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
3月01日
“明日早晨,你要預備好了,上…山,在山頂上站在我面前。誰也不可和你一同上去”(出埃及記三十四章2-3節)。
在基督人的生命中,晨更是非常重要的。每天早晨我們必須先見神的面,然後再見人和世界。
我們不能盼望得勝,如果一天的開始是憑我們自己的力量的。在工作之前,必須在讀經中,禱告中,或靜默中,先和神有交通。切勿先見別人,甚至自己的家人,直等到我們先接見了我們生命中至大至尊的貴客耶穌基督。
單獨去見他。天天按時去見他。帶著聖經去見他;把我們一天中要作的事都帶到他面前去,我們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力量和指示。
許多爲神做大事業的信徒,都是一早就跪在神面前的。
亨利馬太(Henry Matthew)每天早晨四點鐘就在他的書房裏讀經,禱告了;到八點鐘出來用早餐。早餐後,舉行家庭晨禱;完畢後,又到密室中去和神親近,直到午時;午餐後,他又回到書房裏去讀屬靈的書籍,或寫作,直到四點鐘;其餘的時間,去探望朋友。——選
《曠野的筵席》
3月1日
「祂在耶和華面前生長如嫩芽,如根出於乾地。」(賽53:2)
一棵植物是從根獲得營養的,這根也成為輸送生命的通道。如果沒有根的組織,植物是不能生存的。它若有根,雖在最惡劣的環境下,也可能掙紮得生。以賽亞的話給我們看見,主耶穌自己並不是從外面的環境去獲得生命和能力。我們也該是這樣。如其必需,我們也要能夠在沒有主裏弟兄們的支持中生活。但即使周圍是弟兄,我們也只是與他們一同生活,而不是靠他們生活。我們生活的秘密源頭只是神自己。
但「如根出於乾地」這句話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那就是說沒有任何出乎環境的東西能夠毀壞我們。地上的乾旱不能使神的嫩芽枯萎。就是在最貧瘠,甚至有敵意的惡劣環境中,神的兒女都具有充分的裝備而成為「得勝有餘」。(羅8:37)他們的生命乃是基督自己。
《竭誠為主》 3月1日
毫不放鬆的問話
你愛我麼?(約二十一17)
彼得這時不再宣告什麼了(參太二十六33-35)。人天然的性情總喜歡揚聲宣告;但當耶穌基督的問話一針見血時,才顯露那人愛的品質。彼得對耶穌的愛,是人本性中愛一個好人的那種愛。那是屬於性情裏的愛,這也許會深入人的個性裏,但並不觸及人的內裏。真愛是從不宣告什麼。耶穌說:[凡在人面前認我的。]承認他的愛不單憑口裏所說的話,也憑所行的一切。
除非主的話刺破我們的假面具,否則神的話根本進不到我們裏面。神的話刺傷比罪的刺傷更厲害因為罪使感覺遲鈍。但主的話卻加強我們的感覺,以致他的刺傷,比任何我們所能意想到的刺傷更痛。這痛不單是一般性的,而是更深入的,對準人內心的。主的話刺透我們,將靈與魂分開,再無虛假可以存留。對主的問話,我們不能用感情來敷衍。主直接對你說話時,你不能只說好話,否則那痛就太厲害了。刺痛使任何事物都不再算一回事了。主的話在他兒女身上的刺痛,是不會有錯的;刺痛的地方,正是啟示的重要開端。
祈禱◆噢,主啊,願你在今早驅散一切雲霧,願晴朗、猛烈和滿有生氣的陽光普照大地。
《靈命日糧》 3月1日
黑暗中的百靈鳥
讀經:
路加福音1章67-80節
金句:
「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路加福音1章78節)
在天將破曉之際,人們常會聽見鳥兒以歌聲來迎接黎明,雖黑暗籠罩,我們卻知道朝陽閃耀的光芒即將出現。
芬妮‧考絲貝(Fanny
Crosby)被稱為「黑暗中的百靈鳥」。她雖然從嬰孩時期就已失明,卻寫下許多充滿啟示的詩歌,讓人能想像將來與主相會的情景。芬妮在早年曾在夢中看見天堂的榮耀,而這景象後來也出現在她許多詩歌中。芬妮在有生之年寫下至少8000首詩歌,如「對我述說耶穌故事」、「榮耀歸於真神」等,到今日依然是膾炙人口的詩歌。
在撒迦利亞期待彌賽亞降臨,向神發出讚美時,他也在期待一個屬靈的「日出」。他引用瑪拉基書4章2節的話說:「清晨的日光從高天臨到我們,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蔭裏的人」(路加福音1章78-79節)。他這段話所指的,就是彌賽亞降世,為我們的罪死,接著復活、升天,且應許有一日要再來接我們。
你是否感到正身處在黑暗籠罩、令人困惑不安的環境中?儘管如此,你還是可以高聲讚美神,因祂要讓你與祂兒子永遠同在。芬妮最喜愛的詩歌──「有福的確據」,其中的歌詞也激勵著我們,要盼望與基督在榮耀中相會的那一日。HDF
有福的確據,耶穌屬我,
我今得先嘗天堂的榮耀!
為父神後嗣,已得救贖,
從聖靈得生,寶血洗淨。Crosby
那一日,基督徒地上的悲傷將成為天堂的榮耀。
《聖經研讀》3月1日
可 10:23 耶穌周圍一看、對門徒說、有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可 10:24 門徒希奇他的話。耶穌又對他們說、小子、倚靠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
可 10:25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
可 10:26 門徒就分外希奇、對他說、這樣誰能得救呢。
可 10:27 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 神卻不然.因為 神凡事都能。
可 10:28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
可 10:29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
可 10:30 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
可 10:31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
可 10:32 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穌在前頭走、門徒就希奇、跟從的人也害怕.耶穌又叫過十二個門徒來、把自己將要遭遇的事、告訴他們說、
可 10:33 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交給外邦人。
可 10:34 他們要戲弄他、吐唾沫在他臉上、鞭打他、殺害他.過了三天、他要復活。
可 10:35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進前來、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無論求你甚麼、願你給我們作。
可 10:36 耶穌說、要我給你們作甚麼。
可 10:37 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裏、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
可 10:38 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麼.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麼。
可 10:39 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
可 10:40 只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豫備的、就賜給誰。
可 10:41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
可 10:42 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
可 10:43 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
可 10:44 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可 10:45 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
可 10:46 到了耶利哥.耶穌同門徒並許多人出耶利哥的時候、有一個討飯的瞎子、是底買的兒子巴底買、坐在路旁。
可 10:47 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却的子孫耶穌阿、可憐我罷。
可 10:48 有許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却的子孫哪、可憐我罷。
可 10:49 耶穌就站住、說、叫過他來.他們就叫那瞎子、對他說、放心、起來、他叫你喇。
可 10:50 瞎子就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裏。
可 10:51 耶穌說、要我為你作甚麼。瞎子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拉波尼就是夫子〕
可 10:52 耶穌說、你去罷.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
(這裏的「進神的國」並不就等於「承受永生」,乃是指著信徒必須在今世活出神國的實際,當主再來時,才能得著國度的榮耀說的。太
11:12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耶路撒冷有一個門就稱作「針眼門」,是很矮小只可容「人」進出。讓駱駝穿過鍼的眼,確實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但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腓 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撇下一切是人作不到的,但我們因信得了主耶穌那復活的生命,我們就能作得到,且是歡喜的作。)
(在教會中為大,並不是要操權管束別人,乃是服事、照顧、成全、牧養別人。)
(「大衛的子孫」這是猶太人對彌賽亞的稱呼,瞎子認識耶穌是基督而呼求。)
(這個瞎子原來「坐在路旁」,現在眼睛一得開,就在路上跟隨主。)
H009 快樂,快樂,我們敬拜
一 快樂,快樂,我們敬拜榮耀之主愛之神;
心如花開,到主面前,主如旭日,我歡迎。
苦意愁雲,懇求消化;疑惑黑蔭求散盡;
永恆快樂,求主賞賜,旭日光華滿我心。
二 主是不斷讚美中心,主所造物都歡欣;
群星、天使,團聚謳歌,天地反映主光明。
高山、幽谷,沃野、森林,草場積翠、波如鏡,
清歌小鳥,輕注流泉,喚起我們頌主心。
三 永遠賜福,永受尊榮,永遠赦免,永施恩,
生之快樂,活水源頭,歡樂安息海般深!
主是父親,基督是兄,愛中生活皆主民:
求教我們怎樣相愛,同享神聖大歡欣。
四 晨星引起偉大歌聲,奉勸萬民來響應;
父的慈愛統治我們,基督大愛繫羊群。
我們前進,歌唱不停,面對爭戰忠勇軍:
得勝生涯,凱歌聲裏,歡樂向神獻眾心。
詩人戴古(Henry V Dyke 1852-1933)曾任大學教授和美國大使,也是一位傳道人。此詩內容快樂活潑,充滿樂觀的態度,對神充滿信心和歌頌。
這首被稱為最快樂的聖詩的作者是范戴克(Henry van Dyke, 1852-1933)。他出生在美國賓州的德國城,是一位卓越的長老會的牧師,也是大學教授。威爾遜總統曾派他出任荷蘭及盧森堡大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曾任美國海軍軍中牧師。他著作眾多且暢銷,如「第四博土」(The
Other Wise Man),「傷心的牧人」(The Sad Shepherd),散文,詩集及靈修書籍等。
1907年,他應邀在威廉斯大學演講,當地的青翠山巒,引起了他的遐思而寫了這首詩,贈送給威廉斯大學校長,並說必須要譜以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第九交響曲主題,最後樂章的大合唱「歡樂頌」(Hymn
of Joy)來唱。第九交響曲是貝多芬最後的一首交響曲,也被認為他最偉大的創作,他前後花了六年時間,完成於1823年。1824年公開演出時,他已全聾,但仍親自指揮樂隊,演畢時他聽不到如雷的掌聲,直到一位隊員扶他轉身,他才看到成千的聽眾站立,揮手帕向他致敬。
戴克說他寫這首詩是表達對神的偉大創造的敬意。
第一節:以快樂的心來崇拜,驅散人間的愁苦煩惱。
第二節:諸天萬物,述說祂的榮耀。
第三節:主內一家,信徒友愛相親。
第四節:天父統治,信徒凱歌前行。
目前本詩歌所用的曲調,是取用英國作曲家賀愛德(Edward Hodges,1796-1867)的改編。
H009 快樂,快樂,我們敬拜 |
JOYFUL, JOYFUL, WE
ADORE THEE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