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6月29日
“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民13章33節)
是的,他們看見了亞衲族人,但是迦勒和約書亞所看見的只是神!疑懼的說:“我們不能上去。”(31節)相信的却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罷,我們足能得勝。”(30節)
在屬靈的意義上,亞衲族人是代表艱難;無論在什麽地方,我們都能够看見有亞衲族人在高視闊步。在我們的家庭裏,在我們的教會裏,在我們的社會生活裏,在我們自己的心裏都有;我們必須戰勝他們,否則他們就會像以色列人所說的迦南地的亞衲族一樣“吞吃”我們(32節)。
有信心的敢說:“他們是我們的食物;我們可以吞吃他們。吞吃了他們以後,我們會變的更强壯了。”
事實是如此:除非我們有戰勝的信心,否則便會被他們吞吃。讓我們有迦勒和約書亞的信心來專心仰望神,神必定會顧念我們一切的困難。
只在我們忠順的時候,才會遇見亞衲族人。我們看見:當以色列人預備前進的時候,才有亞衲族人出現;當他們轉回往曠野去的時候,就沒有了。
神的親愛的受苦的孩子啊,只要肯你信靠,堅持,不允許仇敵來克服你,你是不能失敗的。------Tract
《曠野的筵席》6月29日
「住在至高者隱密處的,必住在全能者的蔭下。」(詩91:1)
試探的目的,常是要引誘我們去做一些事情。在中日戰爭的初期(指抗戰時期),我方損失許多坦克車,因此無法抵禦日軍的武器,後來我方想出如下的一個智謀:一位在埋伏中的狙擊手,向著日本坦克發射一彈,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再射第二彈,跟著一段更長的寂靜後才加添一彈,這樣的冷落射擊,會使坦克車手不堪其擾而探頭外望,企圖找出槍聲的來源。就在這一剎那,另一響瞄準的槍彈發射出去,立即把他的生命結束了。坦克車手只要留在車的護蓋下,他是絕對安全的。但那斷續槍聲的試探,就是要引誘他伸出頭面,而失去保障。撒但的試探,也同樣是要引誘我們去暴露自己。它十分明瞭只要我們一踏出我們的隱密處,離開了基督的遮護,並靠著自己而行動時,它已經是奏凱得勝了。
《竭誠為主》
6月29日
操練的方向
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來丟掉。寧可失去百體中的一體,不叫全身下入地獄。(太五30)
耶穌並沒有叫人把手砍掉,他只是說:[若你右手阻礙你與我同行,就把它砍下來。]有許多事本來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你若要專心跟從神,就不能去做了。右手是你最有用的東西,但耶穌說如果它阻礙你跟從他,就把它砍掉。這種鍛煉的方法,是人類空前最嚴厲的。
神藉著重生改變了一個人,那生命起初的特徵就是殘廢。你有許多事不敢做了,而那些事在你眼中,在認識你的世界眼中,是等於你的右手或眼睛那樣重要。不屬靈的人就會說:[這件事有何不妥?你真是太古怪了!]有史以來,從沒有一個聖徒開始的時候,不是從無手無足的殘缺中起步的。可是,寧可被神視為美好而帶著殘廢進入永生,勝過在人眼中看為美麗,在神卻視為殘廢。重生初期,有許多事情是耶穌藉著殘廢禁止你做的;雖然別人作這些事或許完全沒有問題,你卻不可作。但得小心;不可以用你所受的限制去批評別人。
生命的開始是殘廢的,但在第四十八節中,耶穌卻展開了一幅豐盛生命的圖畫——[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祈禱◆主啊!願你今天帶領我進入你更多恩慈和奇妙的作為中。願你那滿有恩典和能力的慈手,今天覆庇我。
《靈命日糧》 6月29日
真正認罪
讀經: 詩篇51篇1-13節
金句: 「我是在罪孽裏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篇5節)
我一向酷愛椰子!記得在二年級時,度過疲憊的一天後,我發現一袋刨好的椰絲放在櫥櫃上,於是便狼吞虎嚥地把全部吃光。後來母親走進了廚房,你猜她想幹什麼?她要烤椰子蛋糕。我聽到母親在喊:「誰把椰絲吃掉了?!」
我知道自己有麻煩了,但我的逃脫計畫非常簡單,那就是快捷又便當的謊言:「不是我!」
她繼續問我的姐妹們,她們相繼否認後,我們都聽到了熟悉的一句話:「好吧,等爸爸回家就知道了!」我的逃脫計畫註定要失敗,就在傍晚來臨時,我老實地承認了自己做的事。
無須人教,我就會說謊,就如詩人大衛所說:「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詩篇51篇5節)。但在罪惡當中,大衛知道何去何從──就是到滿有憐憫的 神那裡,讓他洗淨我們的罪(1-2節)。
當我們明白自己一生會不斷犯罪時,這個認知提醒我們,我們一生都需要 神的同在,需要他話語的能力來保守我們,讓我們能靈命清醒、分辨是非。他耐心等候我們承認自己的過失,從而接受他為我們準備的赦罪及潔淨之恩。
不要忘了,要得嘗 神的憐憫,必須要真誠認罪。JS
脫離失敗虧損和羞恥,
耶穌我來!耶穌我來!
進入自由光明與喜樂,
耶穌我來!耶穌我來!
趕快認罪,品嘗認罪的喜樂吧!
《聖經研讀》6月29日
徒 15:31 眾人念了、因為信上安慰的話、就歡喜了。
徒 15:32 猶大和西拉也是先知、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
徒 15:33 住了些日子、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的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裏去。〔有古卷在此有〕
徒 15:34 〔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裏〕
徒 15:35 但保羅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
徒 15:36 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
徒 15:37 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徒 15:38 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
徒 15:39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
徒 15:40 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
徒 15:41 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
徒 16:1 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裏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利尼人。
徒 16:2 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
徒 16:3 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利尼人、就給他行了割禮。
徒 16:4 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
徒 16:5 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徒 16:6 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西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
徒 16:7 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
徒 16:8 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
徒 16:9 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
徒 16:10 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 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
徒 16:11 於是從特羅亞開船、一直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亞波利。
徒 16:12 從那裏來到腓立比、就是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我們在這城裏住了幾天。
徒 16:13 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裏有一個禱告的地方、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
徒 16:14 有一個賣紫色布疋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 神.他聽見了、主就開導他的心、叫他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
徒 16:15 他和他一家既領了洗、便求我們說、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或作你們若以為我是忠心事主的〕請到我家裏來住.於是強留我們。
徒 16:16 後來、我們往那禱告的地方去.有一個使女迎著面來、他被巫鬼所附、用法術、叫他主人們大得財利。
徒 16:17 他跟隨保羅和我們、喊著說、這些人是至高 神的僕人、對你們傳說救人的道。
徒 16:18 他一連多日這樣喊叫、保羅就心中厭煩、轉身對那鬼說、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他身上出來.那鬼當時就出來了。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 聖靈的交通與掌權
三、事奉方向的分歧(15:32-41)
﹙一﹚勸勉堅固與傳主的道
1.
猶大和西拉也是先知(為神說話的人),就用許多話勸勉弟兄,堅固他們
2.
住了些日子,弟兄們打發他們平平安安的回到差遣他們的人那裏去
-〔惟有西拉定意仍住在那裏。〕(西拉原是耶路撒冷教會的領袖, 日後成為保羅的同工)
3.
但保羅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許多別人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
﹙二﹚保羅和巴拿巴為馬可分開
1.
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
2.
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徒13:13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
-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做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
3.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塞浦路斯)去;
提後 4:11獨有路加在我這裏。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
﹙三﹚保羅第二次行程開始
1.
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在行傳中往後只是記載保羅的行蹤)
2.
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保羅第二次的傳道旅程從安提阿開始走遍這兩省),堅固眾教會
使徒行傳第十六章
內容綱要:
聖靈得人
一、保羅第二次行程開始 - 得著同工與建立腓立比教會 (16:1-18)
﹙一﹚得著提摩太成為美好同工與繼承人
1.
保羅來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裏有一個門徒,名叫提摩太
-是信主之猶太婦人的兒子,他父親卻是希利尼人(根據猶太人的規條,母親是猶太人即算是猶太人)
提後 1:5 想到你心裏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裏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裏。
2.
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稱讚他(提摩太不但弟兄們為他作見證,日後且成了保羅最親密的同工)
3. 保羅要帶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猶太人都知道他父親是希利尼人,就給他行了割禮
林前 9:20 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雖不在律法以下、還是作律法以下的人、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
加 6:15 受割禮不受割禮、都無關緊要、要緊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4.
他們經過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長老所定的條規交給門徒遵守
-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這四項禁戒有助於猶太人和外邦人信徒之間和諧相處)
徒 15:29 就是禁戒祭偶像的物、和血、並勒死的牲畜、和姦淫.這幾件你們若能自己禁戒不犯、就好了。
﹙二﹚聖靈在消極方面的攔阻 –禁止與不許
1.
聖靈既然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講道,他們就經過弗呂家、加拉太一帶地方
2.
到了每西亞的邊界,他們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穌的靈卻不許
3.
他們就越過每西亞,下到特羅亞去(他們是由東邊來,如今既不可往南邊與北邊,故只有向西直行)
(「聖靈既然禁止」,「耶穌的靈卻不許」,這是第一次說明聖靈和復活的耶穌成一流的工作。聖靈就是「那得著了榮耀之耶穌的靈」,從主復活升天後,祂就開始執行建造教會,就是基督身體的偉大的工作。)
﹙三﹚聖靈在積極方面的引領 – 馬其頓人的異象
1. 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異象乃是神指引人的方法之一)
2. 有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求他說:「請你過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馬其頓在歐洲希臘的南部)
3.
保羅既看見這異象,我們隨即想要往馬其頓去,以為神召我們傳福音給那裏的人聽
-於是從特羅亞開船,一直行(順風而行)到撒摩特喇,第二天到了尼亞波利
(跟隨主就是得了異象異夢也必須與聖經的話和我們裏面恩膏的教訓,以及環境上的安排合得起來才行。)
4.
從那裏來到腓立比,就是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也是羅馬的駐防城。我們在這城裏住了幾天
(腓立比教會是保羅心中所最喜愛的教會,是在聖靈掌權中開始的,後來保羅寫腓立比書是提「喜樂」最多的地方。保羅往各處教會去事奉,從不接受他們的饋贈,就要使人白白的得著救恩,寧可自己做最勞苦的粗工織帳棚來養活自己和同人的需用。只有對腓立比教會不同,保羅不僅接受他們的奉獻,而且是那樣喜樂的接受。)
﹙四﹚腓立比第一家得救的人
1.
當安息日,我們出城門,到了河邊,知道那裏有一個禱告的地方
-我們就坐下對那聚會的婦女講道(保羅傳道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
2.
有一個賣紫色布疋(富人所穿)的婦人,名叫呂底亞,是推雅推喇城的人,素來敬拜神
-他聽見了,主就開導她的心,叫她留心聽保羅所講的話
3.
她和她一家既領了洗(神的救恩是以家為單位的),便求我們說:
-「你們若以為我是真信主的〔你們若以為我是忠心事主的〕,請到我家裏來住」;於是強留我們
(呂底亞是保羅在腓立比所結的第一個果子,也就是在全歐洲所結的第一個果子。救恩臨到她的一家。)
﹙五﹚奉耶穌基督的名趕鬼
1.
後來,我們往那禱告的地方去。有一個使女迎著面來
-他被巫鬼所附,用法術,叫她主人們大得財利
2.
他跟隨保羅和我們,喊著說:「這些人是至高神的僕人,對你們傳說救人的道。」
(這話表面上是正確且有助益,但實際上卻使人正邪不分、神鬼混淆,誤以為她也是為至高神效力;但保羅知道的更清楚,不接受鬼魔的見證。)
3.
她一連多日這樣喊叫,保羅就心中厭煩,轉身對那鬼說:
-「我奉耶穌基督的名,吩咐你從她身上出來!」那鬼當時就出來了
H596傳揚好信息
一 教會趕快遵命出去普天下,通知他們神是如何慈愛;
使之深曉神已成功祂救法,並不願意一人滅亡悲哀。
(副)傳揚好信息,和平福音!
傳揚主耶穌,已經救贖罪人。
二 請看,何止千萬的人在罪中,受了捆綁,一直事奉鬼魔,
無人前去通知:救贖已成功,救主已經得勝,死而復活。
三 主能救人脫離罪惡的捆綁,亞當種類,因祂捨命結束;
我們應當不畏赴火與蹈湯,免得攔阻一人來信耶穌。
四 世界各民、各國、各方、並各人,我們都當前往傳揚恩典,
叫人知道神是如何成肉身,受死在地,使人永生在天。
五 不該攔阻兒女獻身往邊荒,應當奉獻財物幫助福音,
並且禱告,求神賜福並推廣;你的犧牲,主必記念在心。
六 應當記得,救主已將快再臨,機會一過,就難再盡本分;
只怕有人,是因你我不熱心,不能得救,也不能進天城。
本詩作者湯舜(Mary Ann Thomson,1834~923)英國人,父親是牧師。 她婚後在美國賓州費城定居,任職于圖書館。1868年,她的女兒佩蒂得了傷寒,發燒臥病在床,她在旁照料。
那天下午,她為佩蒂講解耶穌的故事,佩蒂問她為什麼許多孩子都不曉得耶穌?她告訴佩蒂,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這好消息和耶穌的愛。佩蒂問:「那麼他們生病時向誰禱告呢?」「如果他們不認識耶穌和神,就無法禱告,也無聖經可讀。」小女孩聽了,思索了片刻,然後說:「沒有神可祈求,沒有聖經可讀,那生病時該怎麼辦?多可怕呀!我長大了,要去海外傳道,告訴孩子們,愛耶穌多可貴。我要告訴他們,生病時,耶穌會差天使站在他們床旁,直到康復;耶穌是世上的光,他們就不再怕黑暗了。」湯舜聽後很受感動。
她走到隔室為佩蒂彈奏聖詩使她入眠。 當她彈奏「如有所聞歌」(Hark, Hark, My Soul)時,她一連唱了幾節,她告訴佩蒂,這是她心愛的曲調,佩蒂說,她也喜歡聽這曲調,請她多彈幾遍。湯舜一直彈到女兒睡著,她心中惦記著和女兒剛才的一席話,於是就按此曲調,在女兒床旁,寫下了六節歌詞。其中第四節,她向神表達,如女兒蒙醫治,她甘心獻她為主所用。 她的丈夫聽了這首詩歌後說:「這是一首優美的海外宣道詩歌,即使佩蒂自己不能前去的話,這首因她感動而作的詩,也將感動他人去傳揚那喜樂的信息。」過了三年,湯舜才加上了副歌。
八年後,在英國有二位音樂家在作曲家華虛(James Walch, 1837-1901)家中聚首。華虛拿出新作的曲譜彈給他們聽,他想將此曲調作「如有所聞歌」的另一配曲。他的朋友說,該歌已有譜,這是一首極好的曲調,作為後補太可惜,它應與一首第一流的聖詩相配才不屈沒。華虛說:「那我祗有等天上的嗎哪降下來了。」這個嗎哪沒有直接降在華虛的衣兜中,而是有一本聖詩集的編輯將華虛的曲譜取代了湯舜原用的司馬忒(HenrySmart)曲調。湯舜和華虛從未會面,但當牧師告訴她有此新譜時,她很感激能有一首令人振奮的曲調。 這首詩歌被認為十九世紀最優美的聖詩之一。
H596 傳揚好信息 |
PUBLISH GLAD TIDINGS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