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7月31日
“他用手中的巧妙,引導他們。”(詩78篇72節)
當你前面的道路不明顯的時候,你就應當將你的判斷力完全讓位給聖靈,求他爲你封鎖每一扇別的門戶——只剩下那扇合宜的。同時,你應當繼續站在你原來的地位上不動,如果你沒有得到清楚的指示,就當把你所在的路徑算爲神的旨意……當你在長廊上行走的時候,你就要看見神行在你的前面,封鎖了許多你願意進去的門戶;但是你必須記得:在這些門戶以外,還有一扇,是他爲你的緣故留著不鎖的。打開來,走進去,在那裏你要面對面看見一道充滿機會的河流——比你在最歡樂的夢中所想像的更闊,更深;幷且是直通大海的。
神常常藉環境引導我們。有時候,前面的道路似乎完全塞住了;但是隔不多久,一件平凡的事情發生了。這件事情,對于別人,也許算不了一回事;但是對于信心敏銳的眼睛,却能示意不少。有時候,這樣的事情,竟會反復遇到好幾次。這幷不是偶然的事,乃是神在爲我們敞開一條當走的路徑來。我們越往前走,所得到的指導也越多;正如坐在一部飛快的夜快車上:火車越近城市,我們所看見的燈光也越多。——梅爾(F.B.Meyer)
《曠野的筵席》7月31日
「耶穌被提上升的日子將到,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9:51)
從路加九章起至二十三章,畫出了一條路線,就是到耶路撒冷去的路線。因為這是在變化山上所定規的。
主耶穌所注意的是耶路撒冷麼?不。是在乎耶路撒冷將要成的事,就是十字架。這裏耶路撒冷的意思,就是成功神的旨意,就是背十字架。
我們為什麼要注意這件事呢?因為被提上升的日子近了!主耶穌提接祂聖徒的日子近了!今天不是說到什麼人不能被提,乃是要說到若等候被提,就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就是說,我們必須背十字架,必須走這條道路。如果神給我們看明瞭榮耀、被提、復活是什麼,我們就必須遵行神的旨意,必須背十字架,必須走十字架的道路。請記得:當主耶穌知道自己被提的日子到了,祂並非安坐等候被提。聖經說:「耶穌被提上升的日子將到,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十字架在被接之先。我們既知道日子將近,也當定意來遵行神為我們所定的旨意,來背十字架。
《竭誠為主》7月31日
直至你完全屬他
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一4)
大部分人在生活上大體沒有問題,可是在某些事上卻很馬虎。這不是罪的問題,而是屬肉體的生命,叫我們馬虎。得過且過是對聖靈的一種侮辱。我們不應在任何事上懶散馬虎,不管是飲食,或是敬拜神。
我們與神不僅要有良好的關係,而這關係的外在表現也要正確。神不會容許任何事逃過他,每一細節他都鑒察。他會用無數的方法,把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帶到同一的問題上。他會不厭其煩地重複又重複地,直到我們學好了那功課,因為他是要成全完備的產品。也許是衝動,也許是心不在焉,又或許是惟我獨尊的個人主義,他會一而再、再而三、恒切忍耐地,帶我們回到同一的功課上。神總要我們覺醒,知道這件事不妥當。
對神救贖的啟示,我們有美好的學習,對他我們是全心全意的;他在我們身上作成的奇妙大工,叫我們知道在大體上與他的關係是正常的;但如今聖靈卻藉雅各說:[忍耐也當成功(讓你們的忍耐成為一件製成品——英譯)]當心苟且馬虎的態度——[不管它,暫且算了吧。]不論是甚麼,神一定會堅持地指出,直至我們完全.
祈禱◆噢,主啊,願你的臉光臨到我們,讓你偉大而榮耀的聲音和同在,覆遍這地.
《靈命日糧》 7月31日
起來!
讀經: 詩篇54篇
金句: 「神是幫助我的。」(詩篇54篇4節)
我已經有15年沒有滑水了,但去年夏天,朋友一說要邀請我和女婿託德去湖邊玩,我感到盛情難卻。我這個決定看似挺好,但等到看見託德在滑水板上站立不穩的樣子,心裏馬上涼了一半。其實託德常常滑水,可是他試著靠一隻滑水板滑起來的時候,卻一直跌進水裡。等輪到我時,我其實已經沒什麼信心了。
還好我朋友跟我一起滑,她是個滑水賽手,可以教我怎麼做。她說:「放鬆點,讓汽艇把你帶起來!」又說「要勇敢!」這兩句話,好像矛盾,卻非常管用。我雙管齊下:一方面相信汽艇會把我帶起來,另一方面拼命抓住不放。等到船一開動,我就浮了起來,在湖裡滑得好過癮。
其實人生遇到逆境時也是一樣,不論遭逢痛苦難當,或環境折磨日以繼夜,聽我朋友的勸告,肯定有用。首先要讓神的大能,把你托起來(詩篇54篇1-4節)。然後要抓住神的手,緊握不放,「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以弗所書6章10節)。
依靠神的大能,緊抓不放。神必賜你力量,絕不讓你跌倒(以賽亞書40章31節)。JDB
救主讓我伴你行,
我手緊握你手中;
不靠己力單靠你,
與你同行常歡喜。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以賽亞書40章31節
《聖經研讀》7月31日
羅 9:1 我在基督裏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給我作見證.
羅 9:2 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
羅 9:3 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
羅 9:4 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
羅 9:5 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他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 神。阿們。
羅 9:6 這不是說 神的話落了空.因為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
羅 9:7 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惟獨『從以撒生的、纔要稱為你的後裔。』
羅 9:8 這就是說、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 神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纔算是後裔。
羅 9:9 因為所應許的話是這樣說、『到明年這時候我要來、撒拉必生一個兒子。』
羅 9:10 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
羅 9:11 (雙子還沒有生下來、善惡還沒有作出來、只因要顯明 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羅 9:12 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
羅 9:13 正如以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
羅
9:14 這樣、我們可說甚麼呢.難道 神有甚麼不公平麼.斷乎沒有。
羅 9:15 因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羅 9:16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 神。
羅 9:17 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
羅 9:18 如此看來、 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羅馬書第九章 神的旨意與神的權炳
一、神揀選的恩典 (9:1-18)
﹙一﹚保羅為他骨肉之親以色列人心裏的傷痛
1. 我在基督裏說真話,並不謊言,有我良心被聖靈感動(良心在聖靈裏),給我作見證
-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因以色列人拒絕接受彌賽亞而遭神摒棄而傷痛)
2. 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成為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
(在保羅這句強烈的自我棄絕的話中,表達出人世間最高的愛,就是使人願意為朋友捨命的愛。)
出 32:32 倘或你肯赦免他們的罪、……不然、求你從你所寫的冊上塗抹我的名。
3.
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
出 4:22 你要對法老說、耶和華這樣說、以色列是我的兒子、我的長子.
4.
列祖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太一1~2亞伯拉罕的後裔)
-他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阿們!(基督是真人又是真神)
﹙二﹚惟獨從以撒生應許的兒女才是真以色列人
1.
這不是說神的話落了空。因為從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必需憑信承受神應許的福分)
2.
也不因為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就都作他的兒女;惟獨「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
3.
這就是說,肉身所生的兒女不是神的兒女,惟獨那應許的兒女才算是後裔
-因為所應許的話是這樣說:「到明年這時候我要來,撒拉必生一個兒子。」
(「肉身的兒女」指憑人天然的能力所生出的兒女,以實瑪利即其代表。「應許的兒女」指憑神的應許而生的兒女,以撒即其代表。惟有以撒才算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才能承受神所給亞伯拉罕的祝福。)
﹙三﹚神揀選的絕對主權 - 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1.
不但如此,還有利百加,既從一個人,就是從我們的祖宗以撒懷了孕
2.
(雙子還沒有生下來(不根據條件),善惡還沒有做出來(不根據行為)
-只因要顯明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
3.
神就對利百加說:「將來大的要服事小的。」(創 25:23)
-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瑪 1:2)
﹙四﹚神公平和憐憫的揀選
1.
這樣,我們可說甚麼呢?難道神有甚麼不公平嗎?斷乎沒有!
-因他對摩西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出卅三19)
出 33:18 摩西說、求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19 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
2.
據此看來,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發憐憫的神
(若按著公平、公義,沒有人配得神的揀選,然而神以超越過公平和公義的憐憫和恩典來對待人。)
3.
因為經上有話向法老說:
-「我將你興起來,特要在你身上彰顯我的權能,並要使我的名傳遍天下。」
4.
如此看來,神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叫誰剛硬就叫誰剛硬
出 7:3 我要使法老的心剛硬、也要在埃及地多行神蹟奇事。
(羅馬書9到11章經節圍繞著神的絕對權柄.神的絕對權柄是根據祂永遠的旨意。我們不是和神開圓桌會議,乃是伏在祂的腳下。神的作為只根據權柄,不根據理由,我們在神面前只有順服。)
H702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
一 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照祂美意來引導你,
用祂羊圈來護圍你,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
(副)再見面,再見面,再見面在主腳前!
再見面,再見面,願主同在直至再見面!
二 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用祂翅膀常覆庇你,
將祂嗎哪常供給你;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
三 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每逢患難來攪擾你,
祂用能手來懷抱你;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
四 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以愛為旗常遮蓋你,
死亡寒波不危害你;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
作者欒勤(Jeremiah E. Rankin, 1828-1904)出生在美國新罕布夏州。 1885年,神學院畢業後,由公理會按牧。他先後出任美國東岸幾個著名的公理教會為牧師。 1899年,他出任華盛頓霍華大學Howard University 為校長。該著名的黑人高等學府是以霍華將軍命名。
欒勤編輯過許多福音聖詩集,「再相會歌」是他最有名的聖詩。1882年某日,他在書房查考資料作成筆記,他對「再見」的英文Farewell,Good-bye,和So long的字義細心研究。他從使徒行傳15:29及23:30 「願你們平安」(Farewell)的希臘原文發現有更廣泛的含意:「神使你強壯、堅定,享有健康、喜樂。」於是他寫下了這首詩的第一節,寄給二位音樂家譜曲。這兩位作曲家,一位是已享盛名的音樂家,另一位是未受過音樂專業訓練的小學教員,但後者所譜的曲與詞意配合無間。欒勤聽後大喜,完成了八節十六行的詩,其中一半詞句是「願主同在直到再相會」。 今日詩集選用的是第一、二、四、七節。
陶默(William Gould Tomer,1833-1896)出生於德國,移居美國。 他曾在霍華將軍麾下,參加美國的南北戰爭,復員後在銀行任職。 1896年,在陶默的安息禮拜中,也用此詩歌。
慕迪與孫基時常在佈道會結束時唱這首詩,因而傳遍歐美,譯成多國文字。 嗣後,全世界基督徒在送別時,都愛唱此歌作為祝頌。 它也成了許多禮拜結束和基督徒會議閉幕時的祝福詩歌。幾乎在每一本聖詩集上都有這首詩歌。
H702 願神同在直至再見面 |
GOD BE WITH YOU TILL WE MEET
AGAIN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