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甘泉》10月14日
“主的一個使者,站在旁邊,屋裏有光照耀。天使拍彼得的肋旁,拍醒了他,說:‘快快起來。’那鐵鏈就從他手上脫落下來。”(使徒行傳第12章)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神……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動搖了。監門立刻全開,衆囚犯的鎖鏈也都鬆開了”(使徒行傳第16章第25-26節)。
這是神的方法。神的脚步常要等到深夜最黑暗的時候,才漸臨近。我們知道,直到希律要把彼得帶出來處决的前一夜,天使才來救彼得出獄。
啊,我的魂,也許在拯救臨到你以前,你還須經過最黑暗的時期。但是不要怕,神必拯救你!神也許喜歡讓你多等一回,但是他不會忘記他的誓約,他定會實踐他那不可更改的應許。
神有智慧的策略對付任何困難,有堅定的信實對待信靠他的人,有不變的公義堅持他的旨意,我們還怕什麽呢?借著一個同坐監牢的囚犯,借著一個夢,神就把約瑟從監獄裏提到王宮裏。
神有一千把鑰匙,可以開一千種不同的門戶,來拯救他的孩子。所以讓我們忠心地去盡我們自己那一份,爲他受苦!基督自然會去盡他那一份的。
困難是神迹的第一階段。如果是大神迹的話,情形不僅“困難”,而且似乎“不可能”。
神最喜歡他的孩子用小手緊緊抱住他,因此神常常給他的孩子一些絕望。
《曠野的筵席》10月14日
叫使徒站在當中,就問他們說,你們用什麼能力,奉誰的名,做這事呢?」(徒4:7)
我們的眼睛必須被開啟,借此看見因主耶穌升天以後所做成的偉大改變。耶穌這名,確定建立了那位拿撒勒人木匠之子,和坐在寶座上那位基督的同一性,但這聖名還有更深的意義,因耶穌這名,代表著無限的能力和權柄——「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腓2:10)甚至當猶太人的領袖,向門徒們查問關於那瘸腿的如何得醫治時,他們也認識在這一個聖名裏,是具有上述意義的可能。
今天,主耶穌這名告訴我們,神已將一切的權柄,都交托祂的兒子,所以在這聖名裏是具有無窮大能的。再者,這聖名不只是屬乎祂的,且是已經「賜下人間」(徒4:12)。祂已將祂聖名的權柄放在我們手裏,給我們使用在祂最後與門徒的談論中,祂曾在三處經文裏重複:「奉我的名求」這句話(約14:13-14又15:16)。當祂說:「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一語時,祂對我們的信任是何等的深切呢!
《竭誠為主》 10月14日
宣教士之鑰
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28:18)
差傳的基礎是主耶穌的主權,而不是外邦人的需要。我們很容易視主耶穌為我們事奉神的助手,而主其實是門徒絕對、至高無上的主人。他不是說,我們若不去,外邦人就失喪了。他只是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依從我至高的權柄,去吧;因著在我裡面活生生的經歷,去教導並傳揚。
(十一個門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穌約定的山上。)(第16節)我若要認識基督普世的主權,就必須親自認識他,知道怎樣獨自與他相處。我必須用時間去敬拜我所配戴的名,就是基督。(到我這裡來。)——那就是見主耶穌的地方。你勞苦擔重麼?多少傳教士正是如此。主宣告他對整個世界的主權,我們卻看為次要,但這是主對門徒親口說的話。
(所以你們要去……。)(去)的意思是(活出來)。使徒行傳一章8節是描寫怎樣去。耶穌沒有說去耶路撒冷、猶太、撒瑪利亞;但他說:在這些地方(作我的見證)。至於(去)的地方,他會負責安排。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這是保持我們個人生命活潑的途徑。神放我們在什麼地方都無關重要,因為他自會安排。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態度,直到死那一天。
祈禱:噢,主啊,願你真實地臨在這個地方,以致所有進來的人,都認知到無論在行為和真理上,它的確是神的居所。
《靈命日糧》 10月14日
面對面
讀經: 以賽亞書6章1-10節
金句: 「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以賽亞書6章1節)
與名人面對面,有時會讓人激動地透不過氣來。身為體育記者的我,曾採訪過籃球明星大衛·羅賓森,還有艾佛利·強森。我也曾和前橄欖球教練兼賽車主喬·吉部一起站在車庫裏。
人們和大人物交談時,很可能會有一種相形見絀的感覺。面對那些傑出的運動員和明星時,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渺小,從而對他們心生崇拜。
但面對這些人,與以賽亞在「烏西雅王崩的那年」(以賽亞書6章1節)所見到的那一位相比,實在是微不足道。以賽亞的經歷是如此重大,沒有任何的人和事足以與之相比,因為他與 神面對面了!
在異象中, 神向以賽亞彰顯自己的真實身分。先知以賽亞所面對的這一位,深深影響了他。以賽亞看見了 神的榮光,對 神的聖潔有了新的認識。他看見了有罪的自我和 神的完美之間,有著鮮明的對比。他聽見了 神的呼召,就積極地回應了。
如今,透過聖經和聖靈在我們身上所動的工,我們也能看見 神。我們可以藉著禱告與他交通。但將來有一天,在天上我們會與他面對面(約翰一書3章2節),那時,我們一定會驚異屏息!JDB
面對面歡欣的良辰,
面對面萬事知清;
面對面見我救贖主,
他的愛何等豐盛。Breck
神可畏的榮面既顯明人有罪,也讓人得安慰。
《聖經研讀》10月14日
提前 2:1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提前 2:2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提前 2:3 這是好的、在 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
提前 2:4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
提前 2:5 因為只有一位 神、在 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提前 2:6 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
提前 2:7 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
提前 2:8 我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爭論或作疑惑〕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
提前 2:9 又願女人廉恥、自守、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
提前 2:10 只要有善行.這纔與自稱是敬 神的女人相宜。
提前 2:11 女人要沉靜學道、一味的順服。
提前 2:12 我不許女人講道、也不許他轄管男人、只要沉靜。
提前 2:13 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
提前 2:14 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裏。
提前 2:15 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
提摩太前書第二章 禱告的生活與敬虔的生活
一、代禱生活的重要 - 神願萬人得救(1-6)
﹙一﹚第一要為萬人禱告
1.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
(「懇求request」指為某些特殊需要與缺乏而懇切祈求;「禱告prayer」指一般的禱告、與神交通;「代求intercession」指為別人代禱;「祝謝thanksgiving」指向神獻上感謝和祝福。)
2. 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
-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3. 這是好的、在神我們救主面前可蒙悅納
(基督徒有了純正的信仰(一章),還必須配上敬虔的生活(敬虔端正的度日),才能蒙神悅納;基督徒為萬人和一切有權位的禱告是合乎神的旨意,是神所喜歡的。)
﹙二﹚為萬人代禱,因基督耶穌是獨一的中保
1. 他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truth)
2. 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
-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來 8:6 如今耶穌所得的職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約的中保.這約原是憑更美之應許立的。
3. 他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 到了時候、這事必證明出來。
(只有主耶穌是神的兒子,祂就是神(約一1);祂又是道成肉身(約一14),祂也是完全的人。惟有主有資格作中保,也只有耶穌一人,可以為萬人付出贖價,而且是已經付了。)
﹙三﹚保羅奉派的使命
1. 我為此奉派、作傳道的、作使徒、作外邦人的師傅
2. 教導他們相信、學習真道(引導人接受正確的信仰;教導人認識正確的真理)
3. 我說的是真話、並不是謊言
二、教會中敬虔的生活(7-12)
﹙一﹚男人應息爭禱告
1. 我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爭論或作疑惑〕
2. 舉起聖潔的手
出 17:11 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
3. 隨處禱告
(「聖潔的手」和「隨處禱告」彼此息息相關。虔敬的生活(手是聖潔的),支持並加強禱告的生活;而禱告的生活,也有助於虔敬的生活(有聖潔的手可以舉起)。)
﹙二﹚女人應有正派衣飾與善行
1. 又願女人廉恥、自守
2. 以正派衣裳為妝飾、不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妝飾
3. 只要有善行(美好的行為)
4. 這纔與自稱是敬神的女人相宜
彼前 3:3 你們不要以外面的辮頭髮、戴金飾、穿美衣、為妝飾、
彼前 3:4 只要以裏面存著長久溫柔安靜的心為妝飾.這在 神面前是極寶貴的。
﹙三﹚聚會中的次序
1. 女人要沉靜學道(安靜地學習道理)、一味的順服(凡事甘願服在神的安排底下)
2. 我不許女人講道﹙教訓﹚、也不許他轄管(實施不合法的權威)男人、只要沉靜
林前 11:5 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羞辱自己的頭.
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
詩 68:11 主發命令、傳好信息的婦女成了大群。
(保羅不許女人權威式的教訓,但卻非禁止講道的事,只是講道時必須蒙著頭,不越過本份而出頭。)
3. 因為先造的是亞當、後造的是夏娃
4. 且不是亞當被引誘、乃是女人被引誘、陷在罪裏
(神造人的先後次序-神是先創造男人;撒但引人犯罪的先後次序-撒但是先引誘女人,兩者的先後次序相反。照神的次序,結果是「甚好」(創一27,31);照撒但的次序,結果是墮落(創三6,13)。)
﹙四﹚關乎女人的應許
1. 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holiness with self-restraint)
-就必在生產上得救
創 3:16 又對女人說、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
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
問題討論:
一、代禱的對象有那些?內容是什麼?
二、請試述神願意萬人得救的道理為何?
1. 因為只有一位神─萬族萬民都同屬一位真神
2. 因為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除祂以外別無拯救
3. 因為祂捨自己作萬人的贖價─代贖的對象包括一切世人
4. 因為神為此目的差遣人作傳道、使徒、教師
三、保羅在此勉勵男人如何過禱告生活?這給我們怎樣的提醒?
四、保羅在此如何教導女人的衣著?又如何教導更相宜的「妝飾」?
五、男人與女人在聚會中的次序如何?為何如此?
H497望斷以及於耶穌
一 你這因著奔正路,手垂腿酸之人,
望斷以及於耶穌,免得疲倦煩悶;
祂的面光照輝煌,驅盡黑暗不見,
你若仰望祂面光,就必輝煌如天。
二 望斷以及於耶穌,你就必不看見
逼迫、艱難與貧苦,如何四圍為患;
沒有憂傷的眼淚,能使你眼失明,
沒有驚險的可畏,能使你心迷蒙。
三 望斷以及於耶穌,你靈必蒙恩湛,
雖在世上有苦楚,在祂裏面平安;
雖在人生大海中,時有波浪澎湃,
你若仰望祂面容,你心必不驚駭。
四 望斷以及於耶穌,你就不會迷糊;
你若向祂常舉目,祂必指你正路;
當祂領你向前走,即使遇到雲霧,
你若向祂常仰首,祂必不會錯誤。
五 望斷以及於耶穌,直到被提上天,
直到榮耀的面目,完全顯你眼前;
今日仰望之榮面,使你途中得力,
那日變作你歌頌,使你永遠歡喜。
詩人達秘(John Nelson Darby 1800-82)是神在十九世紀重用的屬靈領袖。達秘約翰納爾遜(John Nelson Darby)生于倫敦西敏寺威斯敏斯德,在他父親的倫敦寓所內。他是幼子,具有惊人的聰明和才智,他早年的教育,系受于西敏寺威斯敏斯德學校。一八一五年全家遷居愛爾蘭古堡,年輕的達秘首次抵達該地,他就進入都柏林(Dublin)的三一學院攻讀;那里的屬靈和諧空气立刻使他整個人得到釋放。他的進步非常惊人,十九歲就得到學位,而且名列前茅。加上三年專攻法律,于一八二二年他得到可作愛爾蘭律師公會的會員資格,可是他并未執行律師業務。就在于此,主所要托付他的工作已開始顯明。
他最著名的工作,乃是將全部圣經譯成德文和法文,并將希腊文新約譯成英文(Translation of the Holy Scriptures)。他參考各种古本原稿,重新翻譯。后來修正圣經欽訂本的人,參考他的新的譯本,希奇他研究的透徹和工作的浩大。當他翻譯的時候,他常犧牲文學的雅麗而保存原意的正确,因此他的譯筆有些奇特。但是那些難能可貴的注解當可補償這些缺點。
從他二十八歲開始,直到八十二歲离世,他不斷的寫作,牽述到圣經的各种問題,表現屬靈的成熟。他拆穿各种异端邪說。但是他最高貴的著作,乃是《圣經各卷要略》(Synopsis of Books of the Bible)。此外尚有關于布道性、實行性、宗教性、預言性、雜錄性和其他性質的許多著作。雖然依照題目的不同,而深淺不一,可是凡他所寫的書都印了向著基督的忠誠,和向著神話語的信心。他完全不顧文學上的榮譽。他曾建議“用圣經來思想”。
他常常堅持在基督身體的每一個肢體有責任和權利,應該用和平彼此聯絡,保守在聖靈裏的合一。(以弗所4﹕3),很奇怪在很多詩歌歷史的書中,多不提到他。但是他有兩首詩是我喜愛的。這首詩以神的恩典為主,將恩典的屬靈境界寫得透徹,其高峰指出恩典是神將自己的獨生子賜下,作我們永遠的福份,使我們完全像衪兒子,並作主的配偶,享受永遠福分。
本詩歌作曲是海頓(Frez Joseph Haydn,1732-1809), 海頓是奧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他首創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他的音樂格式和音調,被後人奉為典範。海頓出身於天主教家庭,家境寒微,父母因他對樂器興趣濃厚,勉力送他從師一位音樂師。十歲時他被選為教堂詩班班員,五年後因變聲而被除退。一度他為人僕役,旋在街頭賣唱並招收學生以養生。 嗣後他為一親王賞識被聘為樂隊長達三十年之久。
海頓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信徒。歐州的樂評家曾說「如果要懂得海頓的作品,就當先知道他的人生觀。」他的人生哲學是:「人首要目的是榮耀神,並且永遠地享有祂。」他每著手作曲之前,必先跪下禱告,求神幫助。他在所有的作品之首,都寫著「奉主聖名」(In Nomine Domini),並在稿末寫上「願讚美歸於上主」(Laus Deo)。 他曾說:「當我想到神,我心中歡欣跳躍,我的音樂也隨之躍出。」他認為音樂的天份是神所賜,人應用此為祂作見證。他感謝神給他樂觀的天性,少年時,窮困未能餒其志;成名後,亦不因之傲慢,仍舊過著簡樸的生活。
海頓在六十五歲時著手作「創世記」(The Creation)。1808 年在維也納大學公演時,他已不能步行,由人抬入,全堂聽眾起立歡呼致敬。當他聽到「要有光,就有光時」那一句時,就伸手指向天說:「這是從神那裏來的。」
H497 望斷以及於耶穌 |
LOOKING OFF UNTO JESUS |
[Midi] |