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11月11日
“他必降臨,象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詩72:6)
阿摩司曾談到列王割草的事。我們的王有許多鐮刀,永遠在刈割他的草地,磨刀霍霍之聲,預告著要割去草的數種綠葉,和雛菊等一下雜在草中的野花。雖然它們在早晨很美麗,不出一兩個鐘頭,那被割的部分都要倒入枯萎的行列之中。
人生也同樣在其痛苦的刈割,失望的修剪,和傷殘的芟削之前,表現出勇敢的精神。
只有刈割才能修整出天鵝絨般的草地;只有讓神的鐮刀通過,才能鍛煉出溫柔,平衡,與和諧。聖經上常把人比作草,把神的榮耀比作花。但草地被割之後,所有的嫩芽都在流血,在荒凉中開出榮耀的花來,其時最適宜接受他的降臨,“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
信徒啊,你是不是正在被神的鐮刀修割呢?不要怕鐮刀——鐮刀後面定規有細雨跟著的。——梅爾
《曠野的筵席》11月11日
「你開廣我心的時候,我就往你命令的道上直奔。」(詩119:32)
今日許多屬靈的弊病,乃由於我們僅客觀的接受了道理,就心滿意足,我們只在聖經上尋求表面上和心思裏的亮光,而沒有進一步將它們化成為我們內在經歷的實際。在聖經裏我們遇到許多與心智相左的難處,而把這些難處解答了,我們就以為得了「亮光」。我們中間有許多人,以為只要在道理上維持正統和保守,並在心思上贊成或不贊成某些教義,便有萬事大吉的感覺。就是因著這種見解,基要派的人就認為自己比現代派的人高出一籌;然而,我們都該豁然瞭解,我們在神眼光中的屬靈分量,只是根據對祂兒子那內在真實的認識之多寡,而不是根據別的標准。我們可能樣樣都對,但除非我們有了祂那更豐盛的生命,並借著那生命而生活,不然,我們還是缺少了那最高無上的基本東西。
《竭誠為主》 11月11日
登峰造極
你帶著你的兒子……(創二十二2)
神的命令是:現在就帶去,不是等一會兒。我們辯論的伎倆是高超的,知道某件事是對的,但總設法找藉口拖延,不立刻去做。要攀上神的高峰,絕不可等一會兒,必須立刻去做。犧牲首先在意志裏作成;然後才有實際的行動。[亞伯拉罕清早起來……起身往神指示他的地方去了。](第3節)亞伯拉罕的單純多可愛!神對他說的話,他沒有與屬肉身的人商量。你要是想與屬肉身的人商量,就是與你的自憐和觀點,以及一切在你與神的個人關係以外的東西商量。那你就得當心,這些東西是爭奪並攔阻你對神的順服。
亞伯拉罕並沒有推薦自己去奉獻。總要提防自我揀選為神工作,自我犧牲可以是病態的。若神給你的杯是甜的,存感恩的心去喝;若苦的,就與他聯合去喝。若神為你鋪設的道路是困苦的,仍要走上去;但千萬不要挑選殉道。神揀選亞伯拉罕接受磨難,亞伯拉罕沒有異議,只勇往直前。你若非與神親密地一同生活,就很容易會指控神。在未有經歷磨難以先,你沒有權利下斷語,因為在磨難中,你會更認識神。神一直為他至高的目標而作工直至他的心意與人的心意合而為一。
祈禱◆噢,主啊,靠近我,進入我知覺的領域,直至我完全被你所佔有。願今天閃耀著你的能力。
《靈命日糧》 11月11日
美德
讀經: 雅各書1章1-13節
金句: 「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雅各書2章8節)
在《硫磺島的英雄們》一書中,雅各·布列雷記述二次世界大戰的硫磺島之役以及摺缽山上有名的升旗儀式。雅各·布列雷的父親約翰是其中一名升旗手,而更重要的是,約翰是海軍的醫護兵。
在戰事正烈時,約翰·布列雷在槍林彈雨中冒著危險,照料受傷和奄奄一息的官兵。這種自我犧牲的行動顯示了他照顧同袍的願望和決心,雖然他這樣做讓自己置於極大的危險之中。
約翰·布列雷醫生因為英勇事蹟而榮獲海軍十字勳章,但他從未向家人提及此事。一直到他離世,家人才知道這件事。對他而言,獲得勳章不算什麼,他在乎的是能照顧同袍。
雅各書2章8節說:「經上記著說:『要愛人如己。』你們若全守這至尊的律法,才是好的。」雅各說,我們願意人怎樣待我們,就竭力怎樣待人,這樣的行動是「好的」,這個字的意思是「正確、高尚,以致無可指責。」
無私的善行表明了 神的心意,也遵行了他愛的律法。
路途或長,或許陰暗,
無人可知,終點何方;
不論剛強,或是軟弱,
信靠 神,行事善良。Macleod
若有愛,就會全心順服。
《聖經研讀》11月11日
來 12:14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來 12:15 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 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
來 12:16 恐怕有淫亂的、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
來 12:17 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
來 12:18 你們原不是來到那能摸的山、此山有火焰、密雲、黑暗、暴風、
來 12:19 角聲與說話的聲音.那些聽見這聲音的、都求不要再向他們說話.
來 12:20 因為他們當不起所命他們的話、說、『靠近這山的、即便是走獸、也要用石頭打死。』
來 12:21 所見的極其可怕、甚至摩西說、『我甚是恐懼戰兢。』
來 12:22 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 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裏有千萬的天使、
來 12:23 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有審判眾人的 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
來 12:24 並新約的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
來 12:25 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因為那些棄絕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
來 12:26 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
來 12:27 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
來 12:28 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 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 神。
來 12:29 因為我們的 神乃是烈火。
希伯來書第十二章 望斷以及於耶穌
一、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1-4)
﹙一﹚奔跑前程
1.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
2. 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weight)、脫去容易纏累(besetting)我們的罪
3. 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奔跑有幾件最要緊的事:一、放下重擔,因重量攔阻我們前進,叫我們跑不好;二、脫去罪,因罪會使人失去奔跑的資格,從賽跑場中被革出去;三、存心忍耐,因賞賜乃是在路終才給我們。)
﹙二﹚仰望耶穌
1. 仰望(注視)為我們信心〔真道〕創始(創作者)成終(完成者)的耶穌
(我們的腳要有始有終的奔跑在神的道路上,我們的眼睛要對於別的一切都望斷了,而去望耶穌。當我們的眼睛在主之外的一切人、事、物上望斷時,我們才能把我們的眼目專一注視在主耶穌身上。)
2. 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
-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主看見了神永旨成就時,那個榮耀異象的鼓舞,祂的心充滿了安慰和喜樂。羞辱是人給祂的,祂便輕看。十字架是神給祂的,祂便忍受。結局乃是祂得勝「坐在神寶座的右邊」,等候榮耀的顯現。)
﹙三﹚思想耶穌
1.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consider)、免得疲倦灰心
2. 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
二、神管制的教育(5-13)
﹙一﹚不可輕看主的管教也不可灰心
1.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
2. 『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
3. 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
4. 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箴 3:11 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或作懲治〕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
箴 3:12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
(管教的動機是神的愛,因疼愛所以管教。受管教的人是神的兒子;若不是神的兒子,神不管教他。)
﹙二﹚神管制的教育乃是兒子的特徵
1. 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
2. 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
3. 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
4. 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
-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活著)麼
(神的兒女順服神,要順服兩件事:一面,我們順服神的話,順服神的命令,順服神在聖經裏所給我們的一切法則;另一面,我們順服神在環境裏所給我們一切的安排,順服神所有的管教。)
﹙三﹚管教的目的與結果
1. 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惟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
-是要我們得益處、
-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
2.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
-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經歷過鍛鍊)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公義的平安果子)
(管教是神的優待,不是神的苦待。目的是要我們有分於祂的性情,有分於祂的品格。)
3. 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酸的腿、挺起來
-也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至歪腳〔差路〕、反得痊愈
(受過主管治的教育,經歷過實行的十字架的人,才能帶領軟弱神的兒女走正直屬靈的道路。)
三、第五個勸勉與警告(14-29)
﹙一﹚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
1.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
2. 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二﹚警告不要失去神的恩
1. 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人達不到神的恩典)
2. 恐怕有毒根(苦毒之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
3. 恐怕有淫亂的
4. 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
-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
-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
-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
(三件事情叫我們謹慎防備:第一,是毒根的擾亂,因異端或錯誤的道理,使許多的信徒受影響而沾染污穢。第二,是淫亂的敗壞,不僅有肉身的淫亂,還有屬靈的淫亂。第三,是世俗的攔阻,這指著世界的靈進入了教會中間,使教會變成一個屬世的教會。這三件事都是仇敵可怕的詭計和攻擊。)
﹙三﹚不是來到西乃山-不是來到律法的原則之下
1. 你們原不是來到那能摸的山
-此山有火焰、密雲、黑暗、暴風、角聲與說話的聲音
2. 那些聽見這聲音的、都求不要再向他們說話
3. 因為他們當不起所命他們的話、說、『靠近這山的、即便是走獸、也要用石頭打死。』
1.所見的極其可怕、甚至摩西說、『我甚是恐懼戰兢。』
出 19:10 耶和華又對摩西說、你往百姓那裏去、叫他們今天明天自潔、又叫他們洗衣服.
出 19:11 到第三天要豫備好了、因為第三天耶和華要在眾百姓眼前降臨在西乃山上。
出 19:12 你要在山的四圍給百姓定界限、說、你們當謹慎、不可上山去、也不可摸山的邊界、凡摸這山的、必要治死他。
(西乃山的原則:第一,是指著一切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第二,是神公義的審判和要求。結果,定規是軟弱、恐懼、戰兢、落到屬靈的死亡裏面,而不敢再來到神面前。感謝神,聖靈在這裏告訴我們說:「你們原不是來到那能摸的山
. . .,乃是來到錫安山。」)
﹙四﹚乃是來到錫安山-耶路撒冷的中心,神見證的高舉
1. 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 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
2. 那裡有千萬的天使
3. 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church of the firstborn)所共聚的總會(general assembly)
4. 有審判眾人的神、和被成全之義人的靈魂
5. 並新約的中保耶穌、以及所灑的血
-這血所說的比亞伯的血所說的更美
(我們不是來到那能摸的山,乃是來到錫安山,就是神、天使、復活的義人、諸長子所聚集的地方。這地方,也是主耶穌─新約的中保─所在之地。主在天上,祂不只作大祭司,祂也作中保,就是作約的「執行者」,叫新約在我們身上有效力。主是留豐富遺命的人,主也是有能力執行遺命的人!)
﹙五﹚不可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
1. 你們總要謹慎、不可棄絕那向你們說話的
-因為那些棄絕在地上警戒他們的、尚且不能逃罪
-何況我們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呢
2. 當時他的聲音震動了地
來 1:1 神既在古時藉著眾先知、多次多方的曉諭列祖、
來 1:2 就在這末世、藉著他兒子曉諭我們、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也曾藉著他創造諸世界.
﹙六﹚不能震動的國
1. 但如今他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
-這再一次的話、是指明被震動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
-使那不被震動的常存
2. 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
-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reverence)敬畏(godly fear)的心事奉神
-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主要焚燒一切在基督之外的事物)
問題討論:
一、面對信心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我們,當如何奔那前面的路程?
二、我們當如何仰望耶穌與思想耶穌?
三、神管教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面對管教應有怎樣的態度?
四、失去神的恩是何意思?西乃山與錫安山各代表的意義為何?
H520你要不死
你要不死,你要被提見主!這是父神最近所示道路;
聖靈今向我們這樣明說,要使我們全心轉向寶座。
你要不死,你要被提見主!哦,何榮耀!我要歸回天府!
眨眼之間,我要完全改變!被提上升,與我主面對面!
你要不死,你要被提見主!這樣應許實在可信可服;
我們雖然不知其時其日,卻能覺得那個時日已至。
你要不死,因此你當自潔,一切罪惡,你當完全斷絕;
世界快過,天上榮光快顯,所以我們度日應當敬虔。
你要被提直到空中見主,所以你當保守你靈脫俗;
我們現在並非在此等死,乃是隨時仰望被提離世。
你要不死,你要被提上升!神的兒女,這是何種得勝!
你靈當說:來吧!主,求你來!願你快來,使我們永同在。
倪柝聲弟兄(Watchman Nee, 1903-1972)原籍福州,生於廣東汕頭,在福州長大並受教育。 十七歲時蒙恩得救,追隨英國傳教士和受恩(Margaret E. Barber, 1866-1930)多年。
和教士是一位詩人,她寫了很多聖詩,倪弟兄羡慕她的才華,背了一千多首唐詩後,寫了三十多首詩,很得意地呈與和教士。和教士沒有看,祇對他說:「你還是拿回去,免得有一日為此汗顏。」事隔多年,他才領悟到必須有聖靈的感動,才能寫出感人的詩篇。
倪柝聲弟兄在1930-1970年間,影響中國信徒屬靈生命的復興至鉅。 他的詩分成兩個時期,青年時代和壯年時代。壯年之後有廿年是在獄中渡過。青年時代的代表作如「主愛長闊高深」。 這首詩的故事是倪弟兄有位青梅竹馬的女友,長大後就讀燕京大學,成為燕大校花。倪弟兄在高中時得救,就開始傳福音,他一直為他的女友禱告,結果卻令他失望。
他在主裡掙扎,愛誰較多? 有一天他為聖靈澆灌,毅然焚燬過去彼此往來的書信,並告訴她「基督是我的愛人」。 自此他白天在街上提燈籠傳福音,千百人因他得救。 在他完全順服主後,他女友不久也蒙恩得救,主還是將所收回的再賜給他。他壯年時代的詩歌,代表他屬靈生命的經歷。「煉我愈精」是這時期的代表作。 他主張背負我們生活中的十字架,神安排各樣環境來拆毀原來的老我,然後建立栽植(耶1:10)。
這首詩歌作曲孟克(William H. Monk, 1823-1889。
孟克出生在英國倫敦,他是管風琴師及作曲家,他在各大教堂司琴達四十八年之久。 1876年,他出任倫敦英皇學院教授,兩年後又任教於貧窮的盲人學校。他對提高會眾唱詩的水準有很大的貢獻,是「古今聖詩集」的第一位音樂編輯。孟克另有兩首著名的詩歌,與我同住(聖徒詩歌362,見每日靈修 一曰十四)和順從 (聖徒詩歌367)
H520 你要不死 |
WE MAY NOT DIE |
[Mid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