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3月30日
“凡你們點火用火把圍繞自己的,可以行在你們的火焰裏,幷你們所點的火把中。這是我手所定的;你們必躺在悲慘之中” (以賽亞書五十章11節。)
這是一個嚴重的警告,對付那行在黑暗中而想設法自救的人們的,神說他們好像自己點火,用火把圍繞自己。這是甚麽意思呢?
這意思說:當我們在黑暗中遭遇試煉的時侯,我們總想自謀出路,不肯信神靠神。我們本該讓他施行拯救,可是我們頂喜歡自己籌劃。我們尋求理由的結論,親友的勸告。結果,就會采納一個不出于神的方法。
這些都是我們自己點的火焰和火把,神要讓我們行在其中,但是結果却是悲慘。
所以,親愛的,不要想用自己的謀算逃出黑暗,我們該等候神的時間和神的方法。受試煉是學習我們所需要的功課。
流産式的拯救會阻撓神在我們身上的工作。我們應該把一切的難處交給神。只要有他的同在,就該甘心等在黑暗中。請記得在黑暗中與神同行,强如在光明中單獨行走。——譯自《微小的聲音》(
The Still Small Voice )
我們不該干預神的計劃和旨意。甚麽時侯我們摸一摸他的事情,我們立刻會弄壞他的工作。我們盡可以把鍾撥到我們所要的時間,但是我們不能改變實在的時間;我們盡可以劈開玫瑰的花蕾,可是我們劈壞了那花。照樣,我們盡可以謀算來躲避神所要我們經過的遭遇,但是于事無補。所以我們該將一切完全交給他。讓我們住手罷。讓我們對神說:“只要照你的旨意,不要照我的旨意。”——麥力德(Stephen Merritt)
《曠野的筵席》3月30日
「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林前1:31)
保羅在林前九章說到「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對于你和我,上文那句話,絕不是指著努力去守律法,因為我們都知道靠自己去守律法的結果!那句話乃指著我們能夠在自己身上證實了基督的能力,如何使我們能夠遵守律法。這與我們憑自己的努力去遵行律法,是截然不同的。對基督這樣的倚靠,只能在我們裏面產生一種深深的謙卑。誠然,神在我們身上所產生任何一方面的恩典,總會使我們謙卑下來。如果我在某項成就上稍有驕傲,那很可能是依賴一己努力的結果。但所成就的如果不是自己的工作,我就不可能因此而驕傲。得榮耀的乃是那位做工的主。神必須得著一切的榮耀,因此祂堅持要親自來做祂一切之工。我的分乃是因祂在我裏面所做的而歡樂,並一定要將讚美歸給祂。
《竭誠為主》
3月30日
對神柔順還是剛硬?
他見無人拯救、無人代求,甚為詫異。(賽五十九16)
不少人禱告半途而廢,對神硬心,是由於對禱告只有一種情感上的興趣。[我們有禱告呀!]聽起來很不錯。讀點關於禱告的書,執拗禱告很有益,使思想安靜、靈性高升。可是,以賽亞卻暗示說,神對這種禱告的觀念大感驚奇。
敬拜與代求必須同時進行,兩者是缺一不可的。代求是我們催逼自己去體會主耶穌對所代求的人迫切的心情。但多少時候,我們不是敬拜神,而是在堆砌禱詞。我們到底在敬拜,還是與神爭論?——[我看不出你(神)有什麼辦法。]這明明就不是敬拜。一旦看不見神,我們就變得硬心主觀。我們把所求的事,仍在神寶座之前,並指明要他怎樣做。我們不是在敬拜,也沒有尋求主基督的心意。向神硬心,對人也必然沒有憐憫。
我們向神敬拜,是否提升到有主的心,使我們能為別人代求?我們是否與神活在聖潔的關係上?還是剛硬武斷?[無人真正好好地代求。]那末,你就做那代求的人吧!敬拜神,活在聖潔的關係裏;投入真正的代求工作裏。要記住:代求是一種工作,是需要一切能力的工作。
祈禱◆噢,主啊,我的靈魂將安息在你這位世界的創造者,以及那位在我裏面創造生命的主耶穌基督裏。噢,求你賜下聖靈的能力,讓我更完全地敬拜你。
《靈命日糧》 3月30日
謙卑之美
讀經: 哥林多前書3章1-10節
金句: 「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哥林多前書3章7節)
安娜洛‧馬萊斯的生命充分地體現出屬靈的謙卑。從人的角度來看,她有許多值得自豪的成就。她的著作有七十多部,還有許多南非荷蘭語的譯作,她大可自我誇耀。但是她更關注的是榮耀耶穌,而不是高抬自己。她為聖經講座做幕後的工作,用喜樂的心服事眾人。對她來說,如果她想成為鎂光燈的焦點是很自然的事,她也當之無愧。但她安安靜靜地服事,並因 神在人心中的工作而歡喜流淚。這種真實的謙卑實在令人激賞。
曾有人說:「若我們不在乎功勞記在誰頭上,我們就能成就非凡的事。」在基督的事工上更是如此。保羅對哥林多教會說:「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 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 神」(哥林多前書3章6-7節)。保羅懂得僕人之心的寶貴功課,安娜洛也是如此,就是認識到,一切都是 神的作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著祂的能力與恩典,故當把一切榮耀歸給祂。
看看安娜洛,向她學習謙卑的功課,並提醒自己,服事主的人是何等的富足。
為要成就祂旨意,
主神常用謙卑人;
若要按祂旨意行,
需有一顆謙卑心。
驕傲與恩典不能並存。
《聖經研讀》3月30日
路 9:1 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
路 9:2 又差遣他們去宣傳 神國的道、醫治病人。
路 9:3 對他們說、行路的時候、不要帶枴杖、和口袋、不要帶食物、和銀子、也不要帶兩件褂子。
路 9:4 無論進那一家、就住在那裏、也從那裏起行。
路 9:5 凡不接待你們的、你們離開那城的時候、要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見證他們的不是。
路 9:6 門徒就出去、走遍各鄉、宣傳福音、到處治病。
路 9:7 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所作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因為有人說、是約翰從死裏復活.
路 9:8 又有人說、是以利亞顯現.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
路 9:9 希律說、約翰我已經斬了、這卻是甚麼人、我竟聽見他這樣的事呢、就想要見他。
路 9:10 使徒回來、將所作的事告訴耶穌.耶穌就帶他們暗暗的離開那裏、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賽大。
路 9:11 但眾人知道了、就跟著他去.耶穌便接待他們、對他們講論 神國的道、醫治那些需醫的人。
路 9:12 日頭快要平西、十二個門徒來對他說、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借宿找喫的.因為我們這裏是野地。
路 9:13 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喫罷。門徒說、我們不過有五個餅、兩條魚.若不去為這許多人買食物就不彀。
路 9:14 那時、人數約有五千。耶穌對門徒說、叫他們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約五十個人。
路 9:15 門徒就如此行、叫眾人都坐下。
路 9:16 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
路 9:17 他們就喫、並且都喫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籃子。
路加福音第九章
內容綱要:
人子的啟示與呼召
一、設立十二使徒—建立新時代的新行政(9:1-9)
﹙一﹚裝備能力權柄與差遣傳道醫病
1. 耶穌叫齊了十二個門徒、給他們能力權柄、制伏一切的鬼、醫治各樣的病
2. 又差遣他們去宣傳神國的道、醫治病人(能力醫病、權柄趕鬼見證所傳講神的國度)
﹙二﹚信心生活是受差的憑證
1. 對他們說、(主的工人生活原則-證明神能養活,祂負一切的責任)
―行路的時候、不要帶枴杖、和口袋、不要帶食物、和銀子、也不要帶兩件褂子
路 22:35 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差你們出去的時候、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你們缺少甚麼沒有.他們說、沒有。36耶穌說、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這是因為時代不同了,主耶穌已經被棄絕了)
(祂說不要帶是給我們看見說,傳福音的人根本不以這些事為念;如果今天有差遣,我就出去。)
2. 無論進那一家、就住在那裏、也從那裏起行
3. 凡不接待你們的、你們離開那城的時候、要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見證他們的不是
4. 門徒就出去、走遍各鄉、宣傳福音、到處治病
﹙三﹚這卻是甚麼人—希律安提帕的希奇
1. 分封的王希律聽見耶穌所作的一切事、就游移不定.因為有人說、是約翰從死裏復活
2. 又有人說、是以利亞顯現.還有人說、是古時的一個先知又活了
3. 希律說、約翰我已經斬了、這卻是甚麼人、我竟聽見他這樣的事呢、就想要見他
二、給五千人吃飽—無窮生命的啟示(9:10-17)
﹙一﹚主在伯賽大講道並醫治
1. 使徒回來、將所作的事告訴耶穌.耶穌就帶他們暗暗的離開那裏
―往一座城去、那城名叫伯賽大(位於加利利海東北)、但眾人知道了、就跟著他去
2. 耶穌便接待他們、對他們講論 神國的道、醫治那些需醫的人
﹙二﹚給饑餓者得飽足—經過十架擘開供應主的無窮生命
1. 日頭快要平西、十二個門徒來對他說、
―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裏去借宿找喫的.因為我們這裏是野地
2. 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喫罷(主這話是要門徒們認識自己的貧乏,並經歷主的憐憫和能力)
―門徒說、我們不過有五個餅、兩條魚.若不去為這許多人買食物就不彀
3. 那時、人數約有五千。耶穌對門徒說、叫他們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約五十個人
―門徒就如此行、叫眾人都坐下(象徵停止自己的掙扎努力,安息於主的面前)
4. 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
(食物沒有留在門徒手上,而是馬上遞出去,不扣留神的豐富,而是讓神的豐富無限的顯出。)
5. 他們就喫、並且都喫飽了.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籃子
(耶穌祝謝後的餅,不但給眾人吃飽,還綽綽有餘,祂剩餘下來給我的,比我當初拿出去的還要多。主所祝福的就是祂自己,所擘開的就是祂的身體,才能有無窮糧食分出滿足無限的需要。)
335救主耶穌,愛者之樂
一 救主耶穌,愛者之樂,世人之光,生命之歌;
世上福樂我盡撇棄,再帶虛心向你投依。
二 你是真理,永存不變,凡呼求者必蒙救援,
凡尋求者必能尋見,凡尋見者必蒙恩眷。
三 不論一生境遇如何,我靈慕主如饑如渴;
見主笑臉我便心悅,以信靠主福樂無缺。
四 求主耶穌與我同行,時刻賜我平安、光明;
驅除一切罪惡黑影,聖潔之光照遍四境。
這是一首中古時代的詩歌,原作有192行。 1858年,由潘默牧師(Ray
Palmer,見p.94)自拉丁文譯成英文。這首詩的作者是法國修士聖伯納多(St. Bernard of Clairvaux, 1091~1153)。他的父親是貴族,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後來都進了天主教的修道院。聖伯納多自幼聰慧,在他母親悉心的管教下,培育成單純、殷勤、果敢的個性。 少年時,他曾隨同伴追求逸樂;當他警覺到自己在走下坡時,就回到 神面前悔改,決志把自己完全獻給主。
聖伯納多在廿一歲時,帶領了三十個青年走入法國北部山上的一個黑森林,在那裏建造一個修道院,他任院長,其中有三個青年是他的兄弟。這個山谷原名「苦谷」,在聖伯納多的領導下,修道士增至二百多人,他們過著物質簡樸,靈命豐富的屬靈生活,成為歐州修道院的模範。這個山谷被改名為Clairvaux「光明之谷」,當時的德王,法王,教皇,主教都不時前來請教,其聲望遍及全歐。馬丁路得稱聖伯納多是「世界上最聖潔的修道士」。
聖伯納多寫了許多與教會管理、修道院制度有關的書,他的詩中,最有名的一首是「至聖之首受重創」(O
Sacred Head, Now Wounded), 原文是拉丁文,先譯成德文,繼譯成英文。譯自英文的中文,共有五個譯本。
「我心之樂,我主耶穌」的曲調是裴克(Henry
Baker,1835~1910)在1854年所作,當時他還在牛津大學就讀,用匿名來應徵「我靈之光」(Sun of My Soul)的配曲。到1871年,裴克才承認那是他的作曲。
H335 救主耶穌,愛者之樂 |
JESUS, THOU JOY OF LOVING
HEARTS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