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5月17日
“過了四十年,在…曠野,有一位天使…顯現…說…你來,我要差你往埃及去”(使徒行傳七章30-34節)。
神常從我們工作中召我們出來,叫我們休息一時,趁此靜心學習功課,然後重新出發到他所指定的工場中去工作。這段等候的時期,絕非耗廢。
從前有一位戰士,從他仇敵手中逃出來,半途發覺他的馬有換馬蹄鐵的必要。焦急催他從速逃生,勿稍耽延;但是智慧教他停在路上一家鐵匠門口,花數分鐘重換馬鐵;雖然他聽見追踪者的脚步由遠而近,他仍耐性等著馬鐵裝好。當仇敵和他只有一百碼距離的時候,他一躍馬鞍,似風馳去,頃刻間脫離了危險。他的暫停幷不失算,反加快他的速率。
神也常如此:在我們工作之前叫我們有片刻的暫停,好恢復我們的體力和靈力來走前面的路程。——譯自《地上的天上生活》(Days
of Heaven upon Earth)
《曠野的筵席》 5月17日
「但我們已經相信的人,得以進入那安息。」(來4:3)
安息是在工作之後。當工作達到滿意的地步而完成時,安息才有可能,這就是安息最完滿的意義。當神在六日創造完畢之後,祂就安息了,這不是一件小事。我們也許要問,這位滿有計劃和豐盛生命的神,祂怎樣能去安息呢?創世記一章三十一節,就給我們看見了那原因:「神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祂已完成了一些使祂心裏歡喜的事工,祂極美的旨意已經實現,祂的目標也已達到了,為此祂在安息中,便宣佈了那稱許的話。
今天神邀請我們一同有分於祂在基督裏的安息,由於另一善工也已完成,那就是神對於新的創造已經得著了,祂的美意已經實現,從此再無需要,也無可能有更完滿的實現了!所以當我們停止自己的掙紮和努力,且在基督裏獲得我們的滿足,我們便進入安息了。
《竭誠為主》5月17日
他的升天與我們的合一
正祝福的時候,他就離開他們,被帶到天上去了。(路二十四51)
主登山變像之後的經歷,是我們沒法體驗的。從那時起,主的生命完全是為了代贖。登山之前,他過的是正常人的生活;登山之後,經過客西馬尼、十字架,以至復活,都不是我們所熟悉的。他的十字架,是人類進入神生命的門;他的復活,使他有賜人永生的權柄;他的升天,使天門為人敞開。
在升天的山上,登山變像的意義就明顯了。耶穌若在登山變像時升了天,他就是獨自而去,對我們只是一個榮耀的形像而已。可是,他紆尊降貴,從山上來,與墮落的人類等量齊觀。
升天是登山變像的實現,我們的主這時回到他原有的榮耀裏去;可是他不單是以神兒子的身分回去,也以人子的身分回到神那裏去。因為人子升天,人就有自由的通道直接去到神寶座前。
作為人子,耶穌故意限制了他的權能、全知,以及無所不在的自由;升天後卻全部在他掌管之中了。耶穌基督為人子,有著神寶座的一切權能,從他升天之日起直到今天,他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祈禱◆主啊,我的每一方面,都徹底、完全和絕對需要你。我是一個等待你注滿的龐大潭穴,以你的榮耀和美善注滿我,直至湧流不息。
《靈命日糧》 5月17日
把握今日
讀經: 希伯來書3章7-15節
金句: 「我終身的事在你手中。」(詩篇31篇15節)
吉姆在進入廣播界以前,曾帶領北卡州立大學的籃球隊取得國家冠軍,就在他的事業如日中天時,背部下方卻受到癌症侵襲。在應邀到杜克大學演講時,吉姆說:「人生變化無常,常出人意料。未來無法掌握,所以要把握今天,抓住現在,善用每一刻。」
神在希伯來書3章13節勉勵我們:「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聖經為什麼這麼強調今日呢?
原因就在於,不管是那個今日還是這個今日,都有可能成為我們在地上的最後一天。今日或許就是你接受 神救恩的最後機會;如果你已經認識主,今日或許就是與親朋好友分享主愛的最後機會。
雅各警戒我們不要寄希望於明天:「其實明天如何,你們還不知道。你們的生命是甚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4章14節)
把握 神今天所賜的機會。這不僅是籃球選手,也是我們所有人的金玉良言。VCG
珍惜光陰,人生短暫;
神知道,生命之限;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
我們應當,珍惜時間!
做好百年生命的計畫;做好今日辭世的準備。
《聖經研讀》5月17日
約 11:1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他姐姐馬大的村莊。
約 11:2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患病的拉撒路是他的兄弟。
約 11:3 他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的人病了。
約 11:4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 神的榮耀、叫 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約 11:5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約 11:6 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
約 11:7 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罷。
約 11:8 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你還往那裏去麼。
約 11:9 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麼。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
約 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約 11:11 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約 11:12 門徒說、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約 11:13 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
約 11:14 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約 11:15 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裏去罷。
約 11:16 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罷。
約翰福音第十一章
內容綱要: 主是復活,主是生命
一、拉撒路患病的結局不是死乃是神的榮耀(11:1-16)
﹙一﹚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
1. 有一個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馬利亞和他姐姐馬大的村莊
-這馬利亞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頭髮擦他腳的(約12).患病的拉撒路是他的兄弟
(「耶路撒冷」預表基督教,而「伯大尼─無花果之家」說到教會的實際,三人各表徵教會具有的特點:(1)主復活生命的顯彰─拉撒路;(2)愛的奉獻─馬利亞;(3)事奉的實際─馬大。)
2. 他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阿、你所愛(Phileo友愛)的人病了
3.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
(死亡並不是這病的最終結局,乃要藉此事叫人看見神的榮耀,只有復活生命才是神的榮耀。)
﹙二﹚主因愛而仍住兩天再往猶太去
1. 耶穌素來愛(Agapao神聖的愛)馬大、和他妹子、並拉撒路
2. ﹝因此當﹞聽見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兩天(等拉撒路死了才去)
3. 然後對門徒說、我們再往猶太去罷
﹙三﹚行在光中不懼猶太人
1. 門徒說、拉比、猶太人近來要拿石頭打你(約10:31)、你還往那裏去麼
2. 耶穌回答說、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時麼。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
-因為看見這世上的光(在父神所定規的時日未結束以前,主乃是這世上的光)
3. 若在黑夜走路(失去主同在就沒有引導的光)、就必跌倒、因為他沒有光
﹙四﹚拉撒路的死是睡了
1. 耶穌說了這話、隨後對他們說、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叫他從死裏復活)
林前 15:51 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我們不是都要睡覺、乃是都要改變、
2. 門徒說、主阿、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耶穌這話是指著他死說的.他們卻以為是說照常睡了
3. 耶穌就明明的告訴他們說、拉撒路死了
﹙五﹚主沒在伯大尼為叫門徒相信
1. 我沒有在那裏就歡喜、這是為你們的緣故、好叫你們相信
(主耶穌不及時去醫治拉撒路的病,是為顯明祂能叫人從死裏復活,使祂的門徒們相信祂是神的兒子。主耶穌不是為拉撒路的死而歡喜,主耶穌說祂不在伯大尼就歡喜,是為他們的緣故。)
2. 如今我們可以往他那裏去罷(門徒不明白為何拉撒路死了主才要去)
3. 多馬、又稱為低土馬、就對那同作門徒的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罷(人已經死了何必去呢?)
H333祂是一切最親
一
祂是一切最親,我所一切最愛;
人生平常所尋,人生終久所賴。
二
缺乏之時、豫備,無倚之時,扶持,
所有美時,最美,無論何時,信實。
三
無窮喜樂,原因,年日展開,不改;
祂是一切最親,我所一切最愛。
當初大家以為這首詩歌是倪柝聲弟兄寫的,所以有人把它從中文翻作英文。後來發現了原來的英文版本:
1.Nearest of all is He,Dearest of all to me; Mine in life is lowly ways,
Mine in life is common days.
2.True, in the time of
care, Fairest, when all is fair, Strength of my helplessness, Always at hand to
bless.
3.Secret of joy untold,
Changeless, as years unfold; Nearest of all is He; Dearest of all to me!
這首詩歌的作者很可能是潘湯(D.M. Panton) (見教會近期人物)。潘湯是神重用的僕人,對聖經的預言尤有見地。當和受恩教士 (見教會近期人物)因謠言而要從中國的福州返回英國時,她的情緒非常低落,後來在潘湯那裡聚會,得潘湯很大的幫助。和受恩教士第二次來華傳道,再不是由聖公會差派和支持。潘湯給了和受恩教士幫助,和受恩又給倪柝聲幫助;所以倪柝聲對預言的看法,也就是受潘湯的影響。
這首詩歌真理不多,卻滿了經歷、靈感,非常摸著人。它的特點是感覺非常細膩,淺易近人。這首詩歌是以主為中心,向著主非常純淨、甘甜。無論我們在何時何地唱它,都會把我們帶到與主親近的境界;它會把我們這個人帶進萬籟俱寂中,只留下主自己與我們相親。
這首中文是倪柝聲弟兄翻的。他翻的實在得很好。中文詩歌中的特點是「祂」字。倪弟兄是一個活在神面前的人,他和主的關係親密到連主的名都不用題,只說個「祂」字。似乎一說到「祂」,人人都應當知道「祂」就是寶貝的救主。如同當日馬利亞到墳墓那裏去找主,卻以為耶穌是看園的,就對祂說:「先生,若是你把祂移走了,請告訴我,你把祂放在那裏,我好去取祂。」(約二十15)。凡嘗過主恩滋味的人,都能同發此聲-「祂是一切最親,我所一切最愛。」當我們唱這首歌的時候會覺得,我們和祂有了特殊的關係。何等感謝「祂」,在這有限的人生,我們所承受的竟是無限的救恩和慈愛。
這首詩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祂的信實與永不改變」。如申命記七章九節:「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祂、守祂誡命的人守約並施慈愛,直到千代。」與希伯來書十三章八節:「耶穌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遠,是一樣的。」
回顧我們以往所有追尋的足跡,細品從前每一所賴,發現只有主才是人生唯一的答案。並且歷經人世的滄桑-「缺乏、無倚」之時,追憶主的恩眷,不禁發出如此感讚-「祂是人生平常所尋,人生終久所賴。」正如保羅在寫給哥林多人的書信裏說:「似乎在死,看哪,我們卻活著;…似乎憂愁,卻常常喜樂;似乎貧窮,卻叫許多人富足;似乎一無所有,卻擁有萬有。」(林後六9~10)哦,何等寶貴的一位「祂」!尋遍人生最美的文詞,也不能絲毫說出「祂」的價值;只能說:「所有美時,最美,無論何時,信實。」年日消逝,事物逐漸遞遷,只有「祂」永不改變,所以「祂」也成了我們無窮喜樂的原因。
從繽紛綺綠的少年走到曲折滄桑的中年,進入蒼顏白髮的晚年,我們的一生曾經歷多少酸、甜、苦、辣;我們的一生曾經歷多少喜、怒、哀、樂、愛、恨!多少年過去了,儘管我們不再年輕力壯,不再天真浪漫,但我們仍要像第三節那樣見證說:「無窮喜樂,原因,年日移換,不改;祂是一切最親-我所一切最愛。」作者為什麼對主如此有把握?因為他多少年對經歷主的累積,使他唱出這寶貝的每一個字:「缺乏之時豫備,無倚之時扶持,所有美時,最美,無論何時,信實。」惟有基督是一切,又在一切之內(西三11下),「祂」是我人生真正的滿足,「祂是一切最親-我所一切最愛。」(部分摘自詩歌寶藏及詩歌賞析)
H333 祂是一切最親 |
HE IS MOST DEAR TO ME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