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7月26日
“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義的盼望。”(加5章5節,直譯)
有時候,光景似乎非常黑暗——黑暗得連盼望都要等起來了。在盼望中等候已經够難了,何况等候盼望呢?一綫光明也沒有,却仍不肯絕望;窗前儘是黑暗,却仍開著窗等候星宿;心中有了空處,却不許裝置污穢——這就是宇宙中最大的忍耐。這就是約伯在患難中,亞伯拉罕在往摩利亞去的路上,摩西在米甸的曠野,人子在客西馬尼的那種忍耐。
“恒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來11章27節)——這樣的忍耐,比任何樣的忍耐都難;這就是等候盼望。
主啊,給我你的力量——你客西馬尼的力量。給我等候盼望的力量——叫我在沒有星宿的黑夜,仍有力量守望窗外;在最大的歡樂失去了的時候,仍有力量站住。——馬得勝(George Matcheson)
《曠野的筵席》7月26日
「這樣看來,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林後4:12)
基督的十字架是多麼的寶貴!它存在於每一個基督的肢體裏,並能引起基督整個身體的生命高潮,只要基督徒肯讓十字架在他裏面嚴厲地對付那天然的生命。你們問我:如何才能讓神使用,將生命供應給別人。我的回答是:不是借著在外多工作,也不是借著退修而不做工,乃是讓基督的死和復活之大能,運行在你與神同行的整個生活中。那些只是借著話語和工作而事奉的人,當環境把他們陷於緘默和停頓的時候,他們的事奉就止息了。他們只能在工作和說話時,才顯出他們的用處,這是不應該和不正常的。只要讓「耶穌的死」在你裏面工作,生命就必在別人身上顯明出來。因為這是基督身體的一個不變原則:「死是在我們身上發動,生卻在你們身上發動。」
《竭誠為主》 7月26日
清潔的賬
從心裏發出來的……(太十五18-20)
我們起初都信任自己的無知,稱之為無罪;又信任自己的無罪,稱之為清潔。於是當我們聽見主這番嚴厲的話,就會怯生生地說:[我從不覺得自己心中有這些可怖的髒東西呀!]我們厭惡主所揭示的。若耶穌基督不是人心裏至高的權威,他就根本不值一顧。我是否願意信任他的明察,還是信任自己的天真無知?只要我試驗一下自己的清白,就勢必栗然醒覺主話的真實,也必震驚於自己偏向邪惡的性情。我之所以未淪為惡匪,無非是膽子不夠大,及文明社會的保障罷了。若在神面前赤露敞開,就必知道他的診斷無誤。
耶穌基督的救恩是唯一的保障。我若把自己交給他,就不必經歷內心那些可怕的性情。清潔太深邃了,憑天性我無法達至,但當聖靈來到就把那在主耶穌生命中彰顯的靈,帶進我生命中,我就變成毫無玷污的純潔。
祈禱◆噢,我的神,我在你的火焰中被焚燒和煉淨——今天我所發現的渣滓似乎太多,在我處理別人的錯失上,卻太少流露你那甜蜜而親切的恩典。主啊,赦免我。
《靈命日糧》
7月26日
黑夜
讀經: 詩篇42篇
金句: 「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神。」(詩篇42篇8節)
《黑夜》這本書,是埃利·維瑟爾的作品。書中描寫他在童年時,成為納粹大屠殺無數受害者之一的經歷。維瑟爾被人從家裡揪出來,與家人隔離,只有父親在身邊,但父親不久也死在集中營裡。這種靈魂的黑夜之苦,實非常人所能體會。這種經歷,也動搖了維瑟爾對神的信念和看法。他童年的純真和信仰,成了人類罪惡和黑暗祭壇上的犧牲品。
大衛自己也經歷過靈魂的黑夜,許多學者認為這一經歷激發他創作了詩篇42篇。當時大衛身受逼迫之苦,或許就是逆子押沙龍的苦苦追殺(撒母耳記下第
16-18章),使大衛感到那種只有在孤寂的黑夜才能體會到的痛苦和恐懼。正是在這種光景中,黑暗會抓住我們,迫使我們正視心中的痛苦,向神提出尖銳的問題。可是神好像無聲無息,這叫詩人哀傷不已;但正是在那個黑夜裡,詩人得到一首頌歌(第8節),給他帶來平安、信心,坦然面對眼前的艱辛。
在黑夜裡掙扎的人哪,要有信心!因為夜再黑,神依然動工!讓我們與詩人一同高歌:「應當仰望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是我的神。」(第11節)
生命大筆一揮,從此兩眼迷離,
斑斑灰暗墨痕,污點豈能重清?
幽暗無光之處,喜見真神雙手,
陰霾憂鬱天際,重現燦爛光明。
天夠黑,夜夠深,星星才現身。──愛默生
《聖經研讀》7月26日
羅 5:1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 神相和。
羅 5:2 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並且歡歡喜喜盼望 神的榮耀。
羅 5:3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
羅 5:4 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羅 5:5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 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
羅 5:6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
羅 5:7 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
羅
5:8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羅 5:9 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 神的忿怒。
羅 5:10 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 神兒子的死、得與 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羅 5:11 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 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 神為樂。
羅 5:12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羅 5:13 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
羅 5:14 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豫像。
羅 5:15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都死了、何況 神的恩典、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的臨到眾人麼。
羅 5:16 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
羅 5:17 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麼。
羅 5:18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都被定罪、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羅 5:19 因一人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照樣、因一人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
羅 5:20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那裏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
羅 5:21 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
羅馬書第五章 因信稱義的結果與在基督裏的恩賜
一、因信稱義的結果 (5:1-11)
﹙一﹚因信站在恩典的地位上 – 與神相和、歡喜盼望神的榮耀
1.
我們既因信稱義(用信接受主和祂為我們所作的,得著神的稱義)
-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與神相安peace with God)
(主耶穌是神─受苦在十字架上,還清了罪債,改變了神人中間的關係。現在神已能接收罪人。和平已經成就,只看人肯不肯接受這個和平,就能得神悅納、施恩,向著神能坦然無懼,滿有平安。)
2.
我們又藉著他,因信得進入現在所站的這恩典中,
(「藉著祂」是指主的功績和成就,「因信」是指人的配合和責任;「進入」是開端;「站」是持守。)
3.
並且歡歡喜喜(誇耀)盼望神的榮耀(因神榮耀的盼望而誇耀)
﹙二﹚因神愛的澆灌在患難中誇耀
1.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壓搾橄欖以成油、壓搾葡萄以成酒)中也是歡歡喜喜(誇耀)的
-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
2.
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擴大直到滿溢)在我們心裏
(「忍耐」並不是消極的耐心忍受,而是積極的勝過環境考驗的毅力;「老練」是指人經過神煉淨後所產生的純潔、美好、堅強等成熟的品格。信徒經歷患難最終所產生的「盼望」,乃是神的榮耀,就是得著彰顯的神自己。這盼望是有可靠的確據的,這個確據就是澆灌在我們心裏的神的愛。)
﹙三﹚基督的受死與神愛的顯明
1.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不敬虔的人ungodly)死
2.
為義人(righteous man)死,是少有的;為仁人(good man)死、或者有敢做的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sinner)的時候為我們死
(即使是為義人或仁人,也很少有人願意犧牲生命;但基督獻上自己的生命,是為不敬虔的罪人。)
3.
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約一 4:10 不是我們愛 神、乃是 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父是愛的源頭―「神就是愛」(約壹四8);子是愛的顯出―「基督…為我們死,神的愛…顯明了」(v.8);靈是愛的流入―「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v.5)。)
﹙四﹚因信得著神的救恩
1.
現在我們既靠著他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他免去神的忿怒
(我們罪案的問題得解決,是靠主耶穌的血―靠血稱義;祂流血,消滅了罪案。我們到神的面前蒙神悅納,是靠主耶穌的復活―靠復活稱義。)
2.
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
-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主復活的生命life)得救了
3.
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他以神為樂(誇耀)
(我們是先「與神和好」,然後才「以神為樂」。本章二節說,因神榮耀的盼望而誇耀;十一節說,「以神為誇耀」(原文)。證明那使我們引為誇耀的榮耀盼望,就是那位在基督裏無限豐滿的神自己。)
二、在亞當裏與在基督裏 (5:12-21)
﹙一﹚在亞當裏 - 罪與死作王
1. 這就如罪(有位格的罪性)是從一人(亞當)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
-因為眾人都犯了罪(人在行為上夠不上神的標準,也就是犯了罪行)
2.
沒有律法之先,罪已經在世上;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律法的功用原是在顯明人的罪)
3.
然而從亞當到摩西,死就作了王,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也在他的權下
(自從始祖亞當犯了罪之後,死亡就臨到人類.無論有無律法,眾人都服在罪與死可怕的權下。)
4.
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豫像(豫設的表徵)
(亞當是照著基督的形像,按著祂的樣式造的(創一26~27);所以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基督)的豫像。亞當是豫像,意思就是亞當豫先表明出基督。換句話說,神所有在亞當(舊團體人的元首)身上的旨意,都要藉著基督(新團體人的元首)道成肉身得著成功。)
﹙二﹚在基督裏 – 恩典與生命作王
1.
只是過犯不如恩賜,若因一人的過犯,眾人(舊造人類)都死了,何況神的恩典
-與那因耶穌基督一人恩典中的賞賜,豈不更加倍地臨到眾人(新造人類)嗎?
2.
因一人犯罪就定罪,也不如恩賜(恩賜勝於審判,稱義勝於定罪)
-原來審判是由一人而定罪,恩賜乃是由許多過犯而稱義
3.
若因一人的過犯,死就因這一人作了王,何況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
-豈不更要因耶穌基督一人在生命中作王嗎?(在基督裏的事實更大於在亞當裏的事實)
(生命的權能,遠超過死亡的權勢;死亡雖然強而有力,且殘忍可怕,但它只能在亞當(舊人)的範疇內掌權,我們若活在基督(新人)的範疇內,生命就要吞滅死亡,在我們身上顯出作王的光景了。)
﹙三﹚在基督裏的恩賜遠超過在亞當裏的承受
1.
如此說來,因一次的過犯,眾人(all men)都被定罪
-照樣,因一次的義行,眾人也就被稱義得生命了
2.
因一人(亞當)的悖逆,眾人成為罪人(被組織構成為「罪人」)
-照樣,因一人(基督)的順從,眾人也成為義了(被組織構成為「義人」)
(「一次」是外面行為的問題;「一人」是裡面生命的問題。稱義帶來生命,正如定罪帶來死亡。)
3.
律法本是外添的,叫過犯顯多;只是罪在哪裏顯多,恩典就更顯多了
(律法的功用是將罪顯明出來,並且越顯越多,使人從而認識自己的敗壞和無能,因此轉向基督的救恩。本節說出在基督裏所得的恩典,遠超過在亞當裏所得的罪。)
4.
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樣,恩典也藉著義作王,叫人因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永生
(「生命作王」豈不更大於「死作王」;「恩典作王」豈不更大於「罪作王」。)
H591救主耶穌,我的太陽
一 救主耶穌,我的太陽,有你同在,夜也明亮;
勿讓人世有雲遮掩僕人心眼;不見慈顏。
二 倦眼欲合,頻頻催眠,睡如甘露,潤我夕薦;
深願今晚最後思念,乃是永世息你胸前。
三 與我同在自晨至夕,離你,我覺生無意義;
無你,我懼死蔭臨到,求你相偕自晚至朝。
四 設有遊子背父流浪,縱聞父聲依然心剛;
深願此刻你親工作,勿使仍在罪中墮落。
五 病弱兒女,求主看護,缺乏信徒,求主眷顧,
愁苦弟兄,求主賜憐,能如嬰孩母懷安眠。
六 當我睡醒,求主賜福,扶我行走人生路途;
直至那日被提你旁,溶化在你愛的海洋。
本詩的作者祁柏(John Keble, 1792-1866)是英國人,他生性謹慎沉靜,為人真誠謙和。 他父親是聖公會的牧師,學識淵博,祁柏童年時,由他父親親自授課。他聰穎過人,十四歲時,獲牛津學院獎學金,廿一歲獲碩士學位,廿三歲被按立為牧師。 祁柏愛顧家人,他在母親去世後,辭去高薪要職,在一個僅1500居民的貧窮小村Hursley牧會三十年,以便就近照顧他的父親和兩個姊姊。
1831年,他被牛津大學選任詩學教授有十年之久,該職祗需每學期用拉丁文演講一次,故他仍可居留家鄉。 1833—1845年間,英國聖公會中,有一些人士反對教會內有自由主義的傾向,發起「牛津運動」主張恢復教會的傳統與尊重禮儀。 因領導該運動的人士都與牛津有關,故名之。 祁柏也是發起人之一,他以一篇「國家叛教」為題的講道,開始了此運動,祗是以後他沒有隨同他人退出聖公會而加入天主教。
祁柏總共寫了七百多首詩,本詩歌是摘自他在1820年所作的長詩「夜晚」(Evening),原詩有十四節。 他根據路加福音24:29,在以馬忤斯的途中,兩位門徒在夕陽西沉時,求主留下與他們同住的情景,寫成的一首詩歌。 1827年,他將歷年所寫的聖詩集成一冊,定名為「基督徒年曆」(The Christian Year)。 他按基督教年曆編排,每一節日都有一首詩歌,本詩歌首次在該詩集中發表,這詩集出版後轟動一時,五年內多次再版,在他有生之年,一共再版了105次,銷售達三十萬冊,是宗教詩歌中最暢銷的一本。祁柏將版權所得,悉數充作小村建堂之用,綽綽有餘,後成為Hursley教會之特別基金。 1869年,牛津大學在祁柏為Poor Man’s College 所置的土地上,創辦了一所「祁柏學院」,以資紀念。
在一個暴風雨的深夜,有一艘滿載旅客的輪船在大海中飄蕩,他們發出緊急求援的信號,岸上的救難者因天黑伸手不見五指,找不到船在那裏。 後來聽到船上有一女聲在唱「親愛救主,我靈之光」。 他們順著歌聲的方向,找到了船,拯救了全船旅客。
H591 救主耶穌,我的太陽 |
SUN OF MY SOUL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