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  320

“似乎憂愁,却是常常快樂的” (哥林多後書六章10節。)

  主張苦行主義者,連流泪也在禁止之列;基督徒却不然。許多時候,我們憂悶得發昏;當剪毛的剪刀碰在顫抖的肉上時,當仇敵的欺侮達到頂點時,當我們的心幾乎碎裂時,最自然我們巴不得尋找機會痛哭一場,釋出胸中的憂愁。但是還有一個比痛哭更好的方法。
  航海者知道甘泉是在苦且鹹的海水中找到的;旅行家知道阿爾卑斯山最美麗的花,是生在最荒僻,最崎嶇的山路上的;屬靈人知道最寶貴的詩篇是在最痛苦的時候寫成的。
  所以讓我們在黑暗中讚美神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試煉越深,願我們的歌聲越高。親愛的,你有沒有學會這個功課呢?我們不只要忍受神的旨意,揀選神的旨意,遵行神的旨意,幷且要用讚美來歡迎神的旨意。——譯自《火中的試驗》(Tried as by Fire)

 

 

《曠野的筵席》  320

「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3-4

    「隨從聖靈是什麼意思呢?」這意思有兩方面:第一,這不是苦工,而只是一種行走而已。讚美神,當我隨從肉體去討神的喜悅時,我所招致的重擔和徒勞,現在轉變成為對「照著祂在我裏面運行的大能」(西1:29)的信靠,是一種甯靜並安舒的信靠。這解釋了為什麼保羅在加拉太書中,將肉體的事和聖靈的果子,作了 一個明顯的比較。

    第二,「隨從」就是跟隨的意思。這裏所暗示的乃是順從。聖靈豈不是在引導我們嗎?所以隨從聖靈,就是在凡事上順服聖靈。從此以後,我們生活的主動權必須屬於祂。有一件事,是隨從聖靈的人所不能做的,那就是:他不能走在聖靈的前頭。

 

 

《竭誠為主》  320

與神為友

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十八17

    與神為友的快樂。這一章說出與神真正為友的快樂,較之祈禱時偶爾感到他同在是大有不同。若與神親密到一個地步,不需要求他向你指示他的心意。這樣,你的信心生活就進入成長的階段了。與神的關係正常,生命就自由快樂;你就是神的旨意,你一切憑理智所作出的決定,就是他在你身上的旨意,除非他有特別的攔阻。你與神有美好愉快的友誼,便可以決定一切事情,因為就是決定錯了,他總會阻止;他一阻止,就該立刻停止。

    與神為友的困難。亞伯拉罕為什麼停止了禱告?他與神的關係還未夠親密,所以在神未答應他的要求之前,便不敢前進。這時他與神的關係,仍有待改進。我們禱告時,若突然中止,說:[唔,我不敢肯定,這也許不是神的旨意。]這樣,你還有另一些階段要經歷。我們認識神還未及耶穌的深切,也未達到他要我們應有的認識——[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試想想你最後禱告的事是什麼?是專注於自己的需求呢?還是神自己?是堅持要得一些聖靈的恩賜?還是要見神的面?[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所以,祈求的目的是使你更認識神。[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裏所求的賜給你。]不住的禱告,使對神有更完全的認識。

祈禱◆噢,主啊,[願 祢晝夜看顧這殿。]願祢保守和護衛它,遠離所有與祢心意相違的東西,並且使我們每一個都成為祢內心深處所切望的人。

 

 

 

靈命日糧 320

誰遞這杯?

讀經: 馬太福音2636-46

金句: 「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翰福音1811節)

    在生命中,你曾有過不得不面對痛苦和失落的時刻嗎?在那一刻,你不得不去品嘗那苦杯,你是否想躲開和迴避呢?你也許會問:「在此光景中有 神嗎?」如果是這樣,就想想耶穌在黑暗和痛苦中的經歷,以及祂在被賣的那一夜所做的榜樣。

    我們不要忘了,耶穌是神,也是人,有完全的神性和人性。因此,在面對十字架的酷刑,要以無罪之軀擔當世人罪惡時,祂也不禁卻步。更糟的是,當想到被天父離棄,更令祂戰慄:「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馬太福音2639節)。然而祂隨後信靠、順服地說:「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翰福音1811節)祂知道拿杯遞到祂嘴邊喝的手不是猶大的手,不是該亞法的手,也不是彼拉多的手,而是祂慈愛天父的手,為要拯救我們失喪的人。

    這愛的奧秘無法理解,我們讓自己站在加略山上,相信那遞給我們喝的任何杯,都出自擁有無比大愛和智慧的天父。我們的祈求就是信靠順服,因為我們相信,哪怕是人生最苦的杯,它都是在天父的手裡。VCG

死亡咒詛在杯中,

基督之杯苦滿盈。

最後一滴祂全飲,

         人類祝福得降臨。Anon.

在試煉的學校裏,我們學會了信靠。

 

 

Bible Study 

《聖經研讀》320

4:14      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回到加利利、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四方。

4:15      他在各會堂裏教訓人、眾人都稱讚他。

4:16      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4:17      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

4:18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4:19      報告 神悅納人的禧年。』

4:20      於是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

4:21      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

4:22      眾人都稱讚他、並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又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麼。

4:23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醫生、你醫治自己罷.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裏。

4:24      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4:25      我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

4:26      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他們一個人那裏去、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

4:27      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但內中除了敘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

4:28      會堂裏的人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

4:29      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4:30      他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

 

二、傳報神悅納人的禧年 (4:14-30)

﹙一﹚在加利利各會堂傳道

   1. 耶穌滿有聖靈的能力(爆炸的力量)回到加利利、他的名聲就傳遍了四方

   2. 他在各會堂裏教訓人、眾人都稱讚他(這是主第二年的公開事奉)

﹙二﹚在家鄉拿撒勒宣告恩言

   1. 耶穌來到拿撒勒、就是他長大的地方

   2. 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規矩、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

   3. 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

   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一切的職事都是在膏抹之後;我們的主也是在聖靈降臨在祂身上以後,才有公開的職事。)

『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報告 神悅納人的禧年。』(61:1-2)

(主來是要帶進恩典的時代,叫人得以與神和好、得釋放、得看見、得自由。)

25:10     第五十年你們要當作聖年、在遍地給一切的居民宣告自由.這年必為你們的禧年、各人要歸自己的產業、各歸本家。

   4. 於是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就坐下.會堂裏的人都定睛看他

   5. 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基督是舊約聖經一切豫言和豫表的實際)

   6. 眾人都稱讚他、並希奇他口中所出的恩言.又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麼

(人都看外貌,他們剛被主感動,立刻把注意轉到肉身上,「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改變那麼快,立刻用侮辱主的話來反應。所以主說了一個原則,「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三﹚以色列人拒絕主救恩將轉向外邦人之例

   1.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必引這俗語向我說、

   醫生、你醫治自己罷.我們聽見你在迦百農所行的事、也當行在你自己家鄉裏

   2. 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先知在自己家鄉被人悅納的

   3. 我對你們說實話、當以利亞的時候、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有大饑荒、

   4. 那時、以色列中有許多寡婦.以利亞並沒有奉差往他們一個人那裏去

   只奉差往西頓的撒勒法、一個寡婦那裏去(王上十七1~15)

   5. 先知以利沙的時候、以色列中有許多長大痲瘋的

   但內中除了𥱥利亞國的乃縵、沒有一個得潔淨的(王下五1~14)

(主在本段所舉神救助兩個外邦人的實例,乃是指出,過去以色列人拒絕了為神傳救贖信息的使者,神就差他們轉向外邦人。如今他們若拒絕主,救恩也會轉向外邦人。)

﹙四﹚主在家鄉被厭棄

   1. 會堂裏的人聽見這話、都怒氣滿胸

   就起來攆他出城、他們的城造在山上、他們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

   2. 他卻從他們中間直行、過去了(主尊貴的表現、柔軟的生命、君王的生命)

 

 

Hymnary

H195 來阿,這萬福泉源

   來阿,你這萬福泉源!調我心弦來稱頌!

憐憫江河湧流不斷,迫我不斷來歌詠。

   我本外人任意流蕩,基督卻親來尋還;

因著救我脫離死亡,竟然血濺加略山。

  我今天天被你激勵,感覺虧欠你恩典;

我主,讓此恩典維繫 流蕩的心歸你前。

  我承認我趨向流蕩,趨向離開神的愛;

但你竟用聖靈力量,將我吸引歸你來。

  我今已得寶血救恩,脫離罪惡和死亡;

但願我作脫俗的人,顯出神子的景況。

  我今唱起以便以謝,因你幫助時有加;

我今盼望,因你喜悅,由你帶領穩到家。

這首詩的作者羅賓遜(Robert Robinson, 1735 - 1790)生於英國 Norfolk 八歲時喪父,家貧無法入學。十四歲時赴倫敦當理髮店學徒,他好學不倦,常因勤讀疏於工作而受責;後因交友不慎而生活不檢,嗜酒作樂。十七歲時,在一次露天佈道會中他受了感動,經過二年多的掙扎,勝過了罪的綑綁,過重生再造的生活。最初他加入了衛斯理佈道團,不久轉入公理會,最後受浸信會邀請在劍橋牧會。 他一生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一切靠自修,竟能在這舉世聞名的高等學府之地,帶領許多青年歸主;著名的奮興家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即是其中之一。他的著作頗多,各教會人士都以先睹為快。

羅賓遜是一位熱情果斷、執著能幹、直言不諱的天才,有人稱他是當代的約拿。他的信息坦率有力,表達方式新穎,能激發聽眾興趣。 他勤習拉丁文及法文,成為一位真正的神學家,而深受大學生景仰。 牧會之餘,他開墾一農場以貼補家用。

羅賓遜一共寫了二首詩,另一首是聖誕節的詩。這首詩是他歸主三年後,自述他的屬靈經歷。當年撒母耳戰勝非利士人「撒母耳將一塊石頭,立在米斯巴和善的中間,給石頭起名叫以便以謝,說,到如今耶和華都幫助我們。」(撒上7:12)羅賓遜覺得他心中也要立一屬靈的石頭「以便以謝」來紀念感謝神三年前幫助他征服了撒但,來歸向祂。

有一位八十四歲的老太太很喜歡這首詩,她讀了這首詩的故事後,那年夏天她和家人在海濱渡假時,她囑每人選一塊石頭帶回她家。 以後有基督徒訪客時,她也要他們帶一塊石頭來,不久在她院中也建立了一個小小的「以便以謝」紀念碑。

有一次羅賓遜在火車上,對座有一位女士介紹他讀一首好詩,並詢問意見。他一看是自己的作品,就叉開話題,那女士堅持誇說該詩的優點,羅賓遜含淚回答她:「幾年前,我原是一個貧窮又卑微的人。 當我寫這首詩時,愉快的心情是世上任何財寶都換不到的。」

 

H195 來阿,這萬福泉源

 COME, THOU FOUNT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