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6月18日
“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也要爲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至于歪脚,反得痊愈。”(來12章12-13節)
這是神激勵我們的話,叫我們挺起信心的手和禱告的腿來。我們的信心時常會疲憊,衰弱,疏懈;我們的禱告時常會失了能力和功效。
這節聖經真有能力,它似乎看出我們已經氣餒,已經膽怯了——一點極小的試煉就會使我們沮喪,使我們驚駭;我們就會繞道而行,不敢面對面去對抗;我們會選擇一條比較容易的路去走。
我們時常會用很多的方法去逃避試煉;當我們遇到了試我們爲難的環境,多少次我們總是用“我現在還沒有準備好”來推托,來閃避。啊!有多少需要我們犧牲的時候,需要我們順服的時候,需要奪取耶利哥的時候,需要勇氣去帶領失喪的靈魂的時候,需要禱告的時候,或者當我們的疾病神已經醫治了一半的時候,我們却繞道而行——揀選了別條路。
神說:“你們要把下垂的手……挺起來。”一直向大水走去,看啊,水便分開,紅海成了乾地,約旦河立起成壘:不要懼怕,神自會帶領你進入勝利的。
《曠野的筵席》6月18日
「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林後5:14)
為什麼神說我們要算自己是死的呢!因為我們是已經與主同死了。假使我口袋裏有兩塊錢,我當如何記在我的賬簿上呢?我可否寫一元九角五分,或二元五角呢?不,我一定要按著在我口袋裏的錢,正確的入賬,既不要多,也不要少。會計是計算事實,不是搬弄幻想。神不能叫我將那些不真實的事,記在我的賬簿上。如果我仍然是活生生的,祂斷不能叫我算自己是死的,因為對於以生作死這種精神熬煉的苦差,用「算」這個字是很不適合的。
神叫我們記賬,寫上:「我已經死了」。然後持守這事實。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個事實。當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時,我也在祂裏面同釘了。所以我算這是事實,並且算我自己向罪是死的,但在基督耶穌裏向神卻是活的。
《竭誠為主》 6月18日
不必籌算了,上路吧!
彼得就……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裏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太十四29-30)
風雖然大,浪雖然高,但彼得卻視若無睹。他並不怕波濤洶湧,因為他一心一意只知道主,而且因主在水面上走。過後,他發現到現實的環境,隨即就下沉了。何以主不使他在水底行走,像在水面上一樣呢?若不認識是主耶穌,兩者都不能行。
在某些事上,我們會毅然信靠神,稍後就姑息自己,便往下沉了。所以只要認清是主,就不必問他怎樣處理環境。現實本來就是如此,你一旦注目其上,就被它支配,看不見耶穌了。神就會責備你說:[為什麼疑惑呢?]不管現實環境怎樣,總要認識耶穌,保持對他完全的信賴。
神的話一發出,只要你有一刻的遲疑,就完了。切勿說:[唔,他到底有沒有說過呢?]這時要立即孤注一擲,把一切投在他身上。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說話,但只要稍微認識他,就該不顧一切地投上。只有捨棄一切,你才會認出他來。只有當你不顧一切時,才更清楚認出他的聲音。
祈禱◆主啊,求你在這天,讓那使我們在你的事奉中軟弱下來的自我意識永遠消失,使我們所認知的,就只有耶穌。
《靈命日糧》 6月18日
友誼之邀
讀經: 約翰福音15章9-17節
金句: 「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約翰福音15章15節)
從小到大,家裏的牆壁總是掛滿了飾板。我清晰地記得有一塊牌匾上寫著詩句:
朋友就如好瓜;讓我告你為啥?
你得百裡挑一,才能夠找到他。
我們很多人對此都深有同感,要找到好的朋友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在想, 神想到我們的時候,是否也有同感呢?在舊約所有的人物中,有一個人被 神稱作朋友。在以賽亞書41章8節, 神說他揀選雅各,因為他是”我的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這個揀選的條件實在嚴格. 所以你可以想像, 當耶穌說” 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 我乃稱你們為朋友」(約翰福音15章15節)時,門徒是何等驚訝。
更棒的是,他這話也是對我們說的。那麼,要怎麼樣才能與耶穌作朋友呢?首先要委身。耶穌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14節)。然後是溝通,耶穌應許我們,凡他從父那裏聽來的話,他都會告訴我們(15節),然而你在聽嗎?作他的朋友,我們就要開始結果子(16節),效倣耶穌,就是在我們的態度和行為中彰顯他的榮耀,從而有分於他的性情(哥林多後書3章18節)。
耶穌給予你作為他朋友的特權。你是他的朋友嗎?JS
耶穌是我親愛朋友,
背負我罪擔我憂,
何等權利能將萬事,
帶到主恩座前求!
與 神交友是基督徒的特權。
《聖經研讀》6月18日
徒 9:31 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徒 9:32 彼得周流四方的時候、也到了居住呂大的聖徒那裏。
徒 9:33 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癱瘓、在褥子上臥八年。
徒 9:34 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
徒 9:35 凡住呂大和沙崙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服主。
徒 9:36 在約帕有一個女徒、名叫大比大、繙希利尼話、就是多加.〔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他廣行善事、多施賙濟。
徒 9:37 當時、他患病而死.有人把他洗了、停在樓上。
徒 9:38 呂大原與約帕相近.門徒聽見彼得在那裏、就打發兩個人去見他、央求他說、快到我們那裏去、不要耽延。
徒 9:39 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他們同在時、所做的裏衣外衣給他看。
徒 9:40 彼得叫他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他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
徒 9:41 彼得伸手扶他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給他們。
徒 9:42 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
徒 9:43 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裏、住了多日。
使徒行傳第九章 神揀選的器皿 - 保羅
三、彼得傳福音之神蹟奇事 (9:32-43)
﹙一﹚在呂大癱瘓者得醫治
1.
彼得周流四方的時候,也到了居住呂大(舊約的羅德)的聖徒那裏
2.
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癱瘓,在褥子上躺臥八年
3.
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
太 9:6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
4.
凡住呂大和沙崙(地中海沿岸的平原)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服主
(福音不僅是能聽見,並且也能夠「看見」;我們身上應當有一些特點,叫別人也能看見了,「就歸服主」。)
﹙二﹚在約帕死人得復活
1.
在約帕有一個女徒,名叫大比大,翻希臘話就是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
-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
2.
當時,他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按猶太人的習俗,死人埋葬前須洗身),停在樓上
3.
呂大原與約帕相近;門徒聽見彼得在那裏,就打發兩人去見他
-央求他說:「快到我們那裏去,不要耽延。」
4.
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
-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做的裏衣外衣(代表多加在世時的工作)給他看
5.
彼得叫他們都出去(可5:40),就跪下禱告,轉身對死人說:「大比大,起來!」
-他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
(禱告乃是彼得說話有能力的秘訣。在我們「轉身」對人說話以前,必須先「跪下禱告」。)
6.
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分別為聖歸於神的人)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給他們
7.
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
8.
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裏住了多日
(製皮在猶太儀節上是不潔的工作,彼得住在硝皮匠的家裡,顯示他已擺脫了猶太宗教上的一些禁忌。)
H408時時刻刻
一 基督同死,祂死算我死;與基督同起,我有祂生命;
與基督同升,我超過此世;我時時刻刻歸於祂的名。
(副)我時時刻刻蒙祂愛保守,
我時時刻刻從祂得生命;
我時時刻刻在祂前等候,
我時時刻刻歸於祂的名。
二 沒有一試煉,祂是不同在,沒有一重擔,祂是不與共,
沒有一痛苦,祂是不同背,我時時刻刻在祂眷顧中。
三 沒有一寂寞,沒有一感傷,沒有一歎息,沒有一鬱悶,
沒有一艱難—因在寶座上,祂時時刻刻思念祂的人。
四 沒有一軟弱,祂不曾扶肋,沒有一疾病,祂不能醫治;
時時刻刻,無論是樂是苦,耶穌我救主,與我同行止。
本詩的作者為大佈道家惠特爾(Daniel Whittle,1840~1901),因為另一位詩人所作「我每時刻需你I Need Thee Every
Hour」這首詩歌的緣故,引發的靈感,寫出了這一首出名的詩歌,其過程饒有趣味。
原來當一八九三年,在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場舉行基督教大會時,所唱的正是這首「我每時刻需你」。當時大佈道家惠特爾(Daniel Whittle,1840~1901)也在場,有人向他批評本首詩說:「我們應當時時刻刻 (moment by moment)需要主,而不是每隔一小時(every hour)纔需要主。」惠氏雖覺得本首詩的原意就是「隨時」需要主,不過,若能用moment by moment來作另一首詩歌,表示我們分秒需要主,時刻需要主,倒也不錯。於是,他就當場集中注意力,寫出了一首「時時刻刻與主同活」的著名奮興詩歌(《聖徒詩歌》第408首)。
H408 時時刻刻 |
MOMENT BY MOMENT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