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 6月10日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章28節)。
使徒保羅所說的範圍何其廣闊!他不是說“我們曉得有幾件事”,或者“多數的事”,或者“快樂的事”,他乃是說“萬事”。從至微的事到至大的事,從至可愛的事到至可怕的事。
“萬事都互相效力”——它們正在 “互相效力”;幷不是“萬事已經互相效力”,或者 “將要互相效力”;這裏所用的動詞是現在式。
恐怕這時有人要說:“耶和華阿…你的判斷,如同深淵”(詩36篇6節);可是天使在天上答應說:“耶和華在他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愛。”(詩145篇17節)
“萬事都互相效力。”所以頂不悅目的黑色和灰色也是必須的;有了它們,才可以使你的圖畫美麗。
悲音和哀調是必須的;有了它們,才可以使你的音樂動聽。
尖銳的齒輪是必須的;有了它們,才可以使你的機器活動。你若把每一根綫一個音符,一組齒輪拆了開來,那就沒有效用可言,也沒有美感可言;但是把各色的綫編織起來,各種的音符結合幷和諧起來,各組機器零件齒輪裝配起來,你可以發現它們的結果是多麽的完美和調和!
今天我們所學的信心的功課乃是:“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後來必明白。”(約13章7節)——馬克特夫(Macduff)
在一千件試煉中,幷不是五百件是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乃是九百九十九件,加上一件,能叫愛神的人得益處。——莫勒(George
Muller)
《曠野的筵席》6月10日
「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弗2:6)
「坐」,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當我們在行走或站立的時候,我們兩條腿要支持我們全身的重量。然而,當我們坐下的時候,我們全身的重量,就移置在我們所坐的椅子上了。當我們行走或站立時,我們會逐漸感覺疲倦,但當我們坐下一會兒時,我們便覺得很舒適了。在行走或站立時,我們要耗費許多力量,但當我們一坐下,便立刻輕鬆了,因壓力不是落在我們的肌肉與筋腱上,而是落在我們本身以外的東西上。在屬靈的事上,也是如此。「坐」就是把我們全部的重量——我們的擔子,我們的自己,我們的前途和一切,都卸釋在主的身上。我們讓祂負責一切,而中止自己的負荷。
《竭誠為主》6月10日
第二步妙法
尋找就尋見。(路十一9)
[你們求也得不著,因為你們妄求。]你求的若是今生的事物,而不是從神來的就是妄求,就是出於實現自我的欲望。你愈是實現自我,就愈不會尋求神。[尋找就尋見。]去實行吧,聚精會神在尋找方面。你是全心尋求神,還是在受刺激痛楚之下,向神沒精打采地哀求?尋找,要專心,那你就尋見。
[你們一切乾渴的都當就近水來。]你是渴慕神,還是漠然不關心——只滿足於自己的經歷,以致對神再無所求?經歷是個通道,不是目的。要謹慎,不要把信心建築在經歷之上,那鏗然之聲必隨即響起,加以責難,因你無法把所找到的傳給別人,你只能叫他羡慕你所得著的。
[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要親近神。]叩門——那門是關閉的,叩的時候你會心驚膽戰。[潔淨你們的手]——稍為用力一點叩,就會發現自己的污穢。[潔淨你們的心]——這一層更加深切了;這是你很真誠逼切,什麼都肯做了。[要受苦]——你曾否因你內在的光景,在神面前受苦?這時你已沒有絲毫自憐了,只有一種因詫異而來的心碎,因發覺原來自己的本相是這樣的。[自卑]——叩神的門是一件卑躬屈膝的事——你要與那被釘十架的大盜同叩門。[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祈禱◆噢,主啊,但願我對你有更活潑的感應,而你的豐盛一直與我同在。
《靈命日糧》
6月10日
父母之愛
讀經: 哥林多前書13章
金句: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
喜劇演員漢尼.楊曼常說:「我有兩個很棒的孩子,五個孩子當中,能有兩個棒的就很不錯了!」
的確,父母對孩子長大後是否成才,多少都有些自身的看法。有些父母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很滿意;但有些父母,卻對孩子的決定表示不安、甚至失望。等孩子翅膀長硬、離開家後,父母該如何以積極的態度繼續關心他們呢?
哥林多前書13章就有很好的答案。很多人稱這一章是聖經中「愛的篇章」。保羅在此說,不論言語、知識、犧牲自我的服事,就算再大的恩賜,若是沒有愛,也算不得什麼(第1-3節)。一切行為,要能感動人,必須以愛為基礎。而愛的影響,也是綿延不絕。因為「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第4-8節)
儘管孩子長大後,不需要父母的意見;但他們仍看重父母的愛。所以不管孩子年齡大小,教養兒女,身教比言傳更重要。
求神憐憫,恩賜萬民;
基督做主,家庭幸福;
平安喜樂,來自天庭;
常相左右,日復一日。
基督之愛,永不止息。
《聖經研讀》6月10日
徒 5:33 公會的人聽見就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
徒 5:34 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在公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
徒 5:35 就對眾人說、以色列人哪、論到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辦理。
徒 5:36 從前丟大起來、自誇為大.附從他的人約有四百.他被殺後、附從他的全都散了、歸於無有。
徒 5:37 此後報名上冊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引誘些百姓跟從他、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徒 5:38 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罷.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
徒 5:39 若是出於 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 神了。
徒 5:40 公會的人聽從了他、便叫使徒來、把他們打了、又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
徒 5:41 他們離開公會、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
徒 5:42 他們就每日在殿裏、在家裏、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
使徒行傳第五章 教會的審判與教會的增長
﹙五﹚律法教師迦瑪列的警告 - 出於神的不能敗壞
1.
公會的人聽見就極其惱怒,想要殺他們
2.
但有一個法利賽人,名叫迦瑪列,是眾百姓所敬重的教法師(猶太人稱他為「拉比中的拉比」)
-在公會中站起來,吩咐人把使徒暫且帶到外面去
3.
就對眾人說:「以色列人哪,論到這些人,你們應當小心怎樣辦理
4.
從前杜達起來,自誇為大;附從他的人約有四百,他被殺後,附從他的全都散了,歸於無有
5.
此後,報名上冊的時候,又有加利利的猶大起來,引誘些百姓跟從他
-他也滅亡,附從他的人也都四散了
6.
現在,我勸你們不要管這些人,任憑他們吧!
7.
他們所謀的、所行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
-若是出於神,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神了。」
(迦瑪列代表法利賽人的信仰――相信萬物都在神的手中,但是人要對自己的行動負責。)
8.
公會的人聽從了他,便叫使徒來,把他們打了
-又吩咐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道,就把他們釋放了
﹙六﹚使徒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為主的名受辱
1.
他們離開公會,心裏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耶穌的名)受辱
(為耶穌的名受逼迫是有福的,榮耀的。這裡是在「患難中喜樂」的實例,是信徒在逼迫中的標誌。)
路 6:22 人為人子恨惡你們、拒絕你們、辱罵你們、棄掉你們的名、以為是惡、你們就有福了。23當那日你們要歡喜跳躍.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他們的祖宗待先知也是這樣。
彼前 4:16 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 神。
2.
他們就每日在殿裏、在家裏、不住的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
H320跟隨,跟隨
一 我今願跟隨耶穌,不論走何路;
或是平坦大路,或是崎嶇窄途;
既有救主親自相輔,我就不躊躇,
一路跟隨耶穌,直到進天府。
(副)跟隨!跟隨!我願跟隨耶穌!
不論我往何處,我必跟隨主!
跟隨!跟隨!我願跟隨耶穌!
不論領我何處,我必跟隨主!
二 我今願跟隨耶穌,不論在何處:
或在明媚樂土,或在死蔭幽谷;
既有救主親自照護,我就不感苦,
處處跟隨耶穌,直到末一步。
三 我今願跟隨耶穌,不論時何如:
或是陽光滿目或是黑雲密佈;
既有救主親自部署,我就無所顧,
時時跟隨耶穌,一直到天府。
此詩(《聖徒詩歌》320首)的作者是庫新弟兄。他出生于一八二三年年底的那一天,出生地是美國麻省的欣海(Hingham,Massachusetts。庫新自幼信主,青年時代受復興佈道影響,獻身傳道。一八七0年正當他四十七歲,服事主二十七年,成為一位活躍、成功的傳道人,他突然得病,健康逐漸惡化,以至癱瘓不良於行,嗓門失聲無法服事,迫使他從外面服事退下。而他的妻子也過世,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年。雖然主剝奪了他講道的工作,卻賜給他一把天上的金琴。他當時並不知道,仍舊問主:「為什麼?」主沒有回答他,只是在他掙扎中對他說:「將你自己再一次全然奉獻給我,用不用你是我的事,有沒有恩賜也是我的事,你先把你自己全然奉獻給我!」
詩人一生在講台上不知道講過多少次詩篇二十三篇,可是這一天,他自己真地「行經死蔭的幽谷」,但他也得著主的話說:「我必與你同在!」因此,他就順服主,將自己再一次奉獻給主,仍然願意跟隨主。八年以後,這次順服的經歷變成了他一首名詩的靈感,這首詩是庫新的自傳詩。當時他是帶著禱告的心寫的,盼望以後有人唱這首詩時,受感動將自己全然獻給主,一生跟隨祂。後來他說:「這首詩是一八七八年的作品,我渴望奉獻一切為主使用,因主曾為我捨命,所以我願將這一切獻在主的腳前。我沒有自己的打算,只想如何完成主的旨意。今後的生活只求榮耀主,本著這個思想,我用禱告來寫這首詩,盼望能有更多的人被領來歸主,並且奉獻一切為主。但這首詩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效果,也應歸功於羅瑞博士(Robert Lowry,1826-1899)所譜的曲子。的確,這首福音詩歌流傳廣泛得力於曲調的輕快易學。」
庫新一生一共寫了約有三百多首聖詩,但幾乎都是在他受到沈痛打擊之後寫的。艾幕林弟兄(E.K.Emurian),一位為他作過簡傳的聖詩學者說:“很可能寫詩的恩賜早已藏在他里面,但需要厲害的打擊才得以把它發掘出來,叫詩人自己和教會看見有這麽一個寶貝呢!
這首詩的調子是當代最負盛名的聖樂作曲家羅瑞弟兄譜上的。有天羅瑞讀到這首詩和庫新的見證時,大受感動,便主動為他的詩配譜。譜一配成後,這首詩便不脛而走,傳頌在神兒女之中。神也聽了庫新的禱告,叫這首詩成為多人的幫助,激勵人奉獻給主,並且跟主往前!羅瑞自幼愛好音樂,但以前沒有學習音樂,直到他四十一歲後才致力於福音詩的編寫,並自己作曲配和聲。有人問他:「你怎麼又能作詞又能作曲並能配和聲呢?」他回答說:「我也沒有什麼特別辦法。有時,音樂曲調在我心中出現,而詞句也隨著出來了,詞與曲就是配合得很好。我常常注意著自己的心境,無論是在家中,還是走在街上,我的頭腦就像一架常轉動的紡車,音樂從其中流了出來。」羅瑞還說:「我有時寧願寫一首讚美詩可以長久地留傳下來,並且影響很多的人,因為講道完畢,常常會被人遺忘。」現在證實了他的看法,他的講道當時最多有一千人聽,而他的讚美詩多年卻有幾萬、幾十萬人仍在唱頌。
H320 跟隨,跟隨 |
FOLLOW ON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