒 28:28 所以你們當知道、 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有古卷在此有〕
徒 28:29 〔保羅說了這話猶太人議論紛紛的就走了〕
徒 28:30 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
徒 28:31 放膽傳講 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使徒行傳第二十八章 神的國永無止境
二、在羅馬傳講神國的道 (28:17-31)
﹙一﹚保羅的交通
1.
過了三天,保羅請猶太人的首領來。他們來了,就對他們說:「弟兄們,
-我雖沒有甚麼事干犯本國的百姓和我們祖宗的規條,卻被鎖綁,從耶路撒冷解在羅馬人的手裏
2.
他們審問了我,就願意釋放我;因為在我身上,並沒有該死的罪
-無奈猶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於該撒,並非有甚麼事要控告我本國的百姓
3. 因此,我請你們來見面說話,我原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彌賽亞的來臨),被這鍊子捆鎖。」
(以色列人所指望的是給猶太先祖所立的應許,特別是彌賽亞的應許。這些應許的成就包括叫死人復活。)
﹙二﹚保羅的講道
1.
他們說:「我們並沒有接著從猶太來論你的信,也沒有弟兄到這裏來報給我們說你有甚麼不好處
-但我們願意聽你的意見如何;因為這教門,我們曉得是到處被毀謗的。」
2.
他們和保羅約定了日子,就有許多人到他的寓處來。保羅從早到晚,對他們講論這事
-證明神國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書(舊約聖經),以耶穌的事勸勉他們
3.
他所說的話,有信的,有不信的(正面拒絕福音)。他們彼此不合,就散了
﹙三﹚保羅的警告
1.
未散以先,保羅說了一句話,說:「聖靈藉先知以賽亞向你們祖宗所說的話是不錯的
2.
他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因為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發沉,眼睛閉著(聽不見神的聲音,看不見神的啟示)
-恐怕(不然otherwise)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裏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賽6:9-10)
3.
所以你們當知道,神這救恩,如今傳給外邦人,他們也必聽受。」
4.〔保羅說了這話,猶太人議論紛紛地就走了。〕
羅 11:7 這是怎麼樣呢?以色列人所求的,他們沒有得著,惟有蒙揀選的人得著了;其餘的就成了頑梗不化的。8 如經上所記:神給他們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見,耳朵不能聽見,直到今日。
﹙四﹚傳神國的道無人禁止
1.
保羅在自己所租的房子裏住了足足兩年。凡來見他的人,他全都接待
2.
放膽傳講神國的道(行傳開始於神國也結束於神國),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
(使徒行傳這一卷書是沒有結束的書,在主降臨之先,整個教會歷史,都是使徒行傳的繼續。)
H311都歸耶穌
一 都歸耶穌,都歸耶穌,都歸耶穌理當然;
我既是主寶血所贖,主就當得所有權。
(副)都歸耶穌,都歸耶穌,都歸耶穌我救主!
都歸耶穌,都歸耶穌,都歸耶穌我救主!
二 都歸耶穌,都歸耶穌,都歸耶穌心所慕;
主愛激勵,主愛催促,怎能不都歸耶穌?
三 都歸耶穌,都歸耶穌,都歸耶穌成為聖﹕
身體、靈、魂,時間、財物,所是、所有,並所能。
四 願我雙手歸主使用,願我雙腳跟主行,
願我兩目瞻主聖容,願我兩唇頌主名。
五 自從我眼注視耶穌,所有事物全變色;
一望主在十架受苦,我就甘願負主軛。
六 奇妙恩典,深高闊長!我口歌頌,心感戴;
榮耀救主,王中之王,竟然也看我可愛!
詹玫蕊(Mary D. James, 1810~1883)出生時,她的母親想到路加福音10:42而祈禱:求神讓這小女孩能像馬利亞一樣,選擇上好的福分,坐在耶穌的腳前。這個禱告預言了玫蕊的一生。她終身敬愛她的救贖主,無論在教主日學,向人傳福音或寫聖詩都高舉主聖名。
玫蕊在十歲時參加一個奮興會,被聖靈感動,講員呼召時,她無法擠入擁擠的人潮。 有一位弟兄看到了,就將她帶到台前,她就在那裏專注地向主禱告。 回家後,她的母親鼓勵她繼續為自己的靈魂禱告。三天後,她在一禱告會中決志信主。二年後,她在另一個禱告會中,經歷了眾罪被寶血洗淨,內心一片清純的經驗。她在十三歲時,主日學校長邀請她教課,帶領六個6-9歲的小女孩。 當時她很惶恐,自忖年幼學淺何以為師? 但在牧師和主日學校長的鼓勵下,她祇好勉為其難。玫蕊認真地教主日學,不久她的班上,已增到十二個學生。她關心每一個學生,經常邀請她們來她家中。如果其中有人病了,她就帶禮物前往探訪,她更把握住每一個帶領她們信主的機會。在以後的六十年中,她一直關懷兒童的信仰。她擔任主日學教師及校長許多年。
玫蕊和潘菲比(Pheobe Palmer)是好友,她們是十九世紀美國聖潔運動(Holiness Movement)的推動者。她經常參加聖潔營的聚會,有時也領會。1870年年終,玫蕊回顧這一年來神的特別恩賜和帶領,深感要過得勝的生活,必需完全委身,因此她寫了這首她最著名的聖詩,作為1871年的新年的立志。正如羅馬書6:12~13「所以不要容罪在你們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們順從身子的私慾。也不要將你們的肢體獻給罪作不義的器具,倒要像從死裏復活的人,將自己獻給 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 神。」
這首詩歌有三個曲調,最常用的是史滌平(George C. Stebbins, 見p.13)的譜曲 。 拿撒勒教會的創立人 Phineas Bresee 認為這是當代最有感性的聖詩,是基督徒的典範。
H311 都歸耶穌 |
ALL FOR JESUS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