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115

 “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麽?”(創1814)。

  這是神今天給你我的一個責問。也許我們心中曾經有過一個最深,最高,最大的願望——或者是關于我們自己的,或者是關于我們所愛的人的——經過了好久,還沒有成就;我們就以爲以前還有成功的可能,現在是决不能成功的了,于是就把今生能成爲事實的希望完全放弃了。
  那一個願望,如果是合乎神旨的,神必替我們成就;雖然照我們看來,也許是完全不可能的一回事了——也許我們一聽見人說起,還會笑爲荒謬。那一個願望,神必替我們成就,如果我們肯讓他成就。
  “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麽?”沒有;如果我們相信他,按照他的旨意前行,讓他獨自去替我們作那不可能的,耶和華就沒有難成的事了。不然的話,連亞伯拉罕和撒拉也有攔阻神旨的可能。
  那惟一能攔阻神的,就是繼續不信他的慈愛與能力;和一直拒絕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對于那些信靠他的人,耶和華是沒有一件難成的事的。——譯自晨更信息

 

 

《曠野的筵席》115

「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

    三項關於神的事實,構成了真實信心的基礎:(一)祂能(太9:28);(二)祂肯(太8:2-3),(三)祂是(來11:6)。請你特別注意,我所題的最後信心的基礎,不是指著含糊的相信有一位神,而是要確信神是一位活的神,且是現在的,並在積極行動中的神。

    讓我們假設你在帶領一個罪人歸向基督,你和他一同禱告——而他自己也禱告了。那時,你問他目前站在什麼地位上(得救或沉淪)?如果他回答說,神能夠拯救他,你對這答案滿意嗎?如果他再進一步,肯定的說,神願意拯救他。這答案夠了嗎?絕對是不夠的,你對這答案必不會滿足,直到他表示確信神現在已經拯救了他,並且神現在已是他的救主。如果我們只認識「神能」和「神肯」,而缺少了「神是」,我們在屬靈上是不能達到任何的結果的。因為神的能力和慈愛,只能鼓勵我們,叫我們有盼望。但信心乃是建立在神現在的行動上。除非你能夠說:「我的所是和我的所有都是因為基於「神是」!」不然,你就不要認為自己有了信心。

 

 

《竭誠為主》115

與基督一同受苦

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彼前四13

    如果你要蒙神使用,你便要經歷許多事;不是為你本身而遭遇,乃是要把你造成神手中合用的器皿,使你明白別人心裏的景況,以致不會因所遇見的感到詫異。[唉,我不能應付那個人。]為什麼不能?神讓你有足夠的機會在他面前學習這功課,只是你故意避開,認為這樣花時間太愚蠢了。

    基督受的苦不是普通人的苦,他乃是按神的旨意受苦,不是照人的看法受苦。只有當我們與基督連合,才會明白神的用意。基督教化的一部分,就是要明白神的目的。在教會歷史中,可以見到人逃避與主一同受苦的傾向;人總是想用自己的捷徑,以求完成神的使命。可是,神的道路卻必定是那漫長受苦的路。

    我們有分於基督的受苦麼?我們肯不肯讓神把個人的野心除掉?肯不肯藉生命的改變,把個人的志向毀掉?這不是說可以完全明白為何神領我們這樣走:這樣會叫我們成為屬靈的自大者。當時我們無法知道神的心意,我們會或多或少有點誤解;過後,卻全恍然大悟,說:[看,神把我裝備了,我竟然不察覺!]

祈禱◆主啊,願那些在肉身上擔負重壓的人,能藉著你的支持來繼續承擔。願你使他們能避免敵人的嚴苛對待,願主的喜樂能奇妙地成為他們的力量。

 

 

 

《靈命日糧》 115

界限

讀經: 耶利米書520-29

金句: 「耶和華......用沙為海的界限。」(耶利米書522節)

    全世界每年都會有一些地方遭遇自然災害。不管是洪水、颶風,還是海嘯,都會奪走人們的生命、毀壞房屋及生活所需。

    大概沒有人會去爭辯,海洋有「權利」破壞它們的既定界限,越過海岸線。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海洋無論何時衝過海岸線,都會引發災害。 神親自「用沙為海的界限」(耶利米書522節)。

     神也為人的行為設立了界限。然而我們發現,我們每天都無數次地違背他的誡命,給身體和靈命造成嚴重傷害。但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卻常常聲稱我們有「權利」破壞這些界限。

    在先知耶利米的時代, 神的百姓越過了界限,用欺詐的方法致富,不肯保護有需要的人(耶利米書527-28節),帶來的結果就是災難。 神說:「你們的罪惡使你們不能得福。」(25節)

    在受造物彼此之間有既定的界限,如果破壞了這個界限,就會帶來負面的結果。慈愛的 神簡明扼要、愛意滿滿地提醒我們要尊重這樣的界限,好叫我們不要自討苦吃。我們若明白並活在他所設的界限中,就是有智慧了。JAL

行走窄路求主保守,

遠離墮落悔恨邪惡;

主用右手戰勝重罪,

      領我進入永恆喜樂。Mollon

如輕忽神的命令,就會導致紛擾混亂!

 

 

《聖經研讀》115

9:1        原來前約有禮拜的條例、和屬世界的聖幕。

9:2        因為有豫備的帳幕、頭一層叫作聖所.裏面有燈臺、桌子、和陳設餅。

9:3        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

9:4        有金香爐、〔爐或作壇〕有包金的約櫃、櫃裏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

9:5        櫃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施恩原文作蔽罪〕這幾件我現在不能一一細說。

9:6        這些物件既如此豫備齊了、眾祭司就常進頭一層帳幕、行拜 神的禮.

9:7        至於第二層帳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沒有不帶著血、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

9:8        聖靈用此指明、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

9:9        那頭一層帳幕作現今的一個表樣、所獻的禮物和祭物、就著良心說、都不能叫禮拜的人得以完全.

9:10      這些事連那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

9:11      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

9:12      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9:13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並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

9:14      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 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原文作良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 神麼。

9:15      為此他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

9:16      凡有遺命、必須等到留遺命的人死了.〔遺命原文與約字同〕

9:17      因為人死了、遺命纔有效力、若留遺命的尚在、那遺命還有用處麼。

9:18      所以前約也不是不用血立的。

9:19      因為摩西當日照著律法、將各樣誡命傳給眾百姓、就拿朱紅色絨和牛膝草、把牛犢山羊的血和水、灑在書上、又灑在眾百姓身上、說、『

9:20      這血就是 神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9:21      他又照樣把血灑在帳幕、和各樣器皿上。

9:22      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9:23      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用這些祭物去潔淨.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

9:24      因為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像)、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 神面前.

9:25      也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帶著牛羊的血進入聖所.〔牛羊的血原文作不是自己的血〕

9:26      如果這樣、他從創世以來、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這末世顯現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

9:27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9:28      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

 

希伯來書第九章    更大更全備的帳幕和更美的血

一、更大更全備的帳幕(1-12)

﹙一﹚舊約的帳幕是屬世界的

  1. 原來前約有禮拜的條例、和屬世界的聖幕。

  2. 因為有豫備的帳幕、頭一層叫作聖所.裡面有燈臺、桌子、和陳設餅

  3. 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

    -有金香爐〔壇〕、有包金的約櫃、

      櫃裡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

    -櫃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蔽罪〕.這幾件我現在不能一一細說

(幔子的裂開是指著十字架釘死的工作,金香爐是說出基督復活的功效,而約櫃乃是代表豐滿基督的本身。這是一幅寫意的圖畫,告訴我們蒙恩的途徑乃是經過死和復活而達到豐滿基督的自己。)

﹙二﹚在舊約帳幕中所獻的祭物並不能使人完全

  1. 這些物件既如此豫備齊了、眾祭司就常進頭一層帳幕、行拜神的禮

  2. 至於第二層帳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沒有不帶著血

    -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30:10, 23:27七月初十是贖罪日)

  3. 聖靈用此指明、頭一層帳幕仍存的時候、進入至聖所的路還未顯明

    -那頭一層帳幕作現今的一個表樣

    -所獻的禮物和祭物、就著良心說、都不能叫禮拜(service, worship)的人得以完全

  5. 這些事連那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

    -命定到振興(reformation)的時候為止(即主從死裏復活進入榮耀的時候為止)

﹙三﹚基督已經來到進入「聖中聖」

  1. 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

  2. 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

    -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

  3. 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

    -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二、更美的血(13-28)

﹙一﹚寶血的功效

  1.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並母牛犢的灰(19)、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

  2. 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神

    -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良心〕

    -除去你們的死行

    -使你們事奉(service, worship)那永生神麼

(主耶穌的血洗淨我們的良心――心中的天良,而不是洗淨心的本身。我們的心不是用血洗得乾淨的。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十七9),怎麼洗也洗不乾淨。聖經中對於心的教訓,乃是將人的石心除掉,給人一個肉心(結卅六26);乃是給我們一個新的心,不是洗去舊的心。―― 倪柝聲)

﹙二﹚基督的血是立新約的憑據

  1. 為此他作了新約的中保.既然受死贖了人在前約之時所犯的罪過

    -便叫蒙召之人得著所應許永遠的產業

  2. 凡有遺命、必須等到留遺命的人死了. 〔遺命原文與約字同〕

    -因為人死了、遺命纔有效力、若留遺命的尚在、那遺命還有用處麼

(「約,」有兩個意思:一是合同,乃是二人共守的約;二是遺囑,是單方面的、是無條件的應許。主藉死堅定了新約,叫新約成了不可更改而生效的約。)

  3. 所以前約也不是不用血立的

    -因為摩西當日照著律法、將各樣誡命傳給眾百姓、就拿朱紅色絨和牛膝草

    -把牛犢山羊的血和水、灑在書上、又灑在眾百姓身上、

    -說、『這血就是神與你們立約的憑據。』

    -他又照樣把血灑在帳幕、和各樣器皿上。

  4. 按著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潔淨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17:11    因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我把這血賜給你們、可以在壇上為你們的生命贖罪.因血裏有生命、所以能贖罪。

(寶血的意義乃是說出基督優美超越的人性。主在十字架上流出祂的寶血,但聖經卻說:「祂將命(魂生命)傾倒以致於死」.主的流血就是主的捨命,主的血被傾倒於地,就是主神聖完全的魂被傾倒出來.祂已經在祂的人性裏面替我們一切的罪受了審判,滿足了父神公義的要求。)

﹙三﹚更美的祭物潔淨天上的本物

  1. 照著天上樣式作的物件、必須用這些祭物去潔淨

    -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

  2. 因為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像)

    -乃是進了天堂(heaven)、如今為我們顯在神面前

  3. 也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帶著牛羊的血〔不是自己的血〕進入聖所

    -如果這樣、他從創世以來、就必多次受苦了.

﹙四﹚基督除罪的工作乃是一次為著永遠

  1. 但如今在這末世顯現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

  2.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3. 像這樣、基督既然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

  4. 將來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顯現、並與罪無關、乃是為拯救他們

(主耶穌有三種顯現,第一種是『在這末世顯現過一次』(26),指第一次降世,道成肉身而言。第二種顯現乃是『如今為我們顯在神面前』(24),指主耶穌升天後在神面前為大祭司而言。第三種顯現乃是『將來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顯現』(28),指主耶穌再來時被守望者看見而言。)

 

問題討論:

一、為何前約的禮拜不能叫人得以完全?其禮拜及獻祭有何意義?

二、基督如何作將來美事的大祭司?其目的何在?

三、基督所流的寶血有何功效?

四、什麼是天上的本物?何以須要潔淨?

 

 

 H359在祂翼下

 

  在祂翼下,平安穩妥我居住,

不管夜色多深,且有風雨;

但我能信靠,我知祂必眷顧,

因祂已救我,我是祂兒女。

 

(副)在祂翼下,在祂翼下,

誰能使我離祂愛!

在祂翼下,這是我的家,

我必與主永同在。

 

  在祂翼下,我能躲過我憂傷,

我心滿足,我能在此安歇;

世上並無膏油可治我病創,

在此我得祝福,我得慰藉。

 

  在祂翼下,何等寶貴的享受!

一生在此,直到試煉過去;

有主保護蔭庇,無何再添愁,

安息於主,我是永遠無虞。

 

這首詩是古欣(William O. Cushing)七十三歲時的佳作。

 

本詩是根據詩篇17:8「將我隱藏在祢翅膀的蔭下。」和91:4「祂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祂的翅膀底下。」

 

1870年是古欣靈命的轉捩點,從不知道如何化解他的痛苦,到經歷了藏身在主磐石中的恬適,和隱蔽在主翼下的安穩,他的靈程逐步提昇。 雖然他聲音沙啞,但他的心聲卻亮麗感人,流傳百年而不衰。

 

這首詩歌由孫基(Ira D. Sankey, 1840-1908)譜曲。 在「孫基的故事」中講到,有一位牧師去醫院探望一年青的病人,牧師為他禱告後,病人要求牧師為他唱一首他最心愛的聖詩「主翅膀下」,因這首詩曾改變了他的生命。 牧師唱完不久,病人也就安穩地永居在祂的翼下。

 

孫基祖籍蘇格蘭,出生于美國賓州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家庭。 他母親有美妙的歌喉,時常唱聖詩使兒女安靜下來。 高中畢業後,他在銀行任職。 南北戰爭時,他應召入伍,在軍中宗教聚會時領唱,頗得好評,退伍後任職於國稅局。

 

1870年孫基赴印州印第安納波里市,出席基督教青年會年會。 他被邀領唱,佈道家慕迪(Dwight L. Moody)對他的音樂天份深為激賞,邀他加入佈道團。 經過數月的禱告,孫基毅然辭職,與慕迪同工歷時三十年之久,足跡遍歐美各地。 有人稱他們為「福音聖工上的大衛與約拿單」。如果慕迪的信息像一把利刃,刺人心腑;則孫基的歌聲似馨香的沒藥,撫慰創痛心靈。 他渾厚的男中音,抒情而感人。

 

孫基沒有受過正統的音樂訓練,但他能領二萬多會眾齊唱。 為使會眾能了解歌詞意義,他常先行朗誦,並主張應為唱詩禱告,如為講道禱告一樣。 他對聖詩的詮釋,引人神往,令許多冥頑的心靈,感悟悔罪。

 

H359 在祂翼下

 UNDER HIS WINGS

 [Midi]

 

信息分享

聖經研讀

詩歌欣賞

與你相隨

 

回首頁

Bookmark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